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说她不娶妻(254)
方玉竹接过弓箭,朝千户道了一声谢,随后又快跑几步,飞快挽弓搭箭,将目光锁定在先前下令放弃重物的匪首身上。
距离约有一百步,在她的把握范围之内。
方玉竹瞄准之后,果断松手,只听嗖一声响,箭矢破空,一瞬间飞射出去,在空中拖出一道残影。
待那匪首发现身后有人放冷箭,箭矢已经临身,他惶恐转向,欲抬刀来挡,结果箭矢擦着他的刀背飞过去,噗的一声扎进他肩膀。
他嘴里爆出一声惨叫,但方玉竹第二箭已经抵达,这次这一箭,直指他的喉咙。
匪首怒啸一声,强行将身体倾移,躲开方玉竹的杀招,第三箭又接踵而至,就在他躲开的瞬间,刺中了他身前的马脖子。
最后一箭才是方玉竹的目的所在。
那骏马嘶鸣一声,轰隆一声倒在地上,匪首也被甩落于地,连带将他身侧几个人全部带翻,好几个匪众跟着倒在地上,百余匪徒顿时陷入一片混乱。
另外两个骑马的匪首惊觉变故,回头来看,却先后被两箭射中喉咙,纷纷坠马。
匪众大势已去,千户所领军队立即咬上去,十倍于匪众的兵力加上三个匪首悉数落马,百余匪徒全部被擒,一个漏网之鱼也没有。
直到将那百余匪徒擒拿下来,千户还未从惊骇之中回过神来,方玉竹笑得开心,端着弓跑上来要将弓箭还给千户。
那千户盯着方玉竹稚嫩的小脸儿看了许久,这一瞬间,他忽然想起了多年以前从北境传来的传说。
那是现任女帝一人一枪突入鄱岩城,硬开鄱岩城门,带领邢北关援军赶走蛮人驻军的传奇事迹。
他没有见过女帝真身,也不曾目睹那一场传奇,但在刚才那短暂的时间里,他却恍惚从方玉竹的身上看到了那样一道勇猛无畏的景象。
或许方玉竹和女帝不同,但方玉竹也有她自己的长处。
最重要的是,她才十四岁。
区区五箭,射杀两个匪首,逼大当家下马,这箭术,用神乎其技来形容也不为过。
千户咬了咬牙,他刚才居然在和方玉竹打赌,意图赢她手里半年的军饷。
他看了一眼方玉竹手里的弓箭,忽而长出一口气,心中暗自下了决定:
“此弓送你,以表今日功勋,回去我就上报将军,给你记头功!”
方玉竹闻言眉开眼笑,一点都未介怀刚才千户不信任她的态度。
一个人有没有实力,能不能干大事,本来就不是靠一张嘴说出来的,没有战功,没有能说服人的事迹,别人不相信你,也是情有可原的。
这是那日她离开御书房的时候,林傲雪曾与她说过的原话。
方玉竹将这些话铭刻在心,所以不管在军营里遭受怎样的对待,哪怕所有人对她都是冷眼,她也无所畏惧。
因为她相信自己能让他们刮目相看。
她开开心心地笑起来,朝千户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多谢千户大人!”
方玉竹的恭敬和乖巧让千户心里越渐欢喜,他觉得这个孩子未来如果不出现什么变故,一定不可限量,说不定还能像当今女帝那样,成为下一个名垂千古的女将军。
锦上添花远不如雪中送炭给人的印象深刻,千户知道自己今日之举也许算不得什么,但他愿意结这份善缘,他直觉,方玉竹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且论,寻常人家的女孩儿,哪里能在这个年纪,就练就这百步穿杨的本事?
