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上(212)
还好他们这里面不少的武林高手,就是路上的盗匪见到他们怕是都要躲起来, 更别说有什么不长眼的来招惹他们了。
“你们都坐,都坐,站着干什么?”李问见到大家都站着不坐下来,他忙的招 手让大家都坐,他一屁股坐了下来,抓起筷子就往大盘鸡那里下筷,夹了一筷子往 自己的嘴里送,幸福的眯上了眼睛,说道,“唔,真的是太好吃了。”
他就想吃一口热的,吃一口肉,吃一口好的而已,这个要求非常的简单……
但是赶路的路上,什么都是浮云!
“坐吧。”看到少年的吃相,赵向毅的嘴角勾了勾,在旁边的位置坐了下来。 陆知书坐在李问右手边的位置,谢云飞跟着在对面的位置坐了下来。
他们在楼上的厢房里面用膳,其余的人都在一楼的大堂里面吃饭。
从吃了第一口肉之后,李问手中的筷子就没停下来过,他一口肉一口饼子吃的 香〇
“慢些吃,没人和你抢。”赵向毅还担心人会不会吃的太快噎住了。
“嗯嗯嗯……”虽然是在点头,李问的速度一点都不慢。
吃饭太快的后果就是胃都没有反应过来,就一下子塞的太多了,所以后面是吃 撑了。
但是就算是吃撑了,他也觉得心满意足……
源城这个地方往来的商人多,住店的人也多,他们一行三十多个人,客栈里面 没有那么多的空房,所以他们最好是只能两三个人凑合住一间屋子,这样就能住的 下了。
“赵大哥,我和你住一个屋就得了,这样咱们还能空出多一间让别人住。”知 道房间不够,李问主动提出和赵向毅同一个房间。
而他之所以会说和赵向毅同一个房间,是因为在此之前他和赵向毅共住过。所 以李问秉着反正都是老宿友了,住一次和住两次三次不都是一样?
赵向毅并没有反对,算是默认了。
陆知书抿着唇没说话。
所以晚上分配屋子的时候,李问就和赵向毅住了一间屋子,陆知书与他的贴身 小厮住一个房,其余的人也是三三两两的分配,合住一个屋子,这样他们在这家客 栈里面都凑合住下了。
第八十六章 停留
到了在源城,他们打算在这里停留了一日,等到第二日才继续启程上路。
源城是南北商队往来途径的一个地方,从前这里不过是一个小村子,后来因为 商队的人远经过这个地方,和货物的往来与流通,带动了这个地方的发展,才是渐 渐地发展到了如今的大城。
上一次上京赶考,他们也经过这个地方,只不过那一次因为赶着时间要走,所 以李问还没有机会逛过这个地方。正好这一次他们又途径此地,正好趁着这个机会 ,他们就在城里逛一逛,四处走一走,以后不定有这么悠闲的时间能够到处去走走 看看。
街边摆着各种小摊子,这里面卖什么东西的都有。
李问对这些摊子上卖的东西很感兴趣,这些小摊子上的东西便宜,大多数都是 附近村子里的人拿着东西到城里来卖,换几个钱回去补貼家中。
见到有趣的,他会拿起来看一看。
若是喜欢的话,李问也会掏钱买一个,这些东西不一定很好,他买回去也不一 定有什么用,他主要的目的是借此机会与这些小商贩们说说话,问问这个地方的风 土民情,这些人的生活,等等。
往往他只要开一个头,这些小摊主们就能与他磕唠个不停,李问就认真的听着 别人说。
今年的雨水少,这都到了五月,小半年了,都没下过几次雨。
往年到了五月中后这个天才会这么热,今年四月底五月初的天就已经这么热了 ,主要是这个天没有什么雨下,太阳又大,就会使人觉得很热。
老汉叹息道,“老天爷要不赏脸下场雨,这地里的庄稼怕是要活不成了啊……
从老汉的话里,听的出老汉的担忧。
这不仅是老汉的担忧,更是大成国里千千万万种地的老百姓们心中的担忧。
农民一年下来辛苦的种地,为的就是地里能出一点粮食,一家人有口饭吃,这 年成不好,地里的粮食就少了。朝廷的賦税年年增收,地里种不出粮食来,朝廷的 赋税拖欠不得,等到时候交了朝廷的賦税后,他们就没有粮食果腹,一家人就只能 活活饿死。
老百姓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但是在这个时代里,对于这些活在最底层的是这些普通的老百姓,没有人会关 心他们的日子过的如何,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陆知书陪在李问的身边,他对这些小摊子上的东西并不感兴趣,但是他很有耐 心陪着少年一步一步的走。赵向毅和谢云飞不远不近的站在两人的身后,以两人的 耳力,都听得到李六元与他人的谈话。
