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先生家的小王爷(366)
尉迟兰看着有趣就说:“看你是男孩子,荷包的颜色素了点。今天晚上回去把荷包压在枕头下,消灾祛病。”
小张公公跟着磕了个头,起来一点都不脸红地说道:“奴喜欢颜色鲜亮点的,劳烦先生给挑个好看的。”又说,“先生家那边是这种规矩?奴看人是把铜钱垫在鞋底。”
尉迟兰笑着递给他一个大红的荷包:“拿着,垫鞋底不怕磕脚吗?”对二牛说道,“你别听小张公公的,要是觉得不舒服,就把铜钱拿出来。”
二牛从小到大,连铜钱都没摸过,此刻双手捧着荷包,看着绣了荷花映月图案的湖绿色荷包,新棉鞋里的脚趾抠了抠硬硬的铜钱,觉得又怕弄脏了又觉得沉甸甸得不行,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话才好。
竺年看他急得眼眶都红了,想着大过年的还是不好把人给弄哭,指了指外面:“好啦,去那边吃糖,自己拿兜装,能装多少装多少。”
小张公公拍了拍他的肩膀:“去吧!”
小院里没多少人,磕完头就都去吃糖了。
小张公公留了下来,坐在他们下首。
竺年问:“二牛怎么了?你不是带他回家去过年吗?”
赵县令来了之后,他就有意深居简出起来,对城里头的事情没那么清楚。城里头的孩子又多,长得又快,他也着实认不全。
小张公公对着外面翻了个白眼,小声说道:“那一家啊,要不是我在,差点把二牛的新衣裳给扒了,说是做活不方便。平日里不来看一眼就算了,大过年的孩子回一趟家,也不说一句暖心的话,直接就让人做活。要不是我留了个心眼,二牛怕是回不来了。”
别看他那天和徐伶说得狠,到底没想着一开始就把事情做绝。
他们也是穷苦人家出生,明白这样的事情在很多人家都是常态。不是做爹娘的铁石心肠,实在是没有办法。
像他们被家人送进宫里做太监,委实是当年除了这一条路,他们没有活命的可能。当然,做太监不比卖去一些人家做奴婢,所遭受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以及一路上面临的艰险远超常人想象。
而在他们很多太监的父母看来,既然一样要卖孩子了,那自然要卖个价更高的。
再说谁家能比天家更有钱?
孩子肯定是在天家伺候更“享福”。
没错,有些家长看不到孩子遭受的苦难,觉得这是他们辛苦谋来的福分。
今天把小张公公惹毛的,也是因为二牛的娘悄悄拉了二牛叮嘱:“你现在在贵人那儿,可别光顾着自己享福,也给爹娘、你大哥大嫂谋点轻省活计。”
想到这里,小张公公对他们拱手道歉:“奴今天擅作主张,把二牛他们一家罚去洗衣服了。”
城里头大部分人家都是自己洗衣服的,小院这里洗衣服的妇人是专门从京城带来的,只洗竺年和尉迟兰两人的衣服。洗衣服用的还是热水,打水都有御林军帮忙。
被视作苦差事的,是给军营里洗衣服和缝补。
虽然银城里很多人对银城内外驻扎的军队没有概念,但是今年这个地方的驻军,以及包括军队内一系列的辅助人员,数量比去年多了三倍不止。就目前银城内大部分人回京过年的特殊时期,军队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过城内其他人的数量。
竺年给军队造了条件很好的军营,一应设施绝不比京城的军营差,但是有一个要求,就是卫生,包括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在这里的军人,首先要学会的不是怎么操练拳脚,而是学习怎么把自己从头发丝到脚指甲盖儿都打理得干干净净。
虽说竺年管不着他们,但竺年能告状啊。
人家一状直接告到姜卓面前,不过一点卫生方面的小事情,又不是涉及到军队战斗力的事情,姜卓没有不同意的。
他也看过跟着竺年的那些御林军,人干净了,瞧着也舒坦。
就因为他这样严格的要求,加上军营内更加严格的日常操练,卫生方面只能另外找人。工钱给的不算少,但实在是太辛苦了,尤其是到了冬天。
给军营洗衣服,不是在军营里面洗,而是每天去军营外面领了大包的脏衣服,回到自己家去洗。
别的季节还好,可以直接在沃水边找个下游一点的地方洗。
冬天就苦了。水井一般是一个坊共用一两个,本来就用水紧张,拿来洗那么多衣服,肯定不可能。
那就只能提河水洗,自家又不会舍得像小院那样用热水。
没过两天,二牛一家就冻得个个手指头跟萝卜一样粗,还要听邻居酸几句:“哟!真不愧有儿子在贵人家做事。这不人人都闲着没活儿干呢,你们家还能找上这么赚钱的活,一定能过个好年吧。”
一转过身,就说:“呸!当初二牛冻得快死了,都不给去医馆看病。现在好了,全家都要挨冻,也是一报还一报。存那些个钱也不知道什么用,给自己买一副厚点的棺材板?”
