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上(260)
还有家中的爹娘亲人们,他到京城这里当官后,日后想见他们一面都难了。也 不知道家中的爹娘和亲人们是不是像他想念他们一样,在家中会想念他们,想来是 会的。不知他奶奶的身体是否健康安好,老人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上次回去见到 老人,老人看起来似乎又老了许多。
李问在心里叹了一口气,把看完的书信收了回来,装回去了袋子里面放好。
至于送来的礼物,李问看了看,让人把吃的东西拿去厨房那边,其余的一些用 不上的东西就先收回库房去放好,一些瓶瓶罐罐的东西放在外面也是碍地方,不知 道皇上赏给他的状元府还要多久才能修葺好,等那边修葺好搬到那里去住,地方会 更大一些。
自从陆知书走了之后,每次站在湖边看风景,他的心里总有一些惆怅。
到了仲秋节的前几日,李瑾婉放下了手上的事情,带着家中的女眷们开始着手 做月饼,她对她哥说道,“往年在家的时候,我都跟着大娘做月饼,这些事情都是 大娘教给我的。哼哼,你不在家,大娘可疼我了。“简直是把她当成亲闺女一样疼 受她右占*P她女娘了„
1 “哥r我们多做一点月饼,等做好了后,你拿一些去送给同僚朋友。上次我按 你说的那样,还熬了不少的酒,到时候你一起给人送过去。”
她亲娘都没有这么疼过她,反而是她大娘对她很好。
上次她哥从家中回来,李瑾婉知道家中的一些事后,心中对她阿娘也同情不起 来,对她阿爹的做法,她这个当女儿的也无法责备。为人儿女,怎么样的爹娘不是 她能选择的,她一直都羡慕她哥有一个好阿娘,和一个疼爱他的爹。
如今到了京城这边,她想留在这里帮她哥,就不想回去家中。
“还是四妹你想的周到。”李问自己都没想起送礼这么一件事,快到八月十五 了,是要给翰林院里的老翰林们准备一点过节的礼物。就他家的好酒,怕是多少都 不够送吧。
见家中妹子已经为他考虑好了,李问点了点头,说道,“那行,你准备一些就 可以了,也不用做太多,送一些出去,咱们留一点在家中吃。等明年要能抽的出人
手,咱们还可以考虑在京城开一家饼家铺子。”
“行啊,哥你什么时候想开就说一声,我以前跟着大娘干活,不说全部都会做 ,大多还是懂的。”她大娘对她是真的好,什么都舍得教给她,所以李瑾婉跟着她 大娘做事,也学会了许多的东西,这会儿都能派的上用场,她觉得挺好的。
“这个事咱们先不急,你现在也空不出手来做这个。”李问说道,“等过完八 月十五后,咱们也做点腊肠和腊肉放着过年吃吧。”他喜欢吃家中做的腊肠和腊肉 ,冬天用来炒菜煲饭烧烤都不错,等过了八月十五之后,他们就要准备过冬的物资 了。
这不知不觉的,感觉一年就快过去了。
李瑾婉点了点头,说道,“行,等天气凉一点咱们再做,咱们多做一点。” “好。”李问就笑了,心想这妹子果然是亲的。
第十七章 人在江湖
到了八月,京城的天气明显的转凉了,清晨的露水随之越来越重,凝固成一层 白白的水滴,所以称之为白露。白露一到,孟秋时节结束,仲秋时节开始了。
一行骑着马的卫兵进了城,往皇宫而去,城中的百姓们纷纷闪到两边,让骑着 马的人过。
赵向毅奉了密令出了一趟京城,到了外地去办事,赶在仲秋节的前他带着手下 的人回到京城。回来京城他先进宫去面见圣上,后又去了一趟东宫见太子,和太子 殿下喝了一盏茶才离去,等回到家中已是夜深时分了。
夜里躺在床上,男人想起了许久未见的少年。
这一次出京他走的急,因此并未与少年说一声他就带着人走了,想来少年并不 知道他离京外出去办事了,这一去就是半月,直到今日他才回到京城。
现在他人回到了京城,等明日就能见到少年了。
只不知他在翰林院当差当的如何,想到那个聪明绝顶的少年郎,知道任何事都 应当难不倒少年,赵向毅的嘴角微微翘起,脸上露出了一点笑意。
