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370)
通过沃水运输兵力和物资,这条线路最不受季节限制,速度不慢,消耗最少。
换句话说,支援速度快、灵活,对兵力压力小。
可以说,只要把银城这一带经营起来,就是一支直指北部六州的利箭。到时候姜卓未必需要对北部六州真正发兵,就能保证京畿平原的相对安全,在整个行军布阵方面也能相对从容。
工地这一块主要是竺年管的,赵县令大致了解了一些,目前为止不能说毫无进展,只能说是一点儿都看不懂。
现在他就是听竺年说。
“明年……啊,今年预期到四月,三号码头这里码头的部分能竣工,到时候这部分匠人会转去银湖那边修码头,预期最晚不超过十月结束,到时候就看别的地方需不需要修码头了,总之不会再待在银城。相关的仓库配套的匠人会调一部分人来……总之,我尽量控制在年内把这边的建筑工作结束掉。”
他说完,抬头看到尉迟兰走进来,就走过去把他身上的大氅解下来挂好,拉着他的手笑,“今天这么快就遛完了?”
黑鸦和雪鸦都是出身西北的马,对寒冷的天气显然更加适应,精力旺盛得不行,每天都要出去跑好久才能消停。
盐糖鸡蛋炒黄豆水果一样不能少,草都是竺年特意给它们在空间有限的暖棚里开出一片来,尽量吃新鲜的。
每天要刷毛,要按摩,还要扎辫子,在雪地里跑起来像是两匹上好的黑绸。
尉迟兰笑着对赵县令点点头,跟竺年说:“没有,在军营那儿拉着战马撒欢呢。雪鸦也不知道哪儿学来的,趁着人不注意,去开了马厩的门,拦都没法拦。”
“啊!”竺年想去看热闹,又瞧尉迟兰的眼神不对,“雪鸦干的,你看我干嘛?”
“看是不是你教的它干坏事。”
赵县令见他们聊,反正事情也说完了,就拱手道别,等除了坊门,本来想回去县衙的,想想刚才尉迟兰说的,好奇地想去军营看看热闹,还没走到,就见一群奔马掠过城门外。
过了一会儿,一群御林军骑着驴子跟在后面哒哒哒追。
再后面还有一群御林军,他们没有驴子骑,只能靠两条腿跑。
绕了两圈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队伍中突然多出一头猪,也跟着摇头晃脑跑得飞快。
然后他们晚饭就吃的杀猪宴,下水、猪血都没浪费,被料理得干干净净。
等着过完年慢吞吞回来上工的人来,只能从城里头明显白胖了一圈的人身上看出来,这一个冬天他们日子过得多痛快。
有几家还“缺德”,特意把过年前竺年发的舍不得吃的竹篓拿出来,一样样显摆,弄得人眼红不已。
这些也就算了,过年时候也有一些洒扫值守之类的活要干。这时候干活,工钱翻倍。勤恳一些的人家,一个年下来,不仅身上长了肉,荷包也贴了膘。
他们也不敢找竺年抱怨。各家有各家的情况,他们过年还是得回去的,就是恨自己出发太晚,少吃一顿肉。
作者有话要说: 糕儿⊙ω⊙:我在不断感化拉拢敌方!
雪鸦⊙ω⊙:我把敌方揍了。
糕儿 ( ̄ω ̄):目前略有成效。
雪鸦╰(*°▽°*)╯:目前它萌全是我的小弟。
雪鸦^O^:哦,它萌都木有蛋蛋,是残缺的小弟,但我不嫌弃。
糕儿⊙▽⊙:你做得很对。
(完)
第一百九十七章 鸠占鹊巢 ...
年过完了, 上元过完,银城的工地已经开始叮叮当当,往来京城的船也在沃水上繁忙起来。
竺年亲自把自己的小画舫,里里外外保养了一遍, 完了就叫上几个人, 说是要把徐伶亲自送回京城去。
刚把竺年的封地丈量完, 在衙门上了档, 又带上副本准备回京徐伶,赶紧说道:“使不得。”
竺年就笑:“顺便的事儿。我有事要去见父皇呢。”
徐伶想的是厢军过来挖河的事情,还有在京城设置办事处的事情。
虽说一般王爷没有皇帝的旨意,是不可以随意走动的。但竺年只是封地刚刚落在这里, 人都还没有, 也没说就封什么的,更没有明确的旨意不让他进京。徐伶也说不出什么来, 看着身边跟着的一圈姜家人马,就觉得这事情倒也无所谓,倒是尉迟兰……
“先生不一起回去吗?”