二牛一家气得吐血,也不敢说什么,心里面还一肚子委屈。
小孩儿生病多正常的事情,至于发个烧就去医馆吗?
医馆那也是他们这等人能去得起的地方?
那医馆他们都听说了,大夫的脸都没见着,就得先付五文钱的诊金,后头用药还不知道多少呢。怎么也得几百文?他们一家老小,哪张嘴巴能不吃饭光喝水?
这不人也没事,还因祸得福。瞧瞧那天穿的从里到外簇新的衣服,那一身从头到脚厚实的样子,袄子比他们家的被子还厚呢。
大儿媳洗了两天衣服实在受不了,干脆回了娘家过年。小叔子拎回来的精细点心,她一块都没捞着,凭什么让她受这些磋磨?
整个银城在一片和乐下,底下难免有些难念的经。
要说他们这里的还只是一些小矛盾,发生了姜国宫中的矛盾就不是一点点了。
事情起因,还是因为过年前“最后一班朝”的时候,礼部的人提了一个小建议——立后。
礼部的意思,卫贵妃既然已经安息,那么后宫自然需要一个真正的女主人来掌家。
太后带着几位小殿下住在城外,偶尔散散心还行,长此以往总不是个办法。
他们倒不是想着马上立后,毕竟卫妃去世的时间不长,怎么也得过个一年;甚至都没想着立后之后随之而来的储位之争。
姜卓后宫人数众多。他们这些朝臣,家中多少有一两个亲戚在宫中。
实在是宫中长时间没有人管,已经乱得不成样子了。有权有势的妃子还好些,大多数人都过得实在不像样,有些甚至还要被太监宫女欺负。
但是这份心思不好跟姜卓明说,姜卓一听,又见他们神情急切,心里面只会想:这是要逼朕立太子!
作为一个长子已经成亲且就封的皇帝,二子、三子也到了议亲的年纪,姜卓一方面有一种身为父亲的骄傲,另一方面又有着君王即将垂暮的危机感。
原本卫氏作为皇后,太子之位毫无争议。
但是卫氏被贬为妃,姜戈就不再是皇位的不二人选。
他若是认定了姜戈,那他可以说姜戈出身的时候,卫氏还是皇后,且母罪不及子女,姜戈照样是嫡子。
他若是不属意姜戈,那就更简单,非嫡非长,皇位轮不到姜戈。
但要是长子姜扶,他又不是很满意。
在姜扶需要接受相关教育的时候,卫氏已经生了姜戈。既然有了嫡子,那么姜扶自然就不能接受帝王教育。
在这方面,姜扶缺得功课太多。而且他的性子已经差不多定型,不适合继承皇位。
剩下的,他可以在剩下的儿子里选一个,把他们的母妃立为皇后。但这些儿子年纪比姜戈还小,也没有显现出什么特异之处。
或者他另外娶一个皇后,再生一个。
不,这样耗费时间太长。竺年不会给他那么多时间。
竺年啊竺年,怎么就不是自己的亲儿子呢?
他要是自己的亲儿子,哪怕是他们姜家同宗过继来的儿子,他都能力排众议……不过要是竺年姓姜,以他展现出来的能力,他大概也没什么“众议”需要排。再不济,他儿子平庸一点也关系不大,让竺年当个摄政王,至少能够保证姜家还能存续个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