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食客不是人(40)
然后牧鱼就看着那雨刷欢快摇摆起来。
冷知识:
如果一辆新手车在靠近路口时突然晴天开雨刷,那就证明他们要拐弯了。
教练张了张嘴,一个白眼直冲天际,然后破布娃娃似的往座椅靠背上一躺。
累了,毁灭吧!
不教了!
学员是个腼腆小青年,隔着玻璃跟“咯吱咯吱”摇摆的雨刷对视几秒,绝望地趴在方向盘上哭泣起来。
“嘤嘤……”
教练看上去更绝望,气若游丝道:
“老弟,咱打个商量,我把钱退给你,再加200辛苦费,你去隔壁驾校祸害其他教练吧,日行一善,功德无量,好吧?”
学员还挺倔强,“做事要有始有终,我一定要在你们这里考出来!”
教练哽咽道:“三年前你也是这么说的。”
考不过不收费,当年他们驾校哪儿来这么大勇气打这句广告语?
三年前,我们驾校院子的南墙还在呢。
你开的不是学员车,而是行走的挖掘机啊!
多好的苗子,开普通车耽误了,去蓝翔不好吗?
两人四目相对,无语凝噎,满脑子就只剩下一个念头:
我怎么这么惨?
恰在此时,师无疑又在不远处飙了一段儿漂移,尘土飞扬间很有康城拓海的风采。
这一片多是拆迁的厂房和荒地,基本上西城区谁想考驾照,都会来这边彻夜突击。
所以那教练本能地就以为这也是哪家的学员。
他远远看着,流下了羡慕的口水。
这谁家学员?
给我多好!
那边师无疑过足了瘾,准备开出这段就把车交还给牧鱼。
两辆车擦肩而过时,对方教练下意识往这边看了眼,然后……
艹,五菱出无人驾驶车了?!
不特意汲取阴气时,普通人是看不见师无疑的。
都说好事成双,第二天,牧鱼就接到了送饭请求。
订餐的是一个中年人,说家里老太太住院了,难得今天精神头好,想起多年前在老城区吃过的菜,问能不能给送。
牧鱼问了地址,市人民医院,倒是不太远。
“可以的。”
不知是不是错觉,隐约觉得这声音有点耳熟啊。
中年人在这边打电话,老太太就在那边追忆:“老牧在的时候,我三天两头吃他家的炸茄盒,就着咸汤能喝一大碗……”
说着说着又有点委屈,“后来听你们的,搬到你们那边去住,就吃不着了!”
新住处干净明亮,但是不让种菜。
不让种菜啊!
老委屈了!
中年人无奈地笑,“是,这不是觉得一家人在一起过日子有滋有味嘛。”
又对牧鱼道:“您听见了吧?说早年吃过一个姓牧的老板做的炸茄盒,挂念了一辈子!还想吃南瓜豆沙馅儿的饽饽,喝咸汤。”
说着,又扭头问老太太,“妈,喝什么咸汤?”
老太太顿时来了精神,“就是那个菜丝混着土豆丝,再搅和一点面疙瘩!”
略滴几滴油,整体清清爽爽的,特别开胃。
中年人和妻子对视一眼,噗嗤一笑,“还挺讲究。”
说得他们也馋了。
牧鱼在那边听得一清二楚,“老太太说的应该是我师父,不过他老人家去年去世了,您问问我做成不成。”
牧鱼继承餐馆没多久,但凡找过来的回头客,十有八/九是冲着老牧头儿来的,听说他去世后,难免唏嘘。
每次遇到这种事,牧鱼都会悠然生出奇异的温暖,并忍不住想:
一个人到底怎样才算死去了呢?
有的人活着,可从没有人在意;
有的人分明已经逝去,却还经常被人提及。
这种凝固在他人回忆中的存在,是否也是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想到这里,牧鱼不由看向师无疑。
这位不仅存在于他人回忆中,还有地方政府给立了碑、造了像呢。
之前牧鱼已经上网查过了,结果发现碑文就算了,那石像……
除了同样性别为男,压根儿一点都不像!
