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上(235)
于是到李家村去当先生的事,他们就这么的谈定了。
第一百零三章 父母的心
李家村的学堂在年后就已经建成了,只是因为没有请到合适的先生来教书,所 以村子里的孩子们就还未能送到书院去读书。从镇上回来之后,李问去了村长那里 一趟,与村长说了他请到了先生来教书的事。
“这,两位举人老爷真、真的愿意到我们这里来当先生? ”当村长听到李问请 了两个举人老爷来他们村子当先生的时候,村长的脑子整个都是晕乎的,不敢置信 的问道。
“是啊,难道还有假的不成?”李问笑着说道,“我都与他们说好了,他们愿 意过来咱们村里,给咱们村里的孩子们当先生。只不过有一点是,他们可能在咱们 这里呆不了太长的时间,最多就是呆个三两年就会走了。”
李问把沈子敬和苏元的情况与村长说明白,村长点头表示理解,说道,“是,
是,是要的。”
李问说道,“不过这也没关系,反正这中间的时间这么长,咱们到时候慢慢找 ,肯定可以找到合适的先生。”他们这个地方山清水秀,环境清幽,是个适合养老 的好地方,没准曰后可以邀请到哪位大儒老者到他们这里养老,顺便还能教孩子们 读书识字就更好了。
到镇上去读书的路途有点远,能把村学办起来固然是最好的。
他们村子开设学堂的最初目的是想让村中更多的孩子们读书,识得几个字,出 门不要被人骗了。但是最终的目的肯定是想培养出几个优秀的人才,才能让他们这 个村子更好的延续和发展下去。
“是是是,够了够了。”确定两位举人老爷会到他们这里来当先生,村长的心 里是不敢相信,又是激动。
李问在村长这里坐了一会,同村长谈了他们村子办学的事情,以及村子日后的 发展和规划。之前在寄回来的信上,他略提过这些问题,只是还有欠缺的方面,他 作了一下补充。
在解决了大家的温饱问题之后,他们要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只有代代有人才出 ,他们这个地方才能继续延续和发展下去。
“是是,我明白。”村长不时的点头应和。
在村长这里坐了一会,李问就准备走了,回来他都还没有空到学堂那边去看一 看,过几天沈子敬和苏元就会过来了,他要到学堂那边去瞧瞧,看还有什么缺的, 好让人及时补上。
“我与你一同去。”村长说道。
他们一同往学堂过去,如今的李家村家家户户起的都是青砖瓦房,道路平铺了 青砖,下雨天道路也不会太泥浮难行。
白日的村里没什么闲人,男女老少都有他们各自的事情忙活,走过去的一路上 ,李问只见到村中有些老人在家中看望孙儿,大多数的人要么去作坊做事了,要么 是到地里去忙活了。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整个李家村都发展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其实这里面都是所有人的努力,才能有他们李家村的今日。
学堂是在村中找了一块地另起的房子,前面是学堂,后面连着一座小院,这里 是安排给先生住的房舍,房舍的门窗宽大,屋里光线明亮,里面床柜家具一应俱全 ,到时候先生过来直接的就能入住了。
他们到里面去看了,李问对安排给先生住的房舍还是比较满意的,只是学堂那 里还差了一个黑板。后世的教室里面都有一面黑板,黑板用于教学方便许多。
“黑板?这是什么东西? ”村长问道。
“等明日我让人来弄好,你就知道了。”李问简单的给村长解释了几句什么是 黑板。村长点头,哦哦了两声,也不知道是真的明白了还是假的明白。
第二天,李问就带着人到学堂那里去,在课室的一面墙壁上钉了一块大木板, 把木板刷成了黑色。
有了黑板就少不了粉笔,粉笔的主要成分就是石灰石和石音,石灰石是常见的 一种物质,存在于石灰岩、大理石等等一些岩石内,所以要找到石灰石并不难,他 们附近的山上就能找的到,所以粉笔很快也弄出来了。
他们村子现在建了学堂,请到了先生,再过几日先生一来,他们村里的学堂就 能正式办起来了。
