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478)
反正现在总体而言,除了类似沃州、卫州这种传统的农耕地之外,整个大梁其实是不缺土地的。
另外棉花加工也是个问题。
竺年这一年除了研究显微镜之外,就一直在和匠人、研究员们,整加工棉花的机器。
现有的纺织相关的机器都被搜集起来,堆了一整栋屋子。
上都大学的学生早先有不明白的,问竺年:“这事情不是给农院就行吗?咱们学的是治理地方,还用管这些?”
然后上都大学的很多学生,就赶上了一回农忙假。
他问的正好是时候,赶上秋收。
今年风调雨顺,但凡农田,放眼望去都是一眼看不到头的沉甸甸的穗子,还没收割就知道肯定是个丰收年。
这不,正缺人力嘛。
学生们体会到了假期不一定是用来休息的,也可以是用来劳作的。
但是在这些他们不熟悉的活中,他们看到了累得腰都快断了的农民笑出的满口白牙,多少领悟到了些东西。
治理地方,不就是图个衣食无忧,国泰民安?
现在秋收已经结束,大学里的研究工作还没有停。
机器要好用,要成本低,操作简单安全,维护维修简便,最好体积不能太大,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反复推敲修改。
竺年错过了秋狩,一直到回京城,也没有彻底定稿,只能给实验室放了假,自己带着图纸和一个小模型回京,到了就直接和宋星关起门来研究,搞得竺瀚很是生气。
“他是你爹,还是我是你爹?回家了不先来看我?”
竺年一脸无辜:“我当然是先去看您啊。这不是我去给您请安的时候,您去后妃那儿了嘛。”
他一个成年的儿子,去自己奶奶亲娘的宫室也就算了,没事去他爹的“小家庭”做什么?多尴尬。
现在竺年不尴尬,尴尬转移到了竺瀚这一侧。
作者有话要说: 先生的后手
先生(/ω?\\):没有后手,我有什么后手?
糕儿 (。?ω?):真哒?
先生(/?ω?\\) :我藏点私房钱(一个国家)你都知道,还能瞒你什么?
糕儿(?ω?=) :有道理。
先生⊙ω⊙:那你藏私房钱了吗?
糕儿(/ω?\\):……亿丢丢?
(完)
第二百四十三章 皇嗣 ...
竺年这次回来,才发现他老爹老当益壮,又给他添了三个弟弟妹妹。
一对龙凤胎,是荣妃所出。
另外有个最小的妹妹,现在还没满月。
他简直服气。
他和尉迟兰两个人好好的,个个都盼着他们分。他老爹老渣男一个,还别人夸赞。
垃圾老爹!
竺年越想越气,冲上去就踢……
竺瀚看他收回去的脚,把眉毛一竖:“怎么滴?还准备打老子了?”
宋星就看着他哥和他大侄子在宫里头你追我跑,站在暖烘烘的室内,挑了个棉帘子探出一点点头,在那儿劝:“大过年的,孩子还小呢!”
“他个子都快比我高了,还小什么?”
宋星看了看跑得飞快的竺年,感觉和以前坐在椅子上脚都碰不到地的时候没什么两样:“是还小啊。快进屋吧,别冻坏了。”
竺瀚刚进屋,外头大氅没脱。倒是竺年在屋里头穿的单薄。
竺瀚也没真生气,就顺着把儿子撵回屋,吩咐:“去煮碗姜茶来。”
姜茶是现成的。
竺年刚过来的时候就被宋星灌了一碗,这会儿又一碗下去,喝得眉头都皱起来:“我回来一点扎实都没吃,就灌了个水饱。”
竺瀚放下自己喝完的空碗:“回自己家还不知道吃东西,怪谁呢?”
边上宫人把碗撤下去,嘴角带着笑:真好,太子殿下一回来,整座皇宫都热闹了起来。
“你们聊什么呢?”
竺年就把棉花制作的一系列东西都给拿了出来。
竺瀚虽然听不太懂,但对这些东西向来是很感兴趣的,等到尉迟兰过来,才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芳儿来啦,去哪儿啦?”
