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帝国教书的日子(90)
顾衍模糊的视线中,倒映着扶苏观察水壶的画面。顾衍从来都没有想过在这个时候发展所谓的蒸汽文明,不仅仅是因为技术条件还不够成熟,更重要的是这种以破坏自然为代价的生产方式不符合中华文明的基本逻辑。在这个神明信仰还没有完全消散的时代,万物皆有灵,人和万物和平共处相辅相成。人们敬爱生灵,就像敬爱自己的祖先。
就像是所有人都不接受工厂式的劳作一样,他不需要说就知道,人们不会接受一种对自己家园破坏巨大的生产方式。既然用人的勤劳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为什么要挖穿地心去榨取生灵的血脉呢?
但是这些事情,都不影响顾衍满足扶苏的好奇心。
“丞相,这是因为什么呢?”扶苏看着水壶盖子上下跳动,好奇的问。
顾衍有些苦恼怎样给小扶苏解释分子运动和物态转化带来的体积扩张之类的知识,他尽量用小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解释蒸汽在气缸中膨胀收缩,然后笑着对扶苏说,“你看,水变成了气它的体积就会扩张,而水壶只有那么大,原本足够存放一壶水的地方现在不够变成气体的小水珠生存,所以它们就会想办法逃跑。”
“因为壶的其他地方都是密封的,所以它们就顶开唯一可以打开的盖子跑出来了!”扶苏高兴的接话,好像知道了什么世界的本源力量一样。
顾衍摸摸扶苏的头,夸赞道,“长公子聪颖非凡,日后定成大器。”
扶苏不好意思的笑了出来,腼腆的在顾衍的手里蹭了蹭。他父王从不这样夸赞他,只有顾丞相才会不吝辞色的称赞他的成长。
这边顾衍带着扶苏玩耍,那边嬴政自下了朝后就一直和武将们开会。
去年他让王翦、昌平君、昌文君带着四十万大军到楚国,如今已经颇有成效。有昌文君辅佐,昌平君并没有着急进攻楚国,而是在被王翦打下来的土地上大搞建设。听说吐酒石被昌文君包装成了东皇赐药,只有被东皇承认的人才能获得救助。
至于秦王,当然就是那个被东皇看重的天下之主,选定的代言人,所有的药都是秦王赠予楚民的。
至于如何才能得到东皇的承认,当然是秦王为他们在东皇面前说好话了!所以,遵守秦律就成了获得承认的最重要标准。秦国在楚国推行了将近二十年
的文化入侵,效果还不如昌文君一个神君赐药的谎言好。
吐酒石的产量被昌文君有意控制,而且夸张的传言也被楚人传回了楚国统治的城镇。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城镇仅仅是为了求到‘神药’就阵前倒戈。更何况,昌平君本就是考烈王之子,这些城镇贵族倒戈甚至不会被其他人斥责。
瓦解楚国的速度,比嬴政预想中的快得多。
这还是王翦、昌平君没有大举进攻的情况下。在秦的老将们甚至觉得如果两位主帅挥师南下,不出两年便可打下楚国所有疆域,不到五年就能让楚国全境尽数效忠于秦。
所以,不安分的秦国君臣又要开始东征了。
“秋收完毕,寡人便点兵东出,以颍川郡为基础攻赵,不克便攻魏。”他简单地对将领们说着明年的计划,然后在一片火热的目光中点人带兵,“杨端和、蒙毅、辛胜,还请尽心。”他们为主将,嬴政又点了几个人名封为副将。
“诺。”三人连忙应声。
如今的秦国当中,少有老将,这些新生的少壮派已经成为军队里的主力。嬴政必须给他们更多的立功机会才能满足青年武将们建功立业的愿望。
更何况,去年蒙毅有灭国之功,嬴政非常爽快的封他为侯,这大大刺激了还没有高等爵位的将领们。要知道,国家就那么多,如果不抓住这次机会,难道要等王上一统六国后去边境和戎人一起吃沙子吗?
