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大宋小吏(176)

作者:拉棉花糖的兔子 时间:2019-12-29 10:22 标签:美食 穿越时空 七五

  王甫生说道:“人都到齐了,我们进去吧,今日便可以看到了。”
  两人并肩往今日上课的地方走去,只见众位翰林、御史都正襟危坐,而胡翰林已经来了,坐在上方。
  王甫生行了一礼,告诉胡翰林人都到齐了,还有李泽云是在帮他的忙。
  胡翰林点点头,示意两人也入座。
  因为来得晚,他们只能坐在后面了。
  刚刚入座,李泽云便看到外面又走进来一个少年郎,面容甚是俊秀讨喜,嘴角带着可亲的笑容,手里拿着一本册子,还提着一块黑色的板子。
  少年郎进来便和胡翰林笑呵呵地问好,也不在意胡翰林严肃的表情。
  李泽云察觉到王甫生动了动,偏头看去,发生王甫生表情有点异样,“怎么了?”
  “没什么……”王甫生低声道,“我见过他,应该是开封府的人。”
  “哦,那他来也不奇怪。”李泽云说道。
  上面,胡翰林咳嗽一声,“你先来吧。”
  “晚辈下午还有工作,那就却之不恭了。”云雁回把黑板挂到了墙上,又掏出了一支粉笔。
  嘿嘿,既然已经发现沈括一枚,怎么能不好好利用呢,这黑板和粉笔,正是他的手笔,使用感和现代也差不了多少了。
  云雁回在说话之前,先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
  下面的翰林、御史们都好奇地看着他,本来很不理解那板子是做什么的,还有少年郎在做什么,直到他写了一句“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之后,大家才明白那是写字用的,悬挂起来倒是方便大家观看了。只是,这么小一块,写几句话也就没空处了。
  此时此刻,有的人已经反应过来了,看来,此人就是传说中《开封府报》那位年轻的主编了。
  随后,少年郎回过身来,把手中的白色条状物往面前的书桌上一扔,双手撑着书桌,朗声说道:“在下《开封府报》主编云雁回,今日特来与诸位探讨一番报纸的编辑与采访工作。”
  王甫生:“…………”
  “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这句话是胡翰林送给本报的警语,诸位都是有才之士,但我还是再解释一遍吧,此言意为随和而不随波逐流,恪守中立,不偏不倚。这,正是在编辑报纸时需要体现出来的!”
  王甫生:“…………………………”
  李泽云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位少年主编说的是“体现出来”,而非“做到”,颇值得玩味,再看周围的同仁们也小声窃语着,便偏头去看王甫生,“王兄,你怎么看?”
  不想,李泽云转头就看到王甫生如同石雕一般,脸上的表情更是难以言喻。
  “王兄,王兄?怎么了?”李泽云看王甫生如梦初醒,笑谑道,“怎么,听云主编解《中庸》,受益匪浅,都入定了?”
  “……”王甫生看了看李泽云,又看了看上面神采飞扬的云雁回,嘴唇动了动,“一,一言难尽……”
  ……
  云雁回尚在上面侃侃而谈,好在大家都是有素质的人,而且胡翰林可也在一旁正襟危坐,随时准备记笔记呢,所以他一开口,窃语的人就住口听讲了。
  “接下来,我会分几部分阐述。同时,通过一些实际事例,为大家体现这句话的含义,以及你们日后可能用得上的经验。”
  云雁回又摸出一块黑板刷,转身把那行字擦掉了,在上面又写了一句话。
  一.目标消费人群。
  众位编撰人员顿时又骚动了起来,倒不是因为这句话语言有点怪异,而是因为那块板子,居然,是可以反复擦除书写的吗?
  就连胡翰林也“咦”了一声,盯住了本来没放在心上的黑板。
  大家都上过学,有的更教过学,几乎是一瞬间,就察觉到了此物的妙用。
  胡翰林不禁开口道:“等一等,你……冒昧了,云郎,你能否说一下,这是什么东西?”
  “这个啊,是黑板和粉笔。”云雁回介绍了一下,“可以反复书写,而且尺寸想多大都行,成本很低的,工部刚刚研究出来的,我这个是试用品。相信不要多久,各个衙门和书院就能装备上了。”
  胡翰林听到最后一句话,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一伸手,示意云雁回继续。
  云雁回便接着给各位才子讲课,他心里本来是有点担心的,毕竟这里坐着不止都是文人,还是特别厉害的那种。
  经历了残酷的科考选拔之后,才学特别好、特别优秀的,才能进翰林院和御史台呢。
  这些人里要是有刺头,估计很难搞,云雁回倒是没什么,他就是怕在胡翰林面前耍流氓会把老头气中风……之前发现他是“文盲”之后老头就郁闷极了。
  但是讲着课云雁回就发现了,越有文化的人素质还真是越高,比起下面那些通讯员,这些翰林、御史不知道多有素质,全都认认真真地记笔记。
  不是说他们中真没刺头了,但是全都知道面对一个新事物的时候,要谦虚地学习。
  所以一上午的课,上得非常顺利友好,云雁回深入浅出地讲解案例,众位才子也听得津津有味。
  对他们来说,这些报纸编撰背后的故事非常有吸引力,云雁回说的内容更是体现了他对此的确很有发言权,值得他们学习,因此态度便更好了。
  到了结束之后,一个个,都喊起“云师”来了。
  “哎呀这怎么好意思,我身无功名,年纪又小,也没念过几天书呢,怎么值当诸位如此称呼。”云雁回“谦虚”地说。
  “圣人还有一字之师呢,何况云师的确才学深厚。”有人大声说道,“胡公也曾经大赞过您是有志之士,但是您却能用最浅显的话语来给我们讲课,正如您所说的,这也是报纸的编撰要求,要有内涵却不掉书袋。古有白乐天令老妪解诗,咱们的报纸,也要能做到这一点才是!”
  众人纷纷赞同。
  李泽云也认同地连连点头,一堂课上下来,就知道云主编是真的有本事了,不过看看旁边的王甫生,怎么又一脸奇怪的神情了,让李泽云不禁有点担心,“王兄,你怎么了?”
  “没,没什么……”王甫生摇头。
  胡翰林的脸有点绿,他是赞过云雁回,但那是云雁回“吹牛”之后,暴露之前,待到知道云雁回是“吹牛”后,他怎么可能跑去和夸过的人一一解释啊!
  再看云雁回,胡翰林就更黑线了。
  云雁回:“啊哈哈哈哈哈你们这样说那我怎么还好意思拒绝,老师都喊了,那待会儿我叫烧烤来请各位吃——日后你们来水景记报上过我的课一律有折扣啊!”
  众位翰林、御史一起欢呼起来。
  李泽云拉住王甫生,“太好啦王兄,待会儿有烧烤吃了!哎呀,南蛮烧烤每次都排特别长的队,老买不到呢!云师太好了!”
  王甫生精神恍惚,“是啊,太好了……”
  
