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赘婿又在硬饭软吃(123)
喻商枝注意到这次又多了不少的茵陈蒿。
算来已经是最后一茬了,再晚些时候采就太老,只能扔进灶台里点火。
他上前看了看有无错漏,见孔麦芽一脸认真,便没有多言,先去了柴房,把先前晒干后磨碎,放进麻布袋里储存的一些药材拎了出来。
还有三五日就要去赶大集,药烟再不卷起来,就要来不及了。
于是这个下午,温野菜在屋里休息,胡家兄弟在院子里忙着夯土,喻商枝则领着三个小的在屋里卷药烟。
药烟计划买三文钱两根,是大多数村户人家都负担得起的价格。
想到大集上的人流,和几乎不要什么钱的原料,喻商枝打算做它个几百根。
已经变成碎末的药材,都是提前拿去桩子家用磨盘磨碎的。
其实若不那么讲究,用药碾子碾碎也能用,但家里的药碾子太小,效率低不说,点着了还容易冒黑烟,且很快就会烧完。
配方是将艾草、茵陈蒿、藿香、石菖蒲这四种药草混合在一起,都是夏季随处可见的药草,混合在一起的味道有些清苦,但不算难闻。
再用上回卷艾条的工具,裹上裁好的桑皮纸,卷成一个圆筒。
药烟的长度和粗细都是喻商枝试验过的,知晓什么样的规格能燃烧足够长的时辰。
卷艾条的工具简单易得,现在家里足足有四五个。
药草混合在一起,是一种清苦的味道,但不难闻。
到日头快落下时,四人已经做出来八十根左右。
工具易得,现在家里有四个,足够一人一个,各不干扰。
这时胡大树也在门口探了个头,打招呼说今日的活干完了,他们准备回家,让喻商枝出去瞧一眼进度。
喻商枝便放下手里的东西,跟出去看,胡家兄弟看出来喻商枝不太懂盖屋的事,所以说得细致。
“这边两面墙已经出来了,夯一层土,刷一层水,绝对结实。”
胡大山说着,往墙上邦邦砸了几拳。
此前几天喻商枝已经学到,打土墙的土并非是单纯山里挖来的黄土,里面还会掺和一下沙子或是河泥,以及用竹架子做骨骼以加固。
但是黄土、沙子和河泥哪个多哪个少,便是考验盖屋的工匠经验的时候。
胡大山的底气也正由此而来。
喻商枝很满意他们的手艺,还顺嘴提议说胡大山不妨领几个族里的兄弟一起,拉一个队伍,专门帮人盖屋。
这句话似乎说到了胡大山的心坎上,喻商枝见他眉宇动了动,不清楚是不是早有此意。
胡大石和胡大树在一旁收拾东西,工具都不必带回去,但需要归整好。
胡大山的两个儿子挑了一天土,也是灰头土脸的,却很勤快,拿了院子里的大扫帚,把地上散落的土堆到一起,这些也不浪费,明日可以继续用。
喻商枝给他们结了当日的工钱,又招呼他们打点水洗一把再走,他们全都摇摇头。
“回家再洗就是,别浪费你家缸里的水。”
村里没有人家里有水井,吃水都是去村口的水井,或是河里挑水,温家离河边和井口远,挑一缸也不容易。
他们累了一天,都赶着回家吃饭,寒暄两句便结伴走了。
等到全出了门,温野菜才揉着眼睛从屋里出来。
他醒来后觉得浑身都是汗,黏糊糊的,换新衣服怕弄脏,旧衣服也不想套,便披了件没洗的外衫就从屋里出来,这副模样自不是能被外人看见。
随后看到院子里初见雏形的房子,温野菜精神一振。
“大树哥的兄弟真是没话说,干得够快的。”
比起上午出门时,土墙肉眼可见地高了一截。
喻商枝替他拢了拢上衣,用手掌摸了一下他的额头。
“感觉如何了?还难不难受?”
又忍不住道:“刚好就带着汗出来吹风,我看你是嫌中暑不够,还想得热伤风。”
温野菜的目光还落在新屋上面,闻言收回来道:“我都已好了,没什么不爽利的地方。”
又咂咂嘴,苦了脸,“就是那药的味道好像还在我嘴巴里,晚上能不能吃点有滋味的东西?”
