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457)
所有人看着竺年的目光中,有了更实在的东西。
太子,显然只是一个预备役的皇帝,处于学习怎么当一个皇帝的阶段,行事难免有各种飘。
竺年岁数不大,又天生带笑,周围亲近的人叫他的字都叫得像小名,总给人一种太子还小的错觉。
但这时候他们重新想起竺年的字——穗。
那天自御书房散会后,朝臣们谁都没说什么,但工作更加努力。
一晃到了年节,天家接连两场婚礼,把整个京城都妆点得流光溢彩。
甚至有不少人从外地赶来观礼。
等过了正月十五,辰王宋星作为独立于六部之外的学部大祭酒,协同全部的竺家人,一起给官办的京城大学剪彩,彰显出对于大学的重视。
京城大学可以说脱胎于前朝的官学,又融合了南王府的学校教育,但是开设的科目多到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作者有话要说: 先生:想吃~
糕儿:不行!
先生:在吃一个?
糕儿:说了不行就是不行!
先生:那就只能吃年糕了!
(完)
以后再也不学猫叫了
上次学了我家猫叫之后,猫坚强就天天把我当小猫带,试图教会我一只猫的技能
今天学了小流**,被疯狂碰瓷,绕着圈的沾衣十八跌,路都没法走,猫坚强看到了还不救我,回来就把我萝卜苗给刨了(╬ ̄皿 ̄)
第二百三十四章 纳头便亲 ...
京城大学的落地,吸引走了大部分的目光,让各州铺开的学校显得就没有那么显眼。
虽然在当地,学校还是吸引了一部分家庭,但毕竟这种花销不算无足轻重,简单上几年课并不能直接考官的学校,在很多从来没有接触过读书的家庭眼中,
吸引力并不大。
新上任的学官倒是耐心解释:“是,学三年,主要是教认字、算术。学好了,可以再学做学问、做账、做别的。那些做好了,才能去考官。”
“没错,做账做得好,看病看得好,都能做官。”
“对,大夫是匠户。当今天子规定只要身家清白,以往没有过作奸犯科,不论什么籍,都能考官。”
“是,哪怕奴籍也行。女的也行。”
“骗你们作甚?朝中女官不少呢,都可能干。”
“学校也招女学生。这位大娘,咱说句真心话,以后姑娘当家不也得会算点账,才好持家嘛。”
“全日制的招十八岁以下的。这边有非全日制的扫盲班,时间短学的少,但至少多认些常用字,能算最基本的账。这个不限年龄。每旬上三次课,一次上半个时辰。”
“您要是自认水平够,直接去考也行。州府就有定时发布职缺。最近新朝,缺的人多,一个月能张两回榜,以后就是一年一回。您等等,我找一份朝廷发的练习册给您参考参考。您就在这儿看也行,拿了笔现抄一份也行。”
“要报名的趁早,第一批学校就招五十人。招满就等明年了。非全日制的一次开班二十人,一个月开一次班。初级班一学期三个月。”
“二月初一就开学。”
竺年他们的车队走的大道,一路往北,有些地方雪还没化干净,地上还遍布砂砾岩石,路上已经有了一些往来的车马,全都在兴奋谈论学校的事情。
对比大部分农民和匠人,这些商人更有考官的动力和资本。
他们不缺钱,缺的是身份地位。
尉迟兰关注的是另外一点:“怎么大商队这么多?”
他们这次北上,三五年内大概就过年能回来。随身带的行李和人员都不少,组成的队伍规模极大。行驶在大道上,一眼望不到头尾。
但他们这样的队伍,在大道上竟然一点都不显眼。
车队到其中一个驿站过夜的时候,旁的车队看到他们进到官驿,才意识到这是一支官员的车队。
竺年在车上坐了一天,任由随从去忙,自己跟着尉迟兰在外面转悠,活动活动腿脚:“去问问不就知道了。”
看得出来,这一片原先就一个官驿,房子最大,样式也最板正。
隔着不远是一个只比官驿小一点点的私驿,挂了个牌子——东风客栈。
“噗。”尉迟兰直接就笑出了声,还打趣,“东家自己都不知道?”
