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258)
没想到,他前脚刚作出安排,后脚武陵侯一家就被灭门。
“他这气性可真不小。”顿了顿,又补充,“心眼也多。”
太后又笑:“还长得俊俏,还孝顺。在宫里这些天,就伺候我这老太婆了。一日三餐加两顿点心,都是他亲手做,还带着哀家到处玩儿。再多玩几日,我这‘哀家’也哀不下去了。”
姜卓跟着笑:“他倒是真有耐心。”
太后说道:“哀家在宫里也没什么事情做,想着干脆认糕儿做干孙儿,皇儿说可好?”
姜卓没想到太后会说这话,心里面也明白做出这样的安排,并不是太后真的有多喜欢竺年,更多的是表达一种让步和安抚,是因为他在武陵侯这件事情上处置不当:“您既然这么说了,儿让司天监去算一下日子。”
竺年还不知道自己要多一个干奶奶,出了宫之后知道尉迟兰这几天住在城里,就直接回了家:“可算回来了。我都把皇宫逛了好几遍,没什么地方好玩的了。”
尉迟兰把他从马车上抱下来,闻道他衣服上的油烟味:“宫里头还缺厨子?还得你掌勺?”
“赶着回家没换衣服。”竺年把尉迟兰推开,往内院走,“自己做的对胃口。皇叔家里的御厨就喜欢整大块肉,大热天的吃不惯。我不在家,你有没有好好吃饭?还苦夏吗?”
房里的浴池很大,尉迟兰就和竺年一起洗了个澡,身体力行地表达了自己确实有好好吃饭。
“这几天待在家里,不用去兵部熬着,舒服多了。”
倒也不是兵部针对尉迟兰,而是整个兵部的办公环境都差不多。尉迟兰哪怕被可以边缘化,他的品级在这儿,该有的都有,甚至每天还有冰盆可以降温。
现在京城做卖冰生意的人多了两家,买冰也不是很困难。虽然依旧是普通百姓消费不起的价格,但是兵部财大气粗,完全没有问题。
作为一个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气候凉爽的西北的人,面对今年京城格外反常的酷热,尉迟兰还是只想待在内院。或者是梨园精舍那儿也不错,河面上吹来的风很凉爽,还能下河游水。
竺年这个南地人,还是从小生活在非常南方的南泉的人,感觉倒是还好:“等明天去码头那儿,我找个地方让人修个水池子泡水。”
尉迟兰觉得没必要:“等修完,天都凉快了。现在各处工地吃紧,哪来那么多人力物力修水池子?小心那些老家伙又参你一本。”
“有什么关系?他们参他们的,真把我参下来,正好在家里躺平。”竺年翻身趴在铺了凉席的床上,想到全是混凝土和水泥的工地就觉得热得受不了,“上什么工地?我情愿在家写功课!”
尉迟兰一听,顿时抬手摸了摸竺年的额头:“没发烧啊?热糊涂了?”