喻商枝令他穿好衣服,答应晚上陪他烧热水洗澡,随即浅笑着望他,“你想吃什么?”
温野菜想来想去,灵光一闪,“想吃你上回教我做的那个面鱼。”
这个不难,喻商枝把他推回屋。
“那晚食你就不用忙活了,我和二妞做,麦芽帮把手,好了就叫你出来吃。”
出门前又指了指桌上的茶壶,添了一句,“多喝水。”
温野菜乖乖地倒了一杯,咕咚咕咚咕咚。
喻商枝满意地走了。
听说大哥想吃面鱼,温二妞麻利地开始准备。
她和孔麦芽一个生火,一个去后院摘菜。
面鱼的汤底就用柿子,酸酸甜甜的,清爽开胃。
喻商枝在温二妞的帮助下开始和面,好在面鱼虽然叫这个名字,但并不像包子饺子,还要凹出一个造型。
说起来,喻商枝是某日偶然提起时,才知道这里没有面鱼这种东西。
想来并不稀奇,上一世自己吃到这个,也是源于某次因为培训加义诊,在西北某省待了足足两个月的缘故。
那时他们都分散开住在老乡家里,看当地人做了几回便记住了。
虽然止步于眼睛会了,手不会。
很快面团揉好,水也烧开了,喻商枝一手托起面团,另一只手用洗干净的剪刀剪下一块块,直接丢进锅里。
剪下来的面团头大身细,可不是像溪水里的小鱼苗么?
吃进嘴里也滑溜溜的,全家人都很喜欢。
一顿晚食,喻商枝见温野菜吃了不少,便知道他确实是没有大碍了。
炎夏难捱,他看着自家夫郎都瘦了一圈。
孔麦芽吃罢便起身告辞,温野菜却早就给她单独盛出来一碗面鱼。
“拿回去给你爹吃。”
孔麦芽嘴唇动了动,最后还是说了声谢谢师父师母。
喻商枝和温野菜笑着同她挥挥手,亲人的二旺跟在她身后,把她送出了门。
走在村路上,孔麦芽只觉得心里烫烫的。
实际上自从拜了喻商枝当师父,她就成日被留在这边吃饭,家里的灶房除了煎药和做早食,基本再无它用。
她过去谢绝不了这份好意,如今喊一声师父和师母,似乎就更难以拒绝。
一路回家,她想了又想,意识到自己能做的,也只有努力地把喻商枝教的东西都记住、背过,期盼着能早一日出师,回报这份恩德。
***
五月末,周遭的各个镇子下面的村落基本都完成了夏收。
漫山遍野的金黄麦穗全都成了粮仓里的麦粒,与面缸里的面粉。
哪怕是家境再不好的人家,也都咬牙舀了一碗白面,做了一顿饺子。
地里的麦秆都被拾整干净,种上了豆子或是玉米。
有了余粮和余钱的大家奔走相告,说是这回的大集定在凉溪镇和梧桐镇交界处的地方。
温二妞成日在外头疯玩,得了这个消息后便跑回家告诉喻商枝和温野菜。
温野菜本来正在清点各家交来的竹筒数量,闻言心跳乱了两拍,下意识回头找喻商枝。
喻商枝把最后一份装着酸梅汤配料的布包系紧,不动声色地对温二妞道:“知道了,咱们到了那日赶早去。”
温二妞欢呼一声,出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温三伢和孔麦芽。
因为喻商枝之前答应过,除了他们三人,三伢和麦芽也可以跟着去。
等她走后,温野菜也顾不得竹筒数到第几个,满脸担忧地凑上来,坐在喻商枝身边。
“我先前就惦记这事,这回的大集,八成也会碰见半坡村的人,到时若有人认出你……”
他不得不说道:“不然我带着他们去,你暂且别露面了?不就是卖酸梅汤和药烟么,我们几个也够用。”
喻商枝却早有打算。
“不是人手够不够的问题,是我不可能一辈子蜗居于斜柳村,这件事被捅破只是时间问题,躲得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