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穿男]西汉皇子升职记 下(232)
一万多人。
这是要把汉宫的人才库搬走一半。
“臣知道您初为人父,必是对大汉的第一位皇女爱如珍宝,可这藩王的排场不是小数字。”
“确实不是小数字,但也没有耗子庞大到让诸位难办。”刘瑞知道他们到底反对什么,所以配合对方装傻:“百废待兴时都安排诸王一一就蕃,没道理在大汉的上升期比高祖在时还要窘迫。”
刘瑞敲着一旁的扶手,冲着朝臣似笑非笑道:“朕很相信诸位的能力,也很相信没人敢对朕的内帑动手动脚。”
“自朕创立科举以来,关中不仅多了人才,更是多了等待机会的预备吏。”
“他们在这儿一直熬着,靠着不足五十石的俸禄过活也不是办法,所以朕想借此送走关中的预备吏,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第506章
刘瑞知道说服他们的最佳方式永远都是搅乱他们的基本盘,逼得他们向下妥协而非向上硬刚。
关中的预备吏少说也有上千余人。
上千个读书人在近代乃至明清的北京就能闹出很大问题,更别提在人口稀少,识字率较低的西汉。
这时的儒生法士都善君子六艺,即使是无欲无求的黄老家都能斗两下。
更糟糕的是西汉还未完全禁止汉人,尤其是汉人里的士子配刃。
预备吏在地位上高于学生,而且拥有配刃的权力。
现在是国际贸易与河套地的开发,辽东郡及鲜卑旧地的防御工程需要大量的官吏补上,所以这些预备吏经常会去长安市令那儿接受来自北方各地的劳务派遣,不至于被每月五十石的保底俸禄活活愁死。
可这样下去不是办法。
科举不会因此停止,河套地和鲜卑旧地的工程也会结束,更不需要上千官吏前去就任。
所以刘瑞祭出需要妥善安排的预备吏时,上一秒还积极反对的朝臣下一秒就不说话了,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刘瑞是在通知而非提议。
一旦他们继续反对,刘瑞就会将此事告知关中的预备吏。
即使科举相对公平,但是晋升还是要看个人背景。
能做预备吏的多半都是富农和小吏之子,带入现代的社会背景就是北漂、沪漂、港漂或是跑去台湾的小康家庭。
这些人的忠诚是最好赢得的,但也容易迅速下降,成为推翻王朝乃至勋贵美梦的可怕存在。
“另外,朕想有个合适的名头开辟阆中。”刘瑞见朝臣已经产生动摇,于是在动摇的柴堆上添了把火:“朕的野心绝不止于征服南越,征服匈奴。朕还想像几百年前的大秦般将西南诸国列入版图。”
云贵川渝,沿海的后勤库,工业的材料来源地。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他们提供的不仅是人口,还有让中国迈入世界强国的各种材料。
刘瑞还未穿越前就知道湖北的神农架之所以限制开发,就是因为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植物都在这里找到。
这是个奇迹般的,罕见的自然基因库。
同理,云贵川的地貌保护也是出于习惯性的长久考量,让人想到战略游戏里的中国玩家无论男女,都不会把基地的资源完全耗尽,而是在达到最低的保护值并养出可以向外扩张的军队后开始去挖别国资源。
“朕想从西南诸国找到更多草料。”除了把文官的基本盘搅得昏天黑地,刘瑞也把武官的利益绑在公主就蕃上:“即使拿回了河套地,国内也没太多适合养马的草场。”
“……”
“北方的草场除了养马养羊,还要用于骑兵的训练。”
刘瑞从桌上拿出前往西域的汉人学者所写下的报告,里面着重提到了以楼兰为主的西域国家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自然浩劫,即草场的沙漠化。
结合现代的沙尘暴与历史上的楼兰消亡,刘瑞不能坐视马政将北方的草场吃成沙漠,否则最后只会轮到北方的牧民、农民为其买单,成为帝国的可悲基垫。
“西南多草,总会找到适合作料的植物。”
“朕若突然加大巴蜀的驻军规模、官吏数量,西南的诸位君长……怕是连睡觉都要睁只眼睛放哨。”
这句调侃让室内的氛围轻松起来。
如此,阆中长公主的就蕃一事已经定下,一道急令也从关中驶向辽东边境。
“择十二名擅长养马的鲜卑人随阆中长公主去巴蜀就蕃?”辽东郡守把关中的急令翻来覆去地看了好几遍才确定自己没有眼花:“巴蜀能养马吗?”