尉迟兰给竺瀚和宋星请了安:“去了舅舅家一趟,正好那边要办喜事,多坐了一会儿。”
竺瀚咂摸了一下其中的意思,没吱声,转而说道:“正好时间差不多了,走,吃饭去。”
郑家办喜事,尉迟兰一个人去,没带竺年,是不是说明两个人的感情淡了?
这好事啊!
等他们自然不想在一起,他再给两人正正经经娶妻,生下孩子来好好培养也不迟。
竺年和尉迟兰对视一眼,跟在竺瀚身后。
今年两人回来最晚,竺婉和宋星比他们提前到了,晚饭就比平日里更隆重一点。
没邀请外人,但有歌舞奏乐,连最小的没满月的小皇女都被乳母抱着露了一脸。
竺年有些意兴阑珊,吃过饭就做出疲倦样,带着尉迟兰先离席了。
他们一走,宴乐也很快就停了。
嫔妃们和一些年纪略长的皇子皇女面面相觑,感觉到太子的地位。
竺年提早离席,半真半假,累是真的有些累,毕竟长途赶路回来。这次出发晚,为了赶路,有几天就睡在野外,虽然有马车,但到底没能睡踏实。再加上是自己家,他也懒得做戏。
回到东宫洗漱完毕,尉迟兰看他去书房,好奇:“不睡?”
竺年去看宫人帮他搜罗的放当年新书的书架,拿了一本小人书:“睡的。睡前看看。”
等两人都脱了衣服坐在床头,尉迟兰才说起今天去郑家的事:“二舅家的四妹妹成了亲之后要去建州,就多坐了一会儿。”
建州在梁州以南,整个大梁最好的阳沁盐就在建州。
“远嫁?”从京城到建州,好长一段路了。
“倒也不是。夫家也是京城人,小夫妻俩是一起考官到了建州。说是本来想考去梁州或者漓州,但那边要求太高,最后选了建州。”
“建州的要求也不低。”作为南地最适合经营的东南平原地区,像建州这种地方本来就比较富庶,教育普及非常快,是最早实行考官制度的,每年竞争格外激烈。
“两人是想趁着年轻,多去别处看看。郑家这一代的年轻人都挺有想法的。”这回他们给郑家准备了不少东西,尉迟兰本想着提前把那些礼物给郑家,免得再拉到东宫再拉去郑家那么麻烦,倒是没想到和郑家的年轻人多聊了一阵。
竺年就听他讲郑家的一些情况。
郑大舅桃李满园。郑家的年轻人不只是姓郑的,还有很多学生。
郑家自己也办了个书院,只是更像是私塾兼课外辅导班。
“他们男女学生在一起上课,这挺好的。”
“郑家毕竟人少,又都是自家人,一起上课没什么。他们学习进度也比一般学校要快得多,瞧几个学得慢的自己挺着急的。”
郑家的书院总共就三个课室,一个蒙学,一个基础知识的,另外一个就是大学课程。
同一个课室里的学生,学习程度和进度都不一样,得到先生的肯定,就能更进一步学习。反之,要是学习进度慢了,同样的东西人家学三个月,自己学三年,是个人都得着急,卷得一塌糊涂。
尉迟兰说着笑了一声:“有个小孩儿,比果果大一点,小大人一样,回头叫来家里玩。”
“让人当果果的伴读?”轮身份,宋果果早该有伴读的,只是耽搁了。这小孩儿学得快,一般伴读跟不上。就算招伴读来,大概也和他那会儿一样,只是个伴读的名分,压根不会在一起念书。
“不是。等人来了,你就知道了。”
竺年也没等太久,第二天睡醒吃过饭,郑家就带着孩子们来玩了。
东宫玩具屋重新开张,热闹得不行。
很少人家有那么多玩具,大人都玩得挺高兴的。
这一回,宫里头的皇子皇女们倒是没来,倒是竺婉和宋浮带着宋莽和宋果果来了。
孩子们一多,没多长时间,就分做了几堆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