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安(82)
他从前为柳长泽性子孤傲担忧,特地留意宋奉安小女儿宋知礼可久了,正想着做媒的时候,被阿良截了胡说:“太傅……坊间流传侯爷……有断袖……断袖之癖……”
如今看来,真是滋味难明。
一方面感慨,当初没大没小喊着沈哥哥教我工笔画的小姑娘,现也出落成亭亭玉立、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了。
一方面,沈是不愿在想……
他说:“阁老府内女眷甚少,有如此诗书气质的,想来便只有千金了……”
宋知礼一边问,一边往竹林外的小道隐去。
她听到误入二字,便猜到她爹的如意算盘,府内礼度甚严,哪里有不把客人带到位的道理,她问:“你原是要去何处?”
沈是说:“雅室。”
“莫往竹林走了,回月洞门左转便是。”说罢,宋知礼已跑了个没影。
唯有竹林枝叶颤动。
沈是闻言退回到了月洞门,左转?分明右转才对……
宋知礼紧张到连自家的路都记错了么?
这小丫头小时候古灵精怪的,没想到大了如此害羞……
女大十八变。
沈是往右走去了雅室。
宋奉安见到他时露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笑容。
老管家引着沈是就坐,端了杯茶说:“大人到的真快。”
说者无意,听着有心。
沈是想到不能兜穿自己身份,若按照侍从的指路他应当要走很久的,便解释说:“方才在竹林里冲撞了贵千金……”
宋奉安突然问道:“她给你指的路?”
“正是。”沈是颔首。
宋奉安拊掌,同老管家相视一笑,终于也有这丫头愿意指对路的一次了。
沈是觉得氛围有些不对,宋奉安不提他身份?
宋奉安说:“沈少卿年纪轻轻,便敢于朝堂据理力争,直言不讳,免了将士背井离乡之苦,劳民伤财之孽,实属英杰才俊。”
沈是见他扯开了话题,便警戒的顺招拆招:“阁老高看,不过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
“沈少卿过谦,若人人都能担君之忧,不受私心偏颇,又岂会有今日之争。”宋奉安端起茶,语气惆怅。
私心?沈是本想寻人查宋奉安和付镇中今日的反常之举,闻言便直接试探道:“晚辈有一事不明。”
宋奉安笑了下:“你是想问圣上已有拒意,而我为何还要进言?”
沈是点头,神情凝重的说:“不仅如此,言辞也十分激烈,易教人心生怨怼,付尚书掌万千军马,阁老何必与之为敌?”
“沈少卿在教我行事么?”宋奉安挑眉。
“晚辈不敢”沈是说:“不过阁老一向体贤人之志业,茂端士之风规,今日行事着实令晚辈不解……”
“你既然不解,又为何要挺身而出?”宋奉安品了口茶:“听侍从说,沈少卿一路来都有些咳嗽,进了府便没再咳过了……”
宋奉安停顿了一下。
沈是会意,宋奉安行事向来不会赶尽杀绝,便是已有实证,他也会把话留给对方,这样的人,怎么会在朝堂无缘无故刁难人。
沈是说:“确实是晚辈,有意为之。”
宋奉安饶有兴致的看着他。
“晚辈相信阁老为人,况且援兵一事,付尚书强硬却乏理……”
宋奉安说:“相信?沈少卿的回答让人意外。”
沈是正襟危坐的说:“阁老清名远扬……”
宋奉安摆手打断了他的恭维,指了下茶说:“茶要凉了,沈少卿不品一杯?”
沈是浮了下茶沫,倾盖抿了一口,他不知道宋奉安卖的什么药,小心回道:“此茶倒不似上次出香。”
宋奉安有些迷糊了,他若喝不出来是正常,喝的出来,为何上次还喝错了?
“你这个人确有些奇怪……”
沈是心下咯噔。
宋奉安却话锋一转:“不过不要紧,你老师那个人也奇怪,三个门生,你倒是最像他的一个。”
“说来也有趣,小女垂髫之年时,还经常唠叨着要嫁给你老师,如今倒和你还颇有缘分,也算是冥冥注定……”
沈是终于明白了。
这不是认出他了。
这是要说亲啊!