方玉竹得了赏赐,满心欢喜,也没注意到千户心里的小算盘,她跟着队伍冲上去擒了匪众,把他们五花大绑,押回军营。
目睹了方玉竹五箭放倒三个贼首的利落箭法,之前调笑过方玉竹,质疑她实力的士兵一个个都像是被掐住喉咙的鸭子,再也说不出话来。
自认为箭法比不过方玉竹的老兵一个个面红耳赤,羞愧难当,而与方玉竹走得近的几个士兵,则大呼小叫起来,言说方玉竹居然还会这样一手,可真是不简单。
方玉竹只是笑,推说是武馆师傅教得好。
士兵们开始意识到方玉竹的身份也许不简单,便开始旁敲侧击地打探,而方玉竹除了女帝常施恩于她之外,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直言道自己只是一个孤儿,因为运气好得到了恩人帮助,并且被恩人送去武馆习武,因为想报答恩人,这才主动参军入伍。
对方玉竹而言,事实本就如此。
对于方玉竹给出的答案,士兵们将信将疑,但又觉得方玉竹这么小个孩子多半也不会隐瞒什么,便纷纷感叹方玉竹可真是好运气,也有恩义之心。
士兵们对方玉竹身份的探究告一段落,回到军营之后,千户果然给方玉竹报了头功,而且将方玉竹放倒匪首那五箭百步穿杨的箭法如实向潘于海禀报,潘于海听完之后,脸上神情颇为复杂,片刻之后长叹一声:
“这小姑娘还真是有些本事!”
千户从潘于海的营帐中出来之后还带出了一个消息,潘于海提方玉竹为什长,这个闻名东域军营的小姑娘才参军不足三个月,便晋升什长,可见潘于海的栽培之心。
经此一事,方玉竹五箭擒拿匪首致使百人匪众全军覆没的消息像长了腿似的跑遍整个东域军营,军中将士纷纷感叹后生可畏,信者有,不相信的也大有人在。
但方玉竹对这些外界的声音向来听而不闻,也从不放在心上,时日一久,风声稍歇,也就没有人再提了。
东域的战事没有往年的北境那么频繁,军中便有闲暇举行各种活动,每过三个月有一次大型的围猎。
潘于海在得知方玉竹箭法精湛之后,就有意培养,几次围猎,方玉竹都拔得头彩,这小姑娘的精湛箭法为军队中将士所悉知,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了方玉竹的名字。
随着方玉竹年纪增长,她的五官也渐渐长开,样貌越渐清秀,加之常年习武,有一股铁血军人的飒爽之姿。
她平日里不爱说话,但性情也没有太过扭捏,很是讨人喜欢,东域军营里的将士们都将方玉竹当做妹妹看待,能让着她的,都不与她争抢。
但士兵晋升靠的是军功,因为战事少,所以晋升的机会也就少。
方玉竹从军一年,参加了数次剿匪,每次都冲在最前面,小小年纪,却令匪徒闻风丧胆,第一年结束,潘于海将方玉竹升作百户,还引起了一阵喧嚣。
但方玉竹的能力当得上她的位置,众将士虽然惊讶,倒也没有几个真正敢说不服气的。
令潘于海欣慰的是,方玉竹年仅十五已至百户,却不骄不躁,每天操练依旧认真刻苦,没有半点虚浮之意,让潘于海觉得,此女当是可塑之才。
第二年春,军队和匪徒之间的战斗越渐激烈,匪徒狡猾,几个部族联系起来,达成协作,设计引军队入瓮,打算给军队一些教训,并在途中设下许多埋伏。
潘于海派了一支万人的军队去围剿这些匪徒,方玉竹中途发现不对,向领队的都尉进言,却惨遭驳回。
军队深入一片树林的时候林中忽然起了大火,等都尉领着军队冲出来,被火烧死的将士竟多达千人。
外围还有匪众劫道,战事严峻,树林里乌烟瘴气,视野不清,熟悉地形的匪徒显然比军队游刃有余,加之军队因为大火的缘故散了开来,给了匪众可趁之机,不多时,便造成十分惨烈的伤亡。
方玉竹也是头一回遇到这样的情况,求生的本能让她在这一战中尽展所学,十步杀一人,硬是带领自己手下的百名士兵冲出重围。
那一战,东域驻军损失惨重,一支万人队伍最后活着脱离战场的不足半数,这对战事不算频繁的东域而言,是极其惨痛的损失!