激动地年轻将领们纷纷领命,一心想在灭国之战中大展身手。
所以,当嬴政开完会离开自己的书房时,宫人赶忙上前耳语几句。嬴政嗯了一声,原本走向后宫的脚步一转,向前朝走去。
顾衍坐在休息室里一边处理让甘罗拿来的公文,一边配扶苏做功课。昌文君给他传信,已经有楚贵族接触昌平君,意图推举他为王,这两天在陈郢甚至发现了项氏族人的身影,恐怕是项燕得了楚国三家的消息,提前来接触昌平君了。
顾衍抖了抖手里的纸,心里估摸着昌平君现在的处境和有可能做出的选择。说实话,如果有可能,他并不想杀昌平君,毕竟杀一个在秦国多年的贵族,很可能激起秦国国内六国士子对秦王是否信任他们的怀疑。一统天下的进程其实是非常脆弱的,一旦国内稍有差池就会造成前线的战事变化。
不过要是真的到了非杀昌平君不可的地步,顾衍也不会手软。
他将自己的意见写好放在一边,想着等扶苏玩累了就去找嬴政商议一下后续的计划。谁知道还没等他去找嬴政,嬴政自己就推门进来了。
顾衍嫌自己在这里,宫人们肯定惶惶不安,所以早就让他们退下休息了。嬴政进来的时候并没有通传。
不过十多年的交情下,顾衍早就能准确地分辨嬴政的脚步声,更何况他现在还稍微能看见了。
“王上。”顾衍行揖礼后将自己的位子让了出来,然后在嬴政坐下后陪坐在旁边。
扶苏见到自己的父王一脸严肃的进来,立刻把自己缩成鹌鹑,静默不语。嬴政扫了一眼扶苏,也没过问他为什么在这里,直接和顾衍说,“先生也不必这般宠着他。”他是谁,不言而喻。
顾衍笑笑,没有反驳,藏在案几底下的手轻轻挥了挥示意扶苏快点走。扶苏瞥到后,立刻行礼一溜烟的跑了。
嬴政冷笑了一声,没有戳穿自己老师和自己儿子之间的小动作,转而和顾衍商量起出兵赵、魏的计划。
“三线作战是否有些吃力?”顾衍将昌文君的密信递给嬴政,略显担忧的说,“而且,赵有李牧将军,太子嘉也非庸人。若是嘉与李牧将军联手,秦军难以讨到好处。”
自古秦赵出名将,但与秦将不同,赵将们才是真正的六边形战士。毕竟在秦国,将领们只要考虑如何打胜仗就可以了,绝不会有在战场上被君王或者文臣背刺这种事情发生。但在赵国,将领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打仗,而是如何不被君王、文臣拉出去祭天,其次就是怎么才能搞到粮草和人马,最后才是怎么打仗。
所以,每一个赵国将领都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他们要和朝臣打好关系,和随时让君王放心,还要自己想办法组织耕作,研究经济,然后还能打好仗。
而在这些人中,李牧是佼佼者。
“杀了不就行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2-02-1921:27:46~2022-02-2021:13:4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antonica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2章
顾衍头疼嬴政的粗暴,试图劝谏他用更委婉的方式处理李牧。李将军对抗匈奴多年,比一般的将领的经验都要丰富,如果真的拿实力来比较的话,他甚至比在秦的李家的边塞作战还要强。
而且,顾衍相信嬴政肯定非常欣赏李牧的军事素养。毕竟嬴政在西北的命令根本瞒不住人,顾衍早就知道了嬴政的计划。如今秦国对战犬戎基本是借助先进的马具,以开展运动战为主。但汉人还是在步兵军团作战更具威胁力,嬴政一直希望能做到以步兵胜胡人骑兵。
在这方面,李牧是当之无愧的当世第一。
他指挥的赵军甚至可以做到步兵大军团全歼骑兵大军团。要知道在战场上,骑兵军团跑起来和坦克过境没什么区别,很容易就能将步兵阵型冲散,秦国将领研究了很多年都不知道李牧究竟是怎么做到在面对骑兵冲锋的时候稳住阵型的。
如果能收服李牧,日后出兵西域定然如虎添翼。
“李牧将军神勇,但在赵并不受信任。赵王寡恩,李将军恐怕心有不满久矣。”顾衍平静的分析着,“赵王迁性格软弱,易听信谗言,若是我大秦可利用这点挑拨两人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