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G L 百合>

女世子(230)

作者:于欢 时间:2022-06-04 10:02 标签:宫廷侯爵 女强 女扮男装

  因皇帝无妾室,先帝的妃嫔大多数都被李氏所迫害,故只有汉王的生母与在京的文武官员携外命妇身着素服前往仁智殿祭奠。
  成服之后,文武百官服斩缞,由西华门入宫进入武英殿,至仁智殿院落外的思善门哭临,一脸数日如此。
  成德十六年十二月中,群臣集议大行皇后谥号,由擅书的文官草拟上遵议文呈于皇帝。
  ——宣治门——
  “启奏陛下,吏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携文武百官请为大行皇后上尊谥。”太监将草拟的议文呈上。
  皇帝接过,仔细阅览了一遍,沉声了许久,就在太监以为通过,欲要上前接过草拟的上尊议文去回复群臣时,皇帝却将其给了身侧侯立的燕王,“看看吧,若没有异议,朕就让翰林学士张九昭替朕撰写谥册文了。”
  文武百官之中的高官者皆是跟随皇帝从燕王府出来的旧部,也曾深受张皇后之恩,尤其是几个身居高位的老将,因为燕王的宽宏,让一些犯错之人得到饶恕,但他们都知道,这大多都是因为有张皇后在其身侧劝阻,因而对于张皇后的谥号,他们所商议的每一个无不是美谥。
  对于朝臣们大肆称赞大行皇后,皇帝没有丝毫的不满意,作为张皇后之子的赵希言自然也是。
  成德十六年末,因为国丧,被悲痛笼罩的京城,丝毫不见新年的喜悦,百姓们不敢庆祝,闻丧过去半月,将至年底,屠宰这一禁才令得到解除,街道上没有往常热闹,寺庙与道观里的法事声与超度,持续了数月。
  次年,新帝改元永康。
  永康元年,皇帝为大行皇后张氏亲自举行祭礼,携文武百官持册宝临仁智殿。
  吏部尚书持谥册,跪于梓宫前宣读,“尊大行皇后张氏为仁孝皇后。”
  ——
  永康元年,皇帝下诏,为仁孝皇后辍朝、服丧一年,仅于英武殿听政,又下令命大报恩寺与诸寺广集僧众,在停灵期间为仁孝皇后主持法事。
  因仁孝皇后生前信奉佛法,皇帝不仅于京城为其大办法事,还亲自致书于太宗皇帝所封的法王,赐称大宝法王,分别于山西行省五台山、应天府灵谷寺为仁孝皇后建斋追荐冥福。
  除佛教之外,皇帝还同时下诏,命正一嗣教真人率诸道众在停灵期间为仁孝皇后大斋祈福超度,使得仁孝皇后的丧礼规格远超历代皇后,甚至超过了先皇帝。
  ——仁智殿——
  灵柩出殡前,皇帝身着齐哀日日守在仁孝皇后灵前,“朕已命工部在北平营建都城,你母亲所葬的陵址也改为了北平,你母亲生前最爱清静,山高路远,你且小心谨慎,莫让闲人惊扰了你母亲。”
  赵希言跪在父亲身后,呆呆的望着梓宫前的灵牌,随后看向父亲雄伟的背影,朝其跪伏道:“临行之前,臣有一事请求。”
  “说罢。”皇帝道。
  “工部告知燕王府已落成,既已置府,臣想向陛下要一个,做臣的属官。”赵希言跪请道。
  皇帝起身,转头负手问道:“何人?”
  “前太仆寺卿沈逸舟。”赵希言道。
  皇帝听后忽然皱眉,先帝朝的旧臣没有当即斩杀的都被关押在了应天府的诏狱里,其中太仆寺卿沈逸舟与其女婿前锦衣卫指挥使胡文杰便就在内。
  “他不是在地牢里么,他是先帝的臣子,你岂能用敌人的旧臣为属官。”皇帝显然有些犹豫。
  “是。”赵希言道,“先帝无道,然臣子无罪,有些事并非是他可以抉择的,新朝已定,为何不能给予他们一个机会呢,侍奉明主的机会,让他们见见,陛下这一朝,远胜先帝。”旋即重重叩首,“恳请陛下成全。”
  赵希言的这一请求,重新启用先帝旧臣,若是在平常,皇帝必然会拒绝,然今日当着妻子的灵前,显然是有备而来。
  皇帝皱起眉头,迫于先前对张氏的承诺,“好,朕可以答应你,但自本朝始,亲王将不再之藩,属官也仅是虚职,管理你府中大小事务。”
  之不之藩,于赵希言而言,都已无关紧要,于是叩谢道:“谢陛下。”
  永康元年二月,皇帝下诏赦免前太仆寺卿沈逸舟,并任命其为燕王府右长史。
  同月,大行皇后灵柩出殡,由嫡皇子赵希言亲自护送。
  在梓宫出殡前夕,拆撤的宫殿按惯例会奏响沉重的哀乐,同时还有献舞,便有乐工着白衣上前演奏哀舞。
  就在此时,赵希言竟在这紫禁城内,看见了本该在宫外的熟人,白衣素缟,身着臣子为帝后所服的丧服。
  “提调女乐,见过燕王殿下。”
  赵希言楞站在原地,随后擦去哀伤之情,将她拉扯到一处质问道:“你……你为何会出现在宫内?”
  女子神情轻松,福身回道:“回殿下,殿下奉命去接先皇后殿下,离京后不久,阁内忽遭诏令,小人便被锦衣卫带入了宫内,得陛下赏识,赐名鸾鸣,封为提调女乐,供职禁中。”


