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323)
这么大一个湖,原本没有名字,银湖是竺年起的。
“这边过去没正经路,只稍微让人收拾了一下,咱们还是骑驴子去。”竺年说着,已经从牲口棚让人牵出准备好的毛驴。
一众大臣听得惊呆了,缓了缓才有人问:“……没有马可以骑吗?”
瞧着这些驴子,也不都是健驴,颜色有深有浅,还有高矮胖瘦。瞧着那最大只的和马差不多,最小的那只瞧着都不能说是儿子,简直是个孙子。
到时候谁骑这孙子驴?
“没有啊。这边只有驴子和牛。牛太慢了,还得在工地拉车,这么多驴子还是找附近军屯租的。”竺年把其中一头最高大的驴子的缰绳交给姜卓,“委屈父皇了。”
当谁不会委屈谁似的。
姜卓没好气地瞪了竺年一眼,指着那孙子驴:“你去骑那头!”
“行叭。”竺年一点都不委屈,把准备好的干粮等物挂上驴背,自己骑上小黑驴子,两条大长腿得往上提一提才能不碰到地。
小黑驴子就哒哒哒走到了最前面,竺年双腿一夹走出银城大门:“我带路。”
大姜帝国的皇帝、王爷和一众高官,就跟在一头孙子驴背后,脸黑的像个孙子。
走在侧翼的尉迟兰瞧着,脸上一本正经到有些僵硬,恨不能回到屋里关起门来好好笑一场。
姜卓一连骂了好几句:“臭小子一点亏都不肯吃!回来!换一头驴子!”
但是小黑驴子别看身材小,跑起来可一点不慢。这时候想换驴子也换不了。
驴子这玩意儿和马不一样,那脾气可要糟糕多了。管你是皇帝还是贩夫走卒,谁的话都不听。
气得姜卓甚至说道:“胆敢抗旨,回去就把你宰了!”
等驴子跑起来之后,大臣们也不在意自己骑得究竟是马还是驴了,着意观察起周围的环境。
等到了银湖边上,大臣们二话不说,就开始分头行动。有绕着湖跑的,有从湖边捡石头的,有观察湖边植物的,甚至还有拿了渔网打渔的。
竺年一看到手抛网就有些走不动道,绕着这个据说是吏部的官员转圈圈:“你怎么还有这个?给我耍两下叭?”
吏部的官员年纪大概四十来岁,故意让开一些:“不行。别把我的手抛网给抛没了。”他收起网,看着网起来的鱼眼前一亮,“王爷您负责做鱼吃就行。”
竺年还想说什么,就听尉迟兰叫他:“嬉年!来,父皇想上船!”
竺年下意识回道:“啊?父皇也想打渔吗?”
作者有话要说: 姜爹(*^▽^*):骑了孙子驴,就是孙子。
糕儿(*^▽^*):跟在孙子驴后面的,比孙子还孙子!
姜爹ˋ﹏ˊ:兄弟,你怎么养大这个儿子不被气死的?
糕爹⊙﹏⊙:交给别人养。
(完)
第一百七十七章 军镇 ...
银湖虽然很大,鱼也很多,但周边没什么人,如今也只有银城安排了少数人捕鱼,主要是为了给食堂换换口味。
“你能不尽想着吃吗?”姜卓没好气。
竺年嘀咕:“我这不是没办法嘛。难得有不要钱的肉。银城预算少,各种材料都需要从别处运过来,运费要贵上不少,能省一点是一点。”
这话姜卓爱听,姜崇也爱听。
姜崇甚至还问了问具体细节,像是不同物资的运费要多少,花费多少时间,每天银城中人的吃用多少,具体吃什么之类。
若是换一个人来回答,这就是考校。万一答错了,答得不熟悉,多少得来一个尸位素餐的批评。
但是竺年对这方面非常清楚,姜崇也知道他清楚。
反倒是姜卓头一次知道,竺年会把账目抠这么细,听完之后说了一句:“也没必要这么节省,缺钱找你小叔叔要。”
自己种菜,今年还准备自己养猪,自己打渔。
昨天他来的时候看到的种树,这么多杂七杂八的树种,不是有心选择,纯粹是因为本地树苗没有那么多,能买到什么就种什么。
这些能差多少钱呢?