尉迟兰这几天不轻松,形容甚至有些狼狈:“我就不去了。雪鸦和黑鸦都在闹腾,没我管不住。”
春天了嘛, 又到了万物萌发的季节。
两匹没有被煽,平时显然关系很不错的公马, 这一年竟然开始有了一点相互竞争的意思。
显然年纪更小的雪鸦,觉得自己行了,可以挑战挑战老大哥的地位。
年后的那一次放战马, 顶多只能算是预演。由于没有老婆可以争,战马们又普遍温驯,两个带头大哥的话都听,
于是两头大黑马就天天搞出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操作,马厩都拆了两回。让尉迟兰这位脾气和长相成正比的先生,嘴上又起了燎泡。
竺年赶着跑路……哦,他绝对没有跑路的意思,只是正常的工作需要,安慰尉迟兰:“过几天母马就送来了,再撑几天就好。”
这点是尉迟兰失策。
去年两匹马在京郊,那里虽然没有什么像样的马场,但庄子上也是养了几匹马的,自然有牝马。
他明明去年回京的时候,特意相了几匹牝马放在庄子里,怎么送黑鸦它们来的时候,就忘记把牝马一起带来了?哪怕当时忘了,后面还那么多时间呢,挑哪天都能送来啊。
现在他毫无办法,只能看着自家坏年糕开开心心地跑路。
等船出发之后,徐伶才知道竺年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没有,而是有正经工作要做。
“按照行船时间,每隔半天一天设一个码头,统一建一些配套的设施。当地村民也可以过来找一份工作。”
银城将来定位哪怕是军港军镇,往来的船只虽然不会像沃州和京城那么多,养活甚至带富周围几个小村子不是问题。
徐伶看着竺年上岸下船来来回回,连同身边的长随都在做各种记录,也要了一份差使帮忙打下手。
画舫的速度虽然快,但这么一来,路上就走了十天。
等船到梨园精舍自家的小码头停靠的时候,梨花都已经零星开放。
跳板还没搭上岸,竺年先跳了上来,紧跟着后面是徐伶也跟着。
剩下的想跳也可以,只是他们得搬行李,还是规规矩矩搭好了跳板走过来。
岸边没什么人。但房子本就不算大,稍微往前走两步,就能听到有人声。
“怎么这儿都没人守着?”
徐伶见竺年皱眉头,就往前紧走了几步:“奴先去瞧瞧。”
回到了京城地界,他又变成了那位大太监,不再自称“我”。
他快步过去,只两三句便打听清楚,带着一位竺年熟悉的嬷嬷过来。
嬷嬷年纪大概四十来岁,看见竺年就像看见自己的亲儿子似的,白皙圆润的脸上瞬间就露出笑来,还抬了抬手想仔细瞧瞧竺年,最后行了个礼道:“王爷回来了就好。太后娘娘可念着您呢。”
“余嬷嬷。”竺年笑眯眯地凑近了一点,问,“奶奶是要搬来?”
“是。收拾了东西,这两天就搬来了。”莫说太后娘娘不喜欢住在宫里,连她和宫里头伺候的那些人都不喜欢。
反正她们都是太后的人,也不费心争权夺势,在梨园精舍这里安心又和乐,比宫里头简单多了。
两人说了没两句,徐伶就提醒道:“王爷,该进宫面圣了。”
这会儿已经是下午,进宫正好能赶上见姜卓,不然得等明天。
明天是大朝会,上午姜卓肯定没空,下午多半得和朝臣们议事,等有时间也得晚上。
竺年想找姜卓谈事情,最好还是趁着人少而且在御书房的时候比较好办。
余嬷嬷赶紧让开,带着人送竺年到门口,直接让人给套了宫里头的马车送竺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