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状元种田考科举[穿越](46)
只见秋羲拿过一只盛水的竹筒,在竹筒底部钻出一个比小指还细的洞,又将一支与洞口大小相合的苇管插上去,然后往竹筒里填上一层棉花又塞上布料。
“含章帮我拿着。”秋羲将竹筒递到柳郁面前,柳郁顺势接过。
竹筒在手中转过一圈,柳郁也没瞧出秋羲这是要做什么,只能默默等待后续。
就见秋羲蹲身在陶坛前,揭开坛盖舀出一勺黑漆漆的炭粉倒进布料里包好,又从柳郁手中接过竹筒将整包炭粉填进去,然后再在上面铺上厚厚一层细沙又填上一层小石子。
“东西做好了,”秋羲取来一只碗放在石桌上,抬头对柳郁眨了眨眼,道,“含章看好。”
见柳郁一瞬不瞬地盯着他手上的竹筒,秋羲这才端过刚才调好的墨水从竹筒上方慢慢往里倒。
调好的墨水全部进入竹筒后,柳郁只见秋羲伸出两指在竹筒下方的苇管上捏了捏,没几下便有一股细细的清水顺着苇管流到碗中。
“墨水竟变成了清水!”在一旁围观的柳尘十分捧场地大惊道。
秋羲扬了扬嘴角,笑问道:“怎么样,含章可觉得此‘法术’还算入眼?”
柳郁拊掌道:“月白果真奇思妙想,只不知这是何道理?”
以往在京城也见过不少方士施展各种手段,柳郁自是知道这其中有他所不知的格物之理,而非秋羲真的会什么法术,这反而让他更为感兴趣。
“倒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秋羲放下不再过水的竹筒,指了指陶坛中的炭粉道,“其中关窍就在这炭粉上。”
柳郁听后从坛中舀出一勺炭粉,发现这些研磨好的木炭并非完全是粉末,而是些细碎的块状炭。
“月白是指,是这些木炭带走了墨水中的墨?”
秋羲点头道:“然也。”
他从柳郁那儿拿出一小块活性炭放在手心里:“这些特殊处理过的木炭中有很多肉眼不可见的孔洞,正是这些孔洞吸走了那些墨。”
柳郁又道:“所以其中关窍还在月白处理这些木炭的手段上。”
“我是用黎檬子汁处理的。”秋羲见柳郁感兴趣,便把他前几日在醉鲜楼做活性炭的流程详细讲给柳郁听。
秋羲一边说着,一边还提笔在纸上给柳郁画了个简易流程图,图上是一个个两头身小人在操作进行各个步骤,让柳郁不禁想起秋羲在雅集那日画的图。
“此炭大致便是如此做出的。”
“原来如此,”柳郁拿起石桌上的画纸观摩,“没想到竟是这般制成的,”他拿着画纸踱步片刻,道,“此物若是使得好,当能起大用处。”
秋羲笑道:“含章若是用得上,这图纸便送你了。”
柳郁将图纸珍而重之地收好:“郁便谢过月白。”
“此物还能解毒,混在水中的一些毒物也能被它吸走,若是人服了毒也可用此物解毒,服用的话需要把这些炭完全研成粉末兑水喝,”秋羲皱了皱眉,又道,“只是我也不清楚它能解的毒具体有哪些,用量也将就。”
活性炭在现代还能除甲醛,可这大齐也没甲醛需要他除啊。
“想来外祖父倒是会对此物感兴趣,”柳郁笑了笑,随后又问道,“月白方才说此物上有肉眼不可见的孔洞,可是有法子看到?”
“法子是有,只是尚且不足以看到那些孔洞,”秋羲见柳郁感兴趣,便道,“给含章做个放大镜看看别的倒是可以,”
柳郁好奇道:“放大镜?”