风从窗外吹进去屋里,床上的少年把自己卷在被子里面,正呼呼大睡,所以他 并不知有人在想他。
秋节,因其怡值三秋之半,故名仲秋节。
仲秋节是大成的传统节日,每年宫中都会举办仲秋佳节的宫筵,邀请朝中王公 大臣们,以及正四品以上的官员们可协夫人与家眷进宫中参加佳宴。
不过像李问这种从六品的芝麻小官就没这个资格进宫去参加宫筵了。
因着八月十五是仲秋节,朝中官员们休沐两日,从八月十四这一日朝中就不用 上早朝,皇帝给自己放了假,他们翰林院也跟着放假不用去当职。等过了八月十五 后,八月十六再回去上班。
这一天,一早李问的身边就只带着一个小书童,坐着马车带上节礼出了门,准 备亲自去前往给翰林院的老翰林们去送礼。他作为一个刚入官场的后辈,若只派一 个小童去给前辈们送礼,就显得不合礼仪了,只有亲自去,才能显得他的诚意。
不过在去老翰林们的家中送礼之前,他还要先去一趟詹大学士府。
一来詹大学士作为此次恩科的主考官,对他有再造之恩,他喊一声“老师”都 不为过,不过李问倒是没想和詹大学士攀这样的师生关系。二来是因为他的老师傅 易寒和詹大学士是旧时好友,上一次他拿着他老师的帖子到过一次詹大学士府上, 代为他老师拜访詹大学士,得以见到了詹大学士一面。
那并非是他第一次见到詹大学士,在此之前,李问是见过詹有时两面。李问对 詹有时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其为人古板固执,但是接触了后,他发现对方其实是一 个关爱后辈的老先生,他们上一次的见面,詹大学士对他说了不少的话,大多是长 辈关心晚辈的话,对他说的话也让他感到受益匪浅。
但是那一次之后,他没有到过詹大学士府上来,想来对方也不会记得他这么一 个小人物。
不过这过节送礼,他总不能漏了詹大学士出来,只给翰林院的老翰林们送去吧 。他作为傅易寒的亲传弟子,到了京城来,该有的礼仪他不能失了,不然丢的不是 他自己的面子,而是他老师的面子,别人会说他老师没把他教导好,才一点规矩都 不懂。
反正只是送一份礼,他送来就行,詹大学士那么一个大忙人也不见得有空见面 他。
人在江湖,哪能活得那么清高,不与世俗为伍,这个世上特立独行的人的路走 的太艰难了,他还是别去当那个独特的人了。大概在这一点上他是一个非常没有坚 持的人,当然,人的坚持也不是非得用在这种事情上,有一句话叫“识时务者为俊 杰”。
人在江湖,还是要按照江湖的规矩办事。
江湖就是人多了才热闹,他今儿就是去凑个热闹。反正他一个从六品小官混在 一众的官员里面,谁会注意到他?李问心里想着早点把礼物送完,就早点回去。
每当到了过年过节的这个时候,上面这些大官们的府外就有不少下面的小官们 来送礼,想着与大人物攀上关系。若是能在大人物的跟前露个脸,留个印象,往后 被大人物记起,提拔一下,就前途不可限量了,因而总有一些人打着这样的主意。
只不过詹大人公务繁忙,哪是什么人都能见上一面的。
李问本只是想送了礼到詹府来就走,倒没想到管家喊住了他,“李六元请等等 ,我们家老爷请你进府里去喝杯茶。”
“哦,好的,如此学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李问对管家点点头,在别人羡慕 的目光中,他被管家请了进去。
外面在等着面见詹大人的其他官员们看到詹府的管家亲自过来请了一个少年进 府,几月过去,一些人早已经不记得当初骑马游街的状元郎了,这些人相互之间问 起,才知道刚进去的是李六元,不难怪詹大学士对李六元亲眼有加了。
不过是个六元又如何,至今还不是待在翰林院里编书,没准这能编一辈子呢, 就有人心里恶意的想着。见到别人比自己过的还要不好,一些人反而是从中得到了 心里极大的满足,这就是人性的劣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