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今天也在大声密谋(72)
但是宋如渊却没精力理会友人的含酸带怨,在罗嘉奕抱怨起自己在常喜处受到的挫折之后,他便想到了别的东西。
殿下讨厌的,真的是全江南的士人吗?
还是说,他厌恶的,仅仅是江南的豪族呢?
第53章 英雄
一行人出了虢阳城,穿过平安州,终于抵达了京畿。
说来也奇怪,明明这是两块相邻的地界,可一踏上京畿的土地,萧扶光就觉得天也蓝了,草也绿了,就连路边道旁的麦田里长着的麦穗,似乎都要平安州的要来得硕大饱满一些。而全神戒备了一路的龙骧卫们,也在呼吸到京畿的空气后,肉眼可见的放松了许多。
如果是以前,萧扶光可能会天真的以为,这就是皇城脚下该有的气派。
但在亲眼目睹了同一片蓝天之下,其他地方正在上演的残酷苦难之后,他不得不承认,这座倾天下之力供养的城市,即使表面再怎么繁华富庶,但供它吸食成长的根基——大雍其他四十九座州府,或许内里早已经被各种蛀虫侵蚀的千疮百孔、摇摇欲坠了。
对于他的这番感慨,太子殿下表面上没有说什么,私下里却和常喜笑言:“出去一趟,总算有了些长进。”
最近经常被迫卷入靖侯世子相关话题的常喜公公,已经习惯了太子时不时提上一嘴萧世子的举动,闻言熟练地在心里翻了个白眼,挤出个皱巴巴的笑脸附和主子:“那可不!跟着殿下办了趟差事,奴才瞧着世子爷比之前稳当多了。”
对于他不走心的夸赞,闻承暻只是轻笑一声,心道:岂止是稳当多了?他分明是雏鹰振翅,只待高飞。等孤手把手再教上几天,回京后不知要惊掉多少误把璞玉当顽石之人的眼珠子呢。
没错,即便是在赶路,他也从未落下对萧扶光课业的教导,两人每日车上共处的时间,大半都花在了太子殿下单方面的历年行卷精讲上。
这也让同行的汝南王很是哀怨,他准备了一肚子的话要在路上和太子堂弟说道,谁知都快走到京城了,闻承暻都一点儿机会也不给他,似乎完全不好奇他从陈豹那里套出来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一样。
*
离京城还有百余里的时候,队伍在附近的驿站停下来休整,将压箱子底的各色储君仪仗都翻了出来。
只因京中快马传来消息,兴平帝亲自率领着文武百官迎出了京城八十里地外,以迎接太子的凯旋,是以接下来的路程他们就不能再这么随便了,必须一板一眼的按照太子正式出行的规制来。
翌日,闻承暻换上了庄重肃穆的太子朝服,玄色冕旒轻垂的珠帘隔绝了他人的视线,在教人无法窥视储君容颜的同时,也无形中拉远了他与所有人的距离。
作为没资格参与大场面的芝麻官儿,萧扶光还是第一次见到太子这么庄重的打扮,新奇之余,又不得不感叹本朝太/祖定下严苛服制礼仪时的高瞻远瞩——明知道还是同一个人,可换了这身皮之后,闻承暻马上就从那个絮絮叨叨功课的太子殿下,变得凛然不可侵犯了起来。
见萧扶光呆愣在原地,闻承暻端坐在车里,伸手招呼人过来,太大的动作容易弄皱衣服,因此他只能半抬着胳膊招手,看上去怪异又滑稽。
看着太子一手挽住宽大的衣袖,一手半举着招呼人的模样,萧扶光没来由的想到了前世常常在店铺柜台上看到的傻乎乎的招财猫。他差点被自己的脑洞逗到笑出声来,之前那点乱七八糟的小想法也瞬间烟消云散。
扬起一个大大的笑脸,萧扶光御马走到太子的车架前,弯起一双猫儿眼:“您找我有事儿?”
