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468)
但是,他们先是被带到了中规中矩的由将军府改的侯府,梅园提过几次,都没有下文。
宫中的赏赐也有,但也都中规中矩,多、奢华,但没有额外的。
想要维持以往日日夜宴游乐自然不可能,横着走更是不可能,就连想要个画舫游湖,都得和别人一样老实排队。
竺年的大姨罗嫣对竺年柔声说道:“你表哥想出去游湖,还得排队租船。”
罗嫣已经快五十的人了,依旧能够看得出年轻时候的倾城之姿。哪怕这个年纪,走出去依旧能够艳冠群芳。她温婉华贵,曾经是罗娥用来笼络宋恒的工具,但她自己也获益匪浅,在京城几乎横行无忌。
她儿子罗儛,也没人敢在他面前叽叽歪歪,走到哪里都有一堆人奉承。
竺年坐在他母亲身边,手上咔嚓咔嚓给罗英剥坚果吃:“儛表哥有三十了?”
坐在罗嫣身边的罗儛不知道他问这话的用意:“穗穗记性好。”
竺年把一堆光洁的果仁堆到罗英手心里:“考过官吗?”
罗儛显然吃了一惊:“咱们这样的人家,还用得着考官?”
“大姨夫不是考了吗?听说做得挺好的?”
罗英点头:“大姐夫做的是不错,是芳儿先生的亲兄弟,学问是很不错的。”
罗儛不知道竺年这么说的用意。
竺年倒是挑明了说道:“儛表哥既然不想考官,那就在家多生些孩子叭。罗家人丁不旺,就指着你呢。游湖什么的容易进寒气,还是别去了。”
罗家本来就是个小世家。穿到罗英这一代,就三个女儿。所以大姐罗嫣是招赘的,结果也就生了罗儛这么一个独生子,也没教好,就是个纯粹的纨绔。
吃喝玩乐可以,读书不行,人情世故也不太行。
人嘛,总得取一样。
既然什么都不行,那就剩下给罗家多开枝散叶这一个功能。
竺年也不管自己说话有多难听。虽然是自己的外家,但他也不得不说,罗家是真的一点颜色都不能给,不然分分钟就把染坊开起来,蹬鼻子上脸的可能闹腾。
罗嫣脸上的笑容顿时有些撑不下去:“穗穗这话说的,你表哥现在都是三个孩子的爹了。”
“没一个嫡出的。”罗英抢白了一句,“他岁数也不小了,该给罗儛说亲了。找个规矩一点的人家来正正家风,门户低一些不要紧,也不知道人家能不能看得上?等嫡出的孩子生了,抱到宫里来。”
罗儛这个岁数,当然是正经成亲过了的。无奈红颜命薄,妻子过门不到一年就走了,自然没有所出。
他的三个孩子,说起来是姬妾所出,但连正经的妾都不是,一个外室生了儿子接进家门,一个家养的歌姬,另一个是不正经的姑子。也就是竺年灭佛的名气在这儿,到了京城之后不敢在家搞些佛堂经文之类的东西。
到底是自己娘家,罗英还是留着一分情面,还愿意替罗家教养孩子。当然,那三个姬妾生的孩子,甚至包括罗儛在内,罗英是看一眼都不愿意的。
她看着自家其他人的眼神,并没有太多表情,到中午用饭的时候,动了动筷子,嘴都没动一下,就回宫了。
竺年和尉迟兰还得去郑家,没跟着一起回去。
午饭也没吃,他们就先去改成姜王府的原先嬉王府吃了点。睡了个午觉后,打点了礼物去郑家。
郑家是尉迟兰的外家。
他小时候跟着母亲在外家生活了好几年,一直到母亲离世,才跟着父亲到的黑荥关。
后来他随竺年在京城为质,身份上不好和外家走得太近,免得给郑家招祸。现在倒是没了顾忌,哪怕人不在京城,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郑家的婚丧大事,他起码都会准备一份厚礼。
尉迟兰的外公外婆已经不在了,如今是大舅当家。
比起罗家的花里胡哨,郑家显然更加内敛。
竺年还是第一次来,有些意外看到郑家并不怎么林木葱茏,反倒房屋敞亮,没那么多文人的讲究。样子更接近将军府一些。