竺年白了他一眼:“父皇您可不能这么想。别看是这些小地方,银城人这么多,一年下来能省出来的钱,说不定能给您盖个小宫殿呢。”
姜卓见过竺年算账的本事,跟随的几个官员都是做实事的,也清楚里面的道道,倒是没说竺年信口开河。
像造码头这么的重体力工作,不提调用徭役之类的事情,项目中安排的伙食标准还是不错的。起码一天三顿饭,两顿得是干的;要有油水,有蛋,两天开一次荤之类。
但规定是规定,谁会真的给匠人们吃这么好?
标准三十文一天的饭食,落到匠人碗里能有个五文就不错了。
再说了,干饭可以是米面,也可以是粗粮;荤腥可以是大鱼大肉,也可以是一些不值钱的下脚料。这其中的花样可多了去了。
竺年说一年省出一座小宫殿,还真不是吹牛。
想到竺年曾经一人掀翻半个工部,一手主导了户部的改革,谁都不敢顺着他的话继续说下去。
开玩笑,谁会和自己钱袋子过不去呢?
姜卓也没再追问,倒不是不想,而是准备等回去之后再细说,当务之急还是想上船看看。
竺年没同意:“现在就两艘随便打的渔船,很小,不安全,连湖中央都不能去。您还是别去,危险。”
姜卓不同意,一定要去。
竺年无奈,从脖子上拉出一根红绳,上面串了许多奇怪的挂饰,捏住其中一个骨哨吹响。
很快湖中的渔船上也传来两声短促的骨哨回音。
竺年看着往他们这边划过来的渔船,无奈说道:“您一会儿在岸边先试试。”
渔船距离岸边不远,很快就划了过来。
一众官员没有想到,渔船在远处看着小,近看……更小。
还不仅仅是小的问题,里面还放满了鱼,又脏又腥,简直没处下脚。
有手抛网的吏部官员上前一步说道:“陛下万金之躯,容臣先试过。”
姜卓就借着这个台阶下。
这位官员显然很有一套,绝不是懂水性这么简单,上船先把鱼帮着渔民放到岸边,动作干净利落,一看就是老渔民了。
姜卓就对竺年说道:“冯闽在常水边长大,精通水性,想不到吧?”
竺年撇撇嘴:“这有啥?有本事您让他给您造码头。”
精通水性是游泳,打渔是渔民的活。
这和造船、建码头、组建水军有关系吗?
姜卓被他怼得说不出话来,看几个妇人动作利落地在湖边杀鱼:“那些鱼下水也能吃吗?”
妇人们显然是做惯了杀鱼的活,一条大鱼在她们手上从活蹦乱跳到穿到竿子上挂起来,没几个眨眼。
让姜卓和一些大臣们不解的是,那些从鱼肚子里掏出来的东西,怎么也被放在了木桶里。
“有些能吃。一些不能吃的,可以沤肥,是很好的肥料。”竺年指着大湖,“这里鱼很多,好好规划一下,再加上一些人工饲养,能养活不少人。”
姜卓对他的话不置可否,心里面想的还是军港。
竺年又带着他往岸上地势高一些的地方走:“这里是渔民们暂住的地方,气味可能不太好闻。”
一条窄窄的水泥路,连接着妇人们杀鱼的地方和他们居住的地方。
姜卓对鱼腥味的感觉倒是还好,眉头也没皱一下:“这地方开阔,风大,味道还好。”
走近之后,姜卓才注意到这地方竟然有一座格外小的小城,还是因为地势的原因,在湖边不太能注意到。
地方只有银城的一个坊的大小,之所以说是城,是因为有护城河有吊桥有城墙。
“主要是防野兽。这地方有熊,有狼。狼倒是还好,熊这玩意儿翻墙可利索。这边人又不多,打不过那玩意儿。”竺年一边解释,一边带着人进去几乎没什么防守的小城,“这边暂时没住几个人,主要还是给银城里的家眷找点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