闻承暻便笑:“怎么好好的今天又骑上马了?陛下他们在二十里外呢,等快到了你再换出来也不迟。”
他为了应对天子亲迎的大场面换上朝服,萧扶光自然也不能幸免,但侯世子朝服的庄严程度和太子的比起来完全是洒洒水,即便头上顶了个七梁冠,也一点都不妨碍萧世子的自由活动。
听出来太子有邀请自己上车的意思,萧扶光敬谢不敏,丢下一句:“常喜公公天没亮就起来熨的衣服,臣粗手笨脚的,可不敢进来给您弄皱了”后,就很没良心的骑在马上颠颠儿跑远了。
感受到太子不善的目光,蹲在车角落里时刻惦记着给他捋顺衣服皱褶的常喜:……
好心没好报,说的就是我小常子。
自从撞上了萧世子,常喜简直一天比一天悲愤。
*
天子亲迎,可不是两方人马停下车见见面说说话那么简单。
三四里开外,萧扶光就瞥见了远处高搭的彩棚,他连忙改马换车,蹭到靖远侯的车里整理衣服。
萧伯言实在看不过眼他这般规矩散漫的模样,有心想要教训几句,却又想起一路上太子纵容的态度,忍了又忍,终究是将冲到喉咙口的爹爹不休给咽了回去——
经过这段时间的冷眼旁观,正直的靖远侯认为,太子看重的或许正是儿子天然去雕饰的品性,所以才会潜心教导,希望将他雕琢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能被未来的天子亲自教诲,是萧扶光前世修来的福分,萧伯言不想破坏两人之间君臣相得的默契,是以不敢再对长子有更多额外的约束。
不懂老父亲纠结的心思,萧扶光卡着点整理好衣冠,队伍就停了下来——他们已经到了天子跟前。
这样的场合,除开那对至高无上的父子,其他人都只是陪衬。
双手扶起大礼参拜的太子,本来还兴高采烈的皇帝,在看到儿子消瘦了许多的身形后,眼眶登时红了一圈,双手紧紧握着儿子的臂膀,翰林们拟好的场面话被他忘了个精光,最终只吐出来一句:“瘦了,还是瘦了。”
比起失态的皇父,闻承暻的养气功夫显然好上许多,即便心里有着同样的触动,他依旧能温和的快速宽慰好父亲,将仪式引回到正轨上来。
有礼部操刀,接下来的仪式都很顺利,上告天地完毕,众人都饮了祭酒,兴平帝将儿子领上自己的龙辇,一马当先回了皇城。
至于其他人,跟在御辇进了京城大门之后,便也分散开来各自回家休整,待次日进宫领宴。
*
一回到侯府,萧扶光就成了金疙瘩,被赵明珠扑上来抱在怀里,摩挲打量个不停,嘴里一会儿“我儿瘦了”,一会儿又是“我儿身量又长了些”,一屋的丫鬟婆子也都附和个没完,完全沉浸在大少爷回家的喜悦里。
只是他们母子情深,被晾在一旁的靖远侯就有些尴尬了,清了清喉咙,萧伯言试图找回大家长的威严:“下个月他就二十了,哪里还会再长高。再说了,这么大的小子,你还抱抱捏捏的,像什么样子。”
他不说还好,一说话就让赵明珠想起当初正是他支持儿子出使的,登时狠狠地瞪了过来,埋怨道:“他就是活到一百岁,那也是我赵明珠的儿子!我不心疼他,难道还指望侯爷您来疼?”
“你!”
被老妻当着一屋子下人和儿子的面怼回来,萧伯言难免面子上挂不住,站起身来刚想发作,却又在看见侯夫人眼眶里正在打转的泪水时软了下来,周身气势一弱,坐回椅子上闷闷的喝茶。
赵明珠才懒得和他计较,将儿子拥到榻上坐好,半点不问他是怎么立下的大功劳,反而揪着生活琐事细细的问了个遍,简直恨不得连萧扶光的一日三餐都打听出来。
在听到他们赶路时没有地方睡,只能睡在野地的帐篷里时,赵明珠忍了半天的眼泪还是扑簌簌流了下来,哭着道:“你从小只要睡的床稍微硬一点,就颠来倒去的连夜睡不好,为娘的都不敢想你这些天究竟是怎么过来的!”
其实急行军那会儿,他每天都累个半死,坐着都能睡着,哪里还能有择席的毛病。不过道理归道理,赵明珠知道了实情只怕会哭得更惨,所以萧扶光明智的选择了闭嘴,从青言手里接过帕子,为母亲轻轻拭泪。
母子二人又好生叙了一番话,丫鬟通传说少爷小姐们求见,靖远侯夫人的眼泪便适时收了起来,正色道:“让他们进来。”
来人正是萧扶光的弟弟妹妹们,赵明珠只生养了他一个,靖远侯膝下却并不荒凉,一共有三子二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