觉察到他的视线,师无疑习惯性望过来,以眼神示意:
怎么?
牧鱼看了眼他手里的《安全驾驶从这里开始》,噗嗤笑出声。
师无疑停顿了下,伸手捏住腮帮子。
他眼中泛起浅浅的笑意。
嗯,嫩豆腐似的,果然比看上去更好掐。
牧鱼:“……”
你果然学坏了!
电话那边中年人转达后,老太太眨巴着眼想了会儿,了然,“是有这么个孩子,我见过,大眼睛,白白净净的,手艺不比他师父差。”
顿了顿又叹,“小牧也走啦,那手艺怪可惜的,唉,还没吃够呢。”
对比起她的年纪,老牧头儿确实也可以称呼一句“小牧”啦。
老小孩儿,老小孩儿,老人上了年纪就得哄。
以前老太太总嘟囔见不着孙子孙女,他们两口子一商量,说干脆搬过来一起住吧,老太太还高兴得什么似的,见天抓着老姐妹们说儿媳妇孝顺呢。
如今为了口吃的,竟又怀念起以前的旧屋子,你说奇怪不奇怪?
儿媳妇就道:“妈,茄盒我也会炸,您早说想吃,刚才就给您带来了。”
老太太瞅了她一眼,犹豫再三,还是很小声地说:
“外面做的和自家做的不一个味儿。”
婆媳俩平时相处得很和睦,所以儿媳听了这话也不着恼,只是笑:
“那就多买点,让我也尝尝什么到底味儿。”
说的也是,外面做的一般都比家常的好吃,不然怎么开店呢?
有人附和,让老太太越发有了兴致,当即两眼放光讲起来:
“格外好吃,还有炸萝卜丸子,金灿灿的,外头酥,里头绵,也很有滋味。
对了,得用青萝卜,带皮擦丝炸,白萝卜水萝卜都不够味儿。
晚上胃口不好的时候,用当年的新小米浓浓熬一锅粥,一口丸子一口粥,啧啧,顺气又舒坦……”
儿媳妇:“……嘶溜。”
好馋!
中年人愣是给老母亲说得口水直流,干脆也给自己和妻子订了餐,权当一家人吃团圆饭了。
挂了电话,正好遇上医生过来查房。
医生问了一圈儿问题,笑道:“挺好,保持心情愉快最重要。”
老太太点头,指着儿子儿媳,“孩子们孝顺,我觉着好了不少,想吃饭呢。”
“孝顺好啊,证明是您会教。”医生就笑,“想吃就吃,比起胃口,那忌口都不重要,有营养才能养好身体。”
久病床前无孝子,医院才是最能暴露人性的地方。
见多了因为钱和陪护问题争吵厮打的例子,每次看到这种一团和气的,医生也觉得心情舒畅。
中年人谢过,跟着把人送到门外,确认里面听不见了,才小声问:“大夫,我母亲的病……”
医生脸上的笑意渐渐褪去,微微叹了口气,“您的心情我理解,但是老太太这是二次复发,以84岁高龄能维持到这个样子,说实话,从医学角度讲都很不可思议。”
中年人搓了搓手,有点不甘心,“不能再手术了?我听说国外有种特效药……”
医生摇头,“癌症晚期手术风险本来就大,她已经经历过一次,又是这么大的年纪,风险大于实际意义。”
说得不好听一点,手术台很可能上得去,下不来。
中年人的眼眶慢慢就红了。
纵然医生见惯生死,可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时,也不免唏嘘。
他拍拍对方的肩膀,“趁老太太精神还好,多陪陪吧,想吃什么就吃,别多想。”
说句不中听的,这么大年纪才突然查出来癌症晚期,发展迅速,若能干干脆脆地走,患者和家属都少遭罪,也算体面了。
“启明啊~”见儿子还不回来,老太太就在里面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