村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里正和族长,以及村里的村民们。
村民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后都很是高兴,村中除了少数的人家不想把孩子送去读 书的,大多数的人都是盼着能把孩子送去读书的。若是他们村里办了学堂,以后村
里的孩子们读书就方便了许多,更何况村中的学堂是免束脩,请先生的钱从村里的 公中出,村里适龄的孩子都能送去学堂读书。
这一日,吃过晚饭后,孙怡提到了小儿子读书的事,她问家里人的意见,“等 村里的学堂办起来了,咱们是继续让小鹏在镇上的书院读书,还是把孩子接回来村 里读书呢。”
怎么说他们村里请到的先生是两位举人老爷,学问肯定要比书院的先生们要好 。还有一点就是把孩子接回来村里读书,也省得以后来来回回的跑,也省了许多事
“阿爹,阿娘,我正好想与他们谈谈小鹏的事。”趁着这会一家人都在,李问 正想与他爹娘说说他弟的事,既然他阿娘先提起,他也顺便的提提这件事,他说道 ,“阿爹,阿娘,其实我这一次回来,我是想把小鹏带到京城那边去,京城那里的 书院要比咱们这里好,还有如果小鹏跟着我到了那边去,我也可以亲自辅导他的功 课。”
“子敬和阿元的才学是好,只是他们最多只会在我们这里呆个三两年就走,不 会呆太长的时间。等他们走了之后,咱们另外请的先生不一定能比子敬和阿元好。
当然如果沈子敬和苏元能一直留在他们李家村当先生,让他弟留在村子里读书 还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那两个人过三两年后是要上京城去考试的,要中了进士肯 定就会在京城当官或去外地当官,他们不可能一辈子都在李家村这个小小的地方当 一辈子的教书先生。
就是他们想在李家村当一辈子的教书先生,李问也不会允许那两个人在他们李 家村窝一辈子,要沈子敬和苏元只是当个教书先生,那就真的太浪费人才了。
“这,你要带小鹏去京城?”孙怡听到大儿子的话,愣了一下,才问道。
“是啊,阿娘,我想把小鹏带到京城去,不知你们对我说的这个事意下如何?
”李问知道他爹娘目前是没有办法跟着他到京城去,他阿爹和阿娘肯定是放不下作 坊那边,作坊那边虽说是挂着他们李家村的名头,但是主要负责的人还是他阿爹和 阿娘。
若是他阿爹和阿娘和他一块到京城去的话,他们肯定要带他奶奶一起去。李问 问过他奶奶想不想同他到京城去的事,李王氏想了想还是委婉的拒绝了孙子,孙子 能有这个心她就很高兴了。
老太太不是不想跟着孙子到那边去享福,而是她知道她一个老妪什么都不懂, 怕是去了京城那边,会给孙子添麻烦。若是他们这边一走,老二家那边肯定是想跟 着一起过去,他们要去了留老二在村里,村中的人又会说他们闲话。
“孩子阿爹,你看这个事,你怎么说? ”突然的听大儿说要把小儿子带去京城 ,孙怡的心里有点没主意,她知道大儿子说的这个话有道理。若是大儿子能把小儿 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导,小儿子跟着大哥读书有了出息,兄弟俩个日后能互帮互助,
也是一件好事。
但是出于私心,当娘的并不是那么想小儿子早早的就离开了阿娘的身边,大儿 子小小年纪就去了那么远的地方读书,一年到头才回来那么一次,这些年她没少想 在外的大儿子。
如今大儿子说要把小儿子带去京城,京城那么远的地方,她活了半辈子都还没 去过京城,孙怡的心里有点慌,是以拿不定主意。
“嗯,这话,三宝说的没错,要能把小鹏带到京城去,肯定比让小鹏留在咱们 这里好,小鹏日后定是更有出息3 ”李山谷的脑子比较清醒和冷静,他知道大儿子 说的这些话有道理,他们大儿子在殿试是一甲第一名,连中六元,可以说整个大成 都找不出比他们儿子更好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