秋羲神秘地笑了笑:“用冰块给你做,一会儿就能用上。”
因着柳郁夏日不能受热,吴老爷子便让人在府中挖了冰窖,冬日囤上冰块,夏日便取出用冰盆盛上给柳郁放在屋里纳凉。
如今夏日炎炎,秋羲要用冰块给柳郁做放大镜也只能来个速战速决,否则不等他磨好镜片,冰块已经全化了。
“含章且在外面等着。”
秋羲说完便和柳尘进了冰窖,一到冰窖里便像从夏天到了冬天。
“秋公子稍等片刻,我去取冰。”
等秋羲交代好要用的冰块大小,柳尘便朝里走去,不一会儿就用冰盆端着一块两指厚的方形冰块回到入口处。
秋羲连忙接过冰盆用冰刀在冰块上取出一个圆形,又动作麻利地将圆形冰块打磨成中间厚两边薄的样子。
“成了。”
见冰制放大镜已经成型,秋羲立刻用冰盆端出去给柳郁。
“含章快看,做好了。”
柳郁见秋羲大热的天却冻得双手通红,连忙从他手上接过冰盆,蹙眉道:“月白先暖暖手。”
秋羲甩了甩手,笑道:“又不冷,一会儿它自己就能恢复,倒是含章快试试,不然冰化了我可就白忙活一场。”
柳郁拗不过他,只好让柳尘去端一杯热茶给秋羲暖手。
“这放大镜如何用?”柳郁问道。
秋羲在袖中拿出一张手帕,用手帕包着冰镜的边沿将之拿在手上:“这样就可以,透过这块冰镜就能把看到的东西放大。”
说着,秋羲便拉着柳郁快步走到花丛边,将冰镜对在一朵粉色小花上,柳郁透过冰镜一看,竟能轻易瞧见花瓣上的纹理,着实比肉眼不知清晰多少。
柳郁从秋羲手上接过冰镜,饶有兴致地在花丛中一一试去,知道冰块彻底化成水才作罢。
“着实有趣,”柳郁心满意足地擦了擦手上的水渍,朝秋羲问道,“不知这放大镜又是何道理?往日只听说东汉广陵王刘荆有一件嵌水玉金圈,传闻此物可借以明目视物,只是这金圈早已失传,后人无有见得,没想到今日月白竟能用冰块制出此物。”
秋羲就喜欢柳郁这种有好奇心的学生,而且柳郁话里的广陵王刘荆可不就是那位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么,这位光武帝在现代还有个广为人知的诨号叫位面之子。
而且柳郁口中那枚早已失传的嵌水晶金圈他还真见过实物,就在博物馆里,这枚水晶放大镜还是当初考古队在刘荆的汉王陵里发掘出来的。
秋羲也没想到他和柳郁还有这种缘分,会心一笑:“那枚金圈大抵是作为陪葬品被带进了刘荆的汉王陵,含章若是感兴趣,我回头找了东西来做一只给你玩儿。”
“那郁便记下月白的承诺了。”柳郁显然对此物极有兴趣。
于是秋羲愉快地应下承诺,又给柳郁细细讲述他方才问的放大镜原理。
两人携手回到凉亭中,秋羲提笔随手在纸上画出一个凸透镜的剖面图:“含章且看,”秋羲指着剖面图道,“这便是把放大镜从中间断开的样子。”
秋羲又在图上接着动笔,在剖面图的左边画了一只燃烧的蜡烛,右边画上一只眼睛。
“光走如射箭,遇物则偏转,”秋羲运笔便画了两条互相成角的直线充作光线,当直线连接到凸透镜剖面图上下两边时便偏折而过,形成两条和左边的直线对称的新线条,“偏折后光箭走依旧,相会于目中。”秋羲说着便将图画完,两条新直线成功交汇在右边那只眼睛上。
“此角越大,人所视之物像也越大,就越能分辨细小之物,”秋羲在图上的视角位置画了个圈,“这便是放大镜助人视物的道理。”
柳郁微微敛眸,若有所思:“墨子在《墨经》中有言,‘景,光之人,煦若射。’又言,‘鉴团景一。’可是此理?”
秋羲惊喜道:“含章所言乃是《墨经》光学八条中的两条!”
他是万万没想到柳郁竟然还看过这个,不愧是连大齐皇帝都要大夸特夸的踏月公子,果然博学非凡。
柳郁前面那句说的是《墨经》中有关小孔成像的实验,讲的是光的直线传播问题,后一句则是《墨经》中的凸面镜成像问题,只不过凸面镜和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有所不同。
秋羲又兴致勃勃地为柳郁细细讲解《墨经》光学八条,虽然这种基础的光学理论对他这个穿越来的理科生来说过于简单,但有一名悟性极佳一点就透的学生认真听讲,成就感可是相当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