竺年用脑门把他的手顶开:“你明天也得去兵部点卯,要是没事做,就帮我改戏文。”
“好。”虽然他在兵部没什么人管,但是身后长随可一直跟着,也没法做什么正事。改戏文,总好过对着尉迟邑的脸。
两夫夫短暂消失了几天后,一切又恢复了正常。
只除了竺年还是抽空让人在自己的梨园精舍的院子里,挖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水池子。池子里贴满蓝白色的瓷砖,瞧着就沁凉无比。
在他身边伺候的一干从护院到侍从,谁都想着去池子里泡着,只是没得允许,不敢下去。
然后竺年玩耍了没几天,家里的新泳池就被一群小萝卜头给占领了。
对竺年来说没有一点危险的水池,对小孩子来说,还是有点危险的。他只能站在池子里,看着一群皇子皇孙在里面扑腾,时不时还要被不知道哪儿来的水花溅一身。
姜卓姜崇两兄弟都在,可惜两人都是旱鸭子,自己还拿着一个木盆捣腾。
姜卓明显要更好,已经敢把木盆推开了,试着自己游两下。
姜崇已经差不多放弃了,干脆坐在池子边上,把脚泡在池子里,吃着冰镇的葡萄,十分惬意。
没一会儿,尉迟兰就过来把竺年捞了起来:“凉面做好了,吃一点,再睡个午觉。”
姜卓见两人就这么走了,回头看看自家一群娃,再看看姜崇:“这小子……”他本以为竺年已经够没大没小的了,想不到尉迟兰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竟然这么目中无人。
张茂实弯下腰来说道:“陛下,几位小殿下也该起来了,太凉了不好。”
姜卓自己没什么感觉,再一看自家小孩儿皮都泡皱了,赶紧像薅萝卜一样,一个个把一群小孩儿薅起来,交给宫人们打理。
宫中也有很大的浴池,比这个小池子还要大许多,但从来没这么一家人玩耍的。
姜崇已经琢磨着等一号码头这边工事结束,也让人在自己家挖一个。不然小子们他可以领出来,姑娘们可没这自由,在外面可不像家里能随意一些。
中午,一群人就随意吃了点凉面,吃完也不讲究,把几间屋子里的家具都给撤了,拿竹篾的凉席铺上就滚成一地。
姜卓行军打仗都没这么睡过,头一次竟然睡得还挺沉,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听到有声音才慢慢醒过来,睁眼就看尉迟兰把他最小的只有三岁大的侄子姜沙抱在怀里小声哄:“你爹爹和伯伯还没醒呢。叔叔带你去洗脸。”
小孩儿不知道说了什么,就听尉迟兰说道:“好,晚上放烟花玩。”
姜卓看他把小孩儿抱走,又重新睡过了过去。
晚饭很丰盛,充满了许多南地来的食材和水果,又在夜色中放了烟花。
姜家人当晚也没回宫,就继续很不成体统地打地铺睡了一晚。
等第二天一早,许多人见一长溜的马车离开梨园精舍进了皇宫,再多方打听,才知道是陛下和陈王一家带着小皇子小王爷们直接就住在了竺年家里。
许多自诩为姜卓心腹的重臣,尽管心里面明白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也免不了心里酸溜溜的。
毕竟谁不想和皇帝搞好关系呢?
谁的大腿也没皇帝的粗呀。
当然,大臣嘛,都是体面人,都是要脸的;但是其他人可顾不上。
大部分人连皇帝的面都见不着,更别说是去抱皇帝的大腿了。对他们来说,南王世子已经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了。而且那么大一个一号码头,每天来来往往的货物不提,光是里面这些人的吃饭问题,每一天每一顿都是一笔极其可观的费用。
一号码头还没造好,周围卖菜卖鱼卖各种东西的应有尽有,各种小吃摊贩生意也是红红火火。
最近天气热,卖个凉席的都赚得盆满钵满,甚至都能到梨园精舍看房了。
这么大的利益,眼红的人自然不少。
姜国的门阀世家南迁的不少,其中主要都是一些大家族,但也有不少依附于他们生存的小家族,还有一些大家族中的旁支等等。并不是人人都能上得了庙堂,能够钟鸣鼎食的。大部分人还得自己讨生活。
还有一些曾经大月的贵族,如今落魄了,但日子总要过下去的。类似薛家这种连姜卓都要给几分面子的大家族毕竟有限,大部分都是生活无以为继的。
只要拉得下面子认真来找工作的,竺年倒是真的还挺欢迎这些人。毕竟这年头文化人不多,世家出品,不能说品质有保证,至少比一般人要从头开始教起要强些。
工部不做人,没给他安排哪怕是一个管理人才。
他的东风号还没恢复,也不好做得太出格,手边能用的人是真的不多。
另外还有一些就是卖竹篾老板这样的南地商人。他们有些本身就是走的南北交流的半官方渠道,既然到了这边的地头,来竺年这边“拜码头”很正常。
竺年没空一一接待这些人,但也不能对这些人的一些实际困难置不理,琢磨了一番,干脆找上了姜卓。
御书房里,姜卓喝着茶:“什么东风,把咱们家糕儿给吹了进来?平时不叫你不是不来嘛?”
这小子无事不登三宝殿,顶多就是往太后那儿送点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