沈是急忙拒道:“晚辈出身低微,德薄才疏,不敢攀千金贵德。”
开玩笑,那可是他属意给小侯爷做的媒,怎么还说到他头上了,这都是什么事……
宋奉安见他如此着急,以为文人羞于私情,又无攀附权贵之心,便更添几分满意。
宋奉安同一旁老管家笑了笑。
老管家说:“沈大人年轻面子薄,阁老何必逗他。”
宋阁老无奈的摇摇头说:“姻缘一事,强求不得。有缘无缘,自有天意。不提这些,只是近来雨雪多,藏书阁潮了一些书,我年纪大了,眼神不太好,可否劳烦沈少卿帮忙修撰一番?”
第67章 造化弄人
沈是抽了抽嘴角,宋奉安也会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四十多岁就年纪大了,你往日逼我一个夜盲挑灯议事的时候,怎么没有这个觉悟?
不过宋奉安还是给他留了余地,他如今抱病在身,有合理的推脱之辞。
只是旧友一片父母心,纡尊降贵的向他区区小官递橄榄枝,沈是于心不忍,便想着修书也不过两三日,他注意着避嫌,绝了旧友的念头也好。
正巧宋知礼给他指错了路,应当也是无意与他……
“能为阁老修书,自是晚辈荣幸。”沈是说正直,坦荡,让人听不出别意。
“劳烦了。”宋奉安在朝堂琢磨滚打多年,自然是看得出沈是的态度。儿孙自有儿孙福,机会制造了,剩下的也得看缘分。
宋奉安便不再聊此,和沈是捡起了之前的话头:“沈少卿可曾听过一句话,既生瑜何生亮。”
沈是暗自轻笑,宋奉安就是做惯了先生,张口闭口就要先考考人:“阁老是指付尚书与萧将军?一个善制剽猛鞑靼,一个能降奸险水寇,二者皆有所长,说是瑜亮,倒不如说是大齐的左膀右臂,付尚书司兵部安内运筹,萧将军驻边关攘外镇守,相得益彰。”
宋奉安颔首问:“萧将军出身世家,又有常胜之功勋,缘何三年前大司马猝死营中,兵部尚书之位落到了出身卒伍的付镇中头上?”
沈是拱手:“晚辈斗胆。”
“闲话家常,沈少卿不必拘泥。”
“萧将军手握兵符,长女位至贵妃,诞下皇子,而次女嫁于户部尚书之子。细算来财、兵、权、望皆有之,若是得了兵部尚书之位……”沈是顿了下:“晚辈以为,付尚书骁勇善战,此位实至名归,固若金汤,是以不明今日纷争。”
宋奉安却没答,而是端起一盏茶,转了转杯,饮了口。
这样话传出去,又是满城风雨了。
沈少卿是真的信任他。
来历不明的信赖,也是会让人心生猜忌的。
宋奉安一杯茶喝的很慢,慢到把沈是不寻常的事迹串了个遍,字迹,口吻,治水图,六安瓜片,以及朝堂里看侯爷的眼神。
宋奉安仔细凝视了下沈是,说什么笑,又不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老管家添茶时,轻唤了声:“阁老?”
宋奉安回了神,平缓道:“你说的不错,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再聪明绝伦的人,都有心结。”
“愿闻其详。”
“师必有名,论功才能行赏。”宋奉安语气乏味,却说了段鲜为人知的内情:“大司马突然死后,兵部无主,南边的倭寇,北方的鞑靼,无一不想趁虚而入,萧将军奉命守洛江,付尚书请旨安长平。”
“那时,国朝虚空,物资补给不足,柳元宣掌户部,自然有所倾斜。付尚书马弱兵饥,竟从此绝境杀出重围,立下汗马功劳,从此便升为兵部尚书。”
- 共202页:
- 上一页
- 第82页
- 下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 189
- 190
- 191
- 192
- 193
- 194
- 195
- 196
- 197
- 198
- 199
- 200
- 201
- 202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