“老伯,你要坚信,只要努力,日子总会好起来的。”心有所望,人才能有所 坚持,李问留下了一句话,和陆知书一起走了。
赵向毅和谢云飞跟在两人的身后。
他们边走边看,街上行人往来,耳边是暄闹的声音,卖东西的小贩在吆喝,讨 价还价的声音,拉着货物的商队从拥挤的街道上跻身而过,喊着,“让让,让让…
各种声音交杂在耳边,和眼前热闹的景象形成了一副立体的画面。
“为君者,为官者,不到老百姓生活的地方去,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老百姓们 过的是什么日子。”就是此刻他们走在街上,都能很清楚的看见一些关于老百姓的 生活状态如何,李问的这句话是有感而发。
只是不管是在哪个时代,真正能关心老百姓的日子过的如何的当权者并不多, 他们更关心的是自身的利益。
陆知书听到李问的这句话,脚下的步伐顿了顿,说道,“嗯,你说的是对的。
“这个道理我们能明白,但是要去真的做起来,也许会很难。”真正的为百姓 去做一点事,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李问回头想了想陆知书决定离开京城,去往地方 当官的事情,他说道,“知书,我后来想了想,你说想离开京城,到地方上去当官 的事,我后来回去想了又想,对你说的事情是支持的。”
“我们要是一直都坐在京城里面,永远都不知道老百姓们的生活是如何,老百 姓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民,百姓,他们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根本,若是国只有君 与臣,没有百姓,又如何称之为国?因而,这话可以说之为,没有民,就没有家,
更就没有国的存在。”
“我们这些人,十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才考中进士,我们为何要入朝当官? 当官不为民谋利,还不如回家去种地,我说的对吧?所以知书,不管我们以后要做 什么,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为官的初衷。等我在京城留个三两年,没准也会找机会 到地方上去走走。”
在很久之前,李问就想过若有一天他能考中进士v入朝当官,他要当一个什么 样的官,要如何去当官。而在殿试之后,他们位列一甲三名的几人都被授子了官职 ,等回乡探亲完之后,他们回来就真的要入朝当官了。
如果说以前觉得当官只是自己的未来里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那么现在这件事 已经发生了,他们如今已经有官职在身,所以他们要开始去正视这个问题,要当什 么样的官,以及如何去当官的问题。
而不管他们日后是在京城为官,还是下去地方上任职,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 去当职。真正为百姓做事情的人,不管是在什么地方,都一样能为百姓做事情,然 而只有知道百姓们过的日子、知道百姓们要的是什么,他们才能更好的去行使自己 的职责,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今曰听君一席话,胜过我读十年书啊。阿问,我远不如你。”陆知书听完好 友的一席话,心里明白他远还不如少年,不管是在读书上,亦或是在学识上,一些 他都没想过的事情,少年早早就想明白了。
如今听好友一席话,让他顿时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
“呵呵,那个我也是随便说说的,你且听听就好。你哪里什么不如我了,你这 么优秀。”李问并不赞同陆知书后面那一句话,在他的眼中,陆知书是一个十分优 秀的人。若是在现代,陆知书这样的人绝对就是十足的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