第167章 女官
  赵希言吃惊的看着女乐,随着众人在寻找送灵的皇子,赵希言来不及追问缘由只得匆匆返回队伍。
  送灵的侍从白衣素缟,捧着仁孝皇后的灵位,手持铭旌,上面写着仁孝皇后张氏之灵位,送灵队伍多达万人,灵柩前有数百僧众与道人,敲打着木鱼诵经与摇铃超度,禁军于前后护送。
  ——坤宁宫——
  支走了所有人的坤宁宫内,皇帝看着眼前从燕王府里带出来的熟悉物品,内心越发的疼痛。
  外面的哀乐声逐渐变小,直至安静下,说明着送灵的队伍已远离紫禁城,皇帝身着素服,半躺在一张木榻上,头发披散着,手里握着一根样式极为普通的簪子,神情涣散。
  自出殡日始皇帝便独自一人披头散发静静呆在坤宁宫内,老太监端来吃食,皇帝也不曾动过半分。
  “皇爷,您就听小人一句劝,吃两口吧,不然这身子骨如何吃得消。”
  侍奉皇帝多年的老太监端着一碗薄粥入内,苦口婆心的劝道,“先皇后殿下也必然不希望皇爷如此对待自己的。”
  皇帝仰天长叹了一口气,“到最后,朕还是成了孤家寡人。”
  老太监知皇帝的悲伤,再次劝道:“先皇后殿下生前仁善,定希望皇爷做个千古明君,若是知晓皇爷因殿下身故而悲伤至此,定会深深自责。”
  叹息之后,皇帝调整好情绪,吃了几口裹腹的薄粥便命人进来为自己重新梳洗,仍旧一身素服。
  从坤宁宫出来,途径宫殿院落,忽然听见一阵琴声从一处殿院角落传来。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曼妙的琴声伴随着歌声,不若宫廷雅乐的宏伟,但有小家独奏的韵味,如深处闺中的少女,只能隔着高墙弹奏,诉说衷肠。
  “馀花落处。”
  “满地和烟雨。”
  皇帝被这道琴声的所吸引,也打断了他要前往前朝召见大臣议论的想法,在一阵阵歌声入耳后,皇帝的步伐变得越发急凑,他想要找到弹琴之人,心思紊乱、迫切。
  因那颗沉寂的心,被再次打乱,就连跟随的老太监听后也感到有些不淡定了。
  皇帝步履匆匆,神情复杂,然乐声还在不断弹奏,越来越近。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终于,在一座废弃的宫殿楼台上看见了弹琴之人,白衣素缟,似在为死去的人祭奠一般。
  皇帝走上台阶,一步一步,迈着沉重的步伐,老太监紧跟其后,只见弹琴的女子听见动静后本想抱琴逃走,然皇帝已快步至台上,见无法逃脱,她只得硬着头皮上前。
  皇帝的脸色阴沉,明显在按压怒火,“这首曲子,是谁让你弹的,又是谁告诉你的?”
  女子似乎听不懂皇帝的问话一般一脸错愕,只有老太监明白皇帝的意思,见女子支支吾吾,“陛下好心提拔你,让你从贱籍转入教坊司乐籍,你怎能在先皇后殿下发丧之时,在此弹奏词曲呢?”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