郑大舅看到两人显然很高兴,一大家子听到消息,很快就过来迎接:“太子殿下、王爷……”
尉迟兰打断:“大舅,咱们自家人,不用说这些。”
竺年顺势说道:“大舅,叫我穗穗就好。”
一群人进到屋里。
郑大舅就指着满屋子的玻璃窗:“这满屋的窗子,多亏了……穗穗。舅舅还没谢过呢。”
不止是窗户,家里的角角落落都被东风号改造过。
对他们这些读书人,房屋敞亮,冬日里屋里头暖和,提高了不知道多少读书效率。
但玻璃窗的价格,哪怕是他们这样世代为官的人家,也只是想想,还琢磨着就把书房的窗户换了,没想到人家把整栋房子都给换了。
现在京城能做到这样的,掰着手指头数的出来。
“您早就写信谢过了。”竺年笑着打量这位当朝的吏部尚书的兄长。
如今的吏部尚书,是郑二舅。
年前,郑二舅也带家中的小朋友来东宫玩耍过,聊得挺好。
但郑大舅才是郑家的定海神针,是一位学识不亚于吴灲的大家。他对官场不太在意,现在是京城大学的祭酒,日子看起来过得并不宽裕。
一群人在大厅落座。
跟随他们来的礼物,也就一箱箱跟着搬进来,东西太多,以至于很多得放在外面。
郑大舅母就说道:“你们两孩子,回家还带这许多东西做什么?”
“就是看着多,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尉迟兰说道,“箱子上都贴着名字呢,你们打开看了就知道了,都是些寻常吃的用的。”指着被抬进来的几个大箱子,“这是搜罗的一些书的抄本,我记得家里头大概没有。原本收在上都图书馆里,只能带些抄本来。”
这话一出,别说是郑大舅,郑家的大部分人都坐不住了,纷纷站起来,一刻不停就把箱子打开,看到里头的书目,眼睛都红了。
“快,先搬到藏书楼去!”说着,他们的眼睛里已经看不见抬箱子进来的力士,自己就要去扛箱子,对自己的瘦巴巴的胳膊一点数都没有。
郑大舅他们还没来得及动,就见有人搬了一堆铁棍进来:“这是做什么?”
“避雷针,给家里按上,防打雷的。”
工科,对于郑家这群文人,是一扇新的窗户。
很多郑家人都是很感兴趣的,有些小辈直接考去了苍陶,还有想去梁州研究所的。
“避雷针?是能防打雷吗?”
“一边装一边说。”竺年和尉迟兰也不用别人帮忙,两人架了梯子就开始在全家最高的屋顶上搭线按避雷针,“这边地势高,雷会被高的物体吸引……”
他们这次回来,带了许多避雷针,给皇宫和一些重要的地方都装好了,还留了图纸,教会了工匠怎么制作安装。
虽然现在有很多水泥建筑,但相对来说,木制建筑以及木材、茅草、竹子等易燃的材料在建筑中占据的比重依旧很高,最怕火灾。
对一些高大巍峨的高规格建筑,雷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火灾,还没法防。
雷电,在这时候又被人理解为天雷,是老天爷的情绪表达之一。
要是个人被雷给劈死了,那肯定是十恶不赦的坏人。
房子要是被雷劈了,那住在这房子里的人肯定是坏极了。
等过完年,竺年他们已经回了上都,大臣们上朝一看,就发现巍峨的宫殿上头多了些奇奇怪怪的东西。言官们弹劾的本子几乎瞬间就有了腹稿。
结果以苏大人为首的几名大臣,在大朝会上直接跪着求开山修路。这事情太让人震惊了,官员们退朝之后才想起来还有本没有参。
这一拖过了没两天,春雷炸响。许多人都看到雷电朝着宫中等许多高大的建筑劈去。
宫殿毫发无伤。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大臣们的冬日假期
想象中的山居╰(*°▽°*)╯:踏雪寻梅,烹茶煮酒,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