他在身边翻了一圈才找到一个巴蜀出身的官吏:“你们那儿有大草原?”
对方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郡守:“您是说巴蜀平原?”
“对对,巴蜀平原?”
“那里是当年的秦国开垦出的粮食供给地。陛下要想拿出巴蜀的平原给骑兵养马,就得把农人的老田一一扒光。”
郡守一听更迷惑了:“那要养马的鲜卑人去那儿干啥?喝西北……阿不!是西南风啊!”
“可能是想从那儿识别出适合养马的草料吧!”官吏也是见多识广的人,明白巴蜀有多吃香:“我们那儿的土人也是会驯兽的。尤其是在内地引入北方的马匹后,也有土人尝试驯服西南的野马。”
“南边也有马?”
“有,但不多,所以农民多以老牛运输物资。“提到这儿,已经晒成棕褐色的官吏叹道:“马太娇气了。牛有四个胃来反刍,吃坏点也没啥问题,但马匹是个直肠子。尤其是能充作战马的优良品种,真是能把一家子的积蓄吃掉一半。”
末了,他还叹口气道:“也就是在农家进入瓯越地后才好上一点。不然光靠北方的草场,羊群得被活活饿死。”
刘瑞给农家的任务除了培育适应干旱的高产稻种,更是要养出新的优良畜牲和识别能做军马饲料的精致草种。
为此,农家与计然家、医家也加入其中,在三四年内识别出了北方草原的八成草种并修订成册,看得已经归顺大汉的鲜卑人目瞪口呆。
不是,养马还能这么玩?
尤其是见北方的官吏居然划出一片农田培育军马爱吃的优良草料,不断改进草料的种植技术和饲料的保存技术后,鲜卑人里的有志之士也尝试着在自家的地盘效仿一二。
当然,能效仿的都是鲜卑里的大人、小帅,普通的鲜卑人在归顺后大多编入北方的羊政、牛政,给军队放牧拿保底月俸,也就是西汉版的事业编。
眼见北方供应不了越来越大的马匹需求,关中的目光便随之放到植被丰富的南方。
如此看来,关中要会养马的鲜卑人随公主就蕃很可能是……
已经猜到皇帝意思的郡守立马让人挑选养马的鲜卑好手,最好是一家子随公主就蕃,省得对方去了还要思亲影响工作效率。
“除了养马的鲜卑人,公主还要挑选几匹北方的优良品种去巴蜀培育。”送信的驿官拿到郡守的回信补充道:“农家还要做些实验,所以请阁下挑选三十匹良种送往关中。”
第507章
大汉与匈奴的贸易顺差让匈奴的黄金不断流入关中腹地。当然,为了避免王庭的聪明人察觉到其拼死拼活的家底都被汉人以可再生的东西一一吸干,北方的商人也有收买匈奴的皮制品与掳来的奴隶,但是比起黄金这种硬通货,北方的汉人对皮制品的兴致不高,奴隶倒是可以暂代黄金的位子。
而在这种经济制造的流血伤口下,匈奴人能挽救逆差的唯一方式就是破了旧俗,向汉人出售被冒顿、老上、以及现在的军臣所严禁战略物资——马匹。
相较于皮制品和奴隶,马匹,尤其是壮年战马的市场要大的多。
因为怕王庭怪罪,所以一些偷奸耍滑的匈奴商人会把老马骟马卖给汉人,甚至在出售的前一晚给战马下毒。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汉人不傻,同时也有专业的养马人与兽医来判断匈奴的马匹质量,并且将偷奸耍滑的商人列入黑色名单。
久而久之,北方的马匹数量有了显著增长,同时也给草场与冬季的饲料供应带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