方玉竹也被大火灼伤了胳膊,背上还被人砍了一刀,但她一直撑到回到军营,才神智不清地倒下。
潘于海脸色铁青地让军医替将士们治伤,然后将队伍里尚还活着的郡尉叫到近前,得知都尉被俘,山匪们叫嚣着让潘于海拿百两黄金去赎人。
潘于海震怒之下,决定先同意匪徒的条件,然后在去救人的时候抓到他们的尾巴,反将一军。
方玉竹才刚包扎好身上的伤,便一刻不停地去了潘于海面前请命出战,这一回军队损失惨重,能出动的队伍肯定要重新抽调,到时候去了匪徒所在的地方,环境依旧不熟,还是容易遭受埋伏。
她对潘于海说自己记得那个地方的地形,兴许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潘于海思量之后,竟大胆暂提方玉竹为主将,再派一万兵马,让另外两名郡尉辅佐方玉竹出发剿匪。
方玉竹领着万人队伍再次出发,在约定好赎回被俘都尉的地方发起突袭,匪徒慌乱,方玉竹嗖嗖两箭将挟持都尉的匪徒射杀。
就在都尉以为自己即将脱险之时,那被俘虏的都尉却被方玉竹一箭封喉,在后者惊恐又不可置信的目光中,方玉竹冷着脸对他说:
“五千人因你而死,你以为你还能活着回去?”
那么多的将士因为此人一念之差而葬身匪徒之手,此人更是在最后纷乱之中选择弃甲投降,方玉竹不知道这样的人是如何坐上都尉之职,但她在来的时候就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此人血债血偿。
她来就是要报仇的。
都尉横死当场,方玉竹领着兵马直接闯入山匪贼窝,将匪窝荡平,凯旋而归。
战事一了,方玉竹便名正言顺地升作千户,潘于海得知方玉竹射杀都尉,并未多说什么,选择替她将这件事压下来。
方玉竹对此颇为感激,心中暗自记下潘于海这份恩情。
但她因为身上有伤,又强行动武的缘故,战事一毕就生了一场大病,在床上躺了两个月才能下地。
此后东域的匪患消停了不少,方玉竹出战的机会少了,但是她的名声已经打响,东域没有谁不知道军营里有那么个厉害的小姑娘,叫方玉竹。
从军四年后,已至参将之位的方玉竹离营返京,赶在科考之前回到京城,离开的时候她还稚气未脱,如今归来,已是个十八岁的姑娘了。
在军营里这些年,纵然操练再忙,她也会认真读书。
她将读书学习视作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始终记得,还有一件事等着她去做,武举她自是不怕,但文考,要她说实话,她自己也是没有把握的。
四年前,她踏着晨曦从京城离开,如今回来,却是踩着日暮余晖,斜阳将她的身影拉得颀长,洒在官道上,勾出一个晃晃悠悠的影子。
作者有话要说: 咕噜噜~今天上半章送上,晚一点再更一章!
例行求评求收求点击!
第0章皇储番外 回京·下
她站在恢弘的京城城门之外,恍如隔世, 也有近乡情怯的愁思。
她牵着马, 深吸一口气, 缓步走向京城, 在城门处出示了自己身为东域军营参将的腰牌, 守城的禁卫朝她行了军礼,然后便允她入城。
数年未归, 她感觉京城比起往年更加繁华了,女帝是个明君, 更是个仁君, 以德治天下,受百姓爱戴, 名垂青史。
不知,小语怎么样了。
又是否,还记得她。
她一走四年, 如今小语也该十五岁了,想必已出落得风采卓然, 能有女帝皇后的几分风范。
方玉竹长吁短叹, 有些遗憾她自己错过的四个年节,原本能有同小语见面的机会, 却是被她自己弄丢了。
虽然错过了,但她不后悔,至少,这四年在她看来是有意义的, 能为女帝效犬马之力,能为东域百姓的安宁贡献一份力量,她的人生也不算虚度。
她踱着步子走回女傅府上,管事一眼就认出了她,门前站着的姑娘比多年前那个孩子成熟了许多,眉目间多了两分英气,但她眼里盈然的目光,依旧是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