“我哪管得了这许多。”竺年嘀嘀咕咕,说完自己也觉得好笑,跟着也笑了起来。
好在东家不一定都认识自己的伙计,伙计都是认识自己东家的。
代替掌柜站在前面柜台的伙计一看到竺年和尉迟兰,就赶紧叫了一声:“两位东家来啦!”
伙计个子高高的,比急匆匆从后院出来的掌柜还高出半个头,长得和掌柜活脱脱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一样。
掌柜瞧着也就三十来岁,一脸温厚,一边说着:“早知道两位东家要路过这里。”一边带人去内室炕上坐,见竺年问起,就说伙计,“是我儿子,别看他个子已经比我高了,其实才十三岁。”
竺年就很高兴:“一代比一代高、壮,才是正理。”
掌柜给他们倒红枣茶:“是。咱们东风号里长大的孩子,都比我这一代个子高不少。东家放心喝,没加糖。”又指着端了面碗来的儿子说道,“他们这些个小时候可没吃过苦,顿顿吃饱,有时候还一天三顿的,冬天都能捧个果子啃。”
竺年就从袖袋里掏了个小布兜给他:“水果糖,拿去吃叭。”
小布兜拳头大小一个,就一根抽绳系着,里头包着牛皮纸,再打开是一颗颗亮晶晶又透明的水果糖。
竺年自己不爱吃糖,显然是给尉迟兰带着的。
尉迟兰也不计较,对小伙计说道:“去隔壁帮我们说一声,就说我们在这儿吃晚饭,让他们自己忙。”
“谢谢东家。我这就去!”小伙计到底年纪小,一出房门先往嘴里丢了一粒糖,再哒哒哒往隔壁跑。
没一会儿,竺年他们坐在屋里头,就听到小伙计扯高的嗓门,气得掌柜直拍大腿:“这孩子,做事就不能稳重些!”
“没事。”尉迟兰把掌柜拦了拦。
他吃饭快,一碗面已经下肚,边上有清汤面放着,自己拿筷子分了一大半在自己碗里,又加了羊肉,舀了羊汤。
小伙计哒哒哒跑回来,拿着一个小红通通的瓷罐子小心递到桌上:“那边的管家让我把这个给东家。”
这么漂亮好吃的糖只用个布袋子装,用这么漂亮的罐子装的会是什么啊?
尉迟兰就打开盖子舀了两勺辣椒酱到自己碗里,又问竺年要不要。
竺年心里面想,但身体不允许,还是摇了摇头:“我吃清淡点。”给掌柜父子解释,“就是辣椒酱。这边应该也有种?”
“有的。”作为一种重口味的调味料,又很好种,似乎也没怎么推广,这些年就开始流行起来。尤其是乡间和小城镇,几乎家家户户都能看到门前屋后种着一两棵。有些爱吃的就多种一些。
另外就是辣,好下饭。哪怕新朝盐价骤跌,对于普通百姓依旧是一项必须得用钱去购买的货物。很多农民大部分的交易,还停留在以物易物。
掌柜见了不少南来北往的商队,盐还是紧着用的,辣椒倒不是很稀罕。
一般都是干辣椒,讲究些的磨成辣椒粉。
做成酱,得重油重盐,一般还真没人这么做。
竺年他们吃完了饭,就跟着掌柜在客栈里转了一圈。
来这边住宿的大都是商人,货多人多车多牲口多。住宿也主要以院子为主,大部分房间都设计成通铺,也方便烧炕。
竺年和其中几个人聊了聊,才知道这么大一个商队其实并不是一伙人,而是有十多个中小商队拼凑起来的。
“这位公子可太看得起咱了!咱们就是人多有个照应。”
“现在路上还有劫道的吗?”
“倒是许久没见到了。咱们人多,一般匪寨见了肯定也不敢来。主要是长途意外多,车坏了,错过宿头,有人病了之类的,人多就是搭把手的事情。早年咱就五六个人出门,晚上在外面碰上三头狼,都得喝一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