   
    第176章 东京日报

  多年后, 学者们评价《东京日报》时,除了提及它对后世新闻传播行业的启示之外,无不认为其为北宋最具权威性的报纸,并且为后人研究北宋历史文化提供了大量可靠信息。
  《东京日报》于皇祐三年元月发行了第一期,有时事要闻、社会评论、文学艺术等等版面, 甚至登上了第一则报纸广告——关于大宋甲级蹴鞠联赛进行选拔赛的消息。
  这一则广告, 是宋甲主办方的宗室们亲自会见《东京日报》编辑部敲定的, 付了真金白银的广告费。
  同时也定下了基调,即便同是朝廷部门,也不能随便在日报上登广告,该给多少一文钱不能少。
  后来, 由于销量节节攀高,权威性也越来越高,虽然官家没有要求,也没设立通讯员, 但各个衙门甚至在内部定下了军令状。
  参考《开封府报》对于下面县的上稿量要求, 要求必须在《东京日报》上露面多少次, 随之而来的便是各个衙门自发投稿,或者是邀请《东京日报》过来采访。
  而广告费,就更加是高昂了,毕竟效果也是实打实的。
  汴京各个行业的百姓,无论是市农工商,都以登上日报为荣。尤其民间艺人,这甚至成为了是否是当红艺人的标准——红到惊动《东京日报》,才叫真的红。
  而这《东京日报》的编辑团队以及作者名单在后世人看来,简直可以用恐怖两个字来形容。
  创办伊始,就是以全翰林御史的豪华阵容现身,随着规模扩张,独立一部之后,从这里走出的高官才子更是无数,有很多相公都曾在这里做过编辑或者记者。
  《东京日报》也会向外约稿,各个版面都会约,那个文学艺术版块,简直就成了大宋才子们“争妍斗艳”之处,不知道有多少名篇佳句便是在此首发。
  《东京日报》的第一期,足足加印了五次。
  这报纸要发行的消息传出去后,就引得民众翘首期盼了。
  有《开封府报》珠玉在前,对于这么一份据说比《开封府报》更要精彩,又是公开发售的报纸,自然足足提起大家的期待度。
  报纸是委托遍布东京城的各个酒家发售,毕竟有之前《开封府报》打下的底子,这些酒家大多都有兼职读报的博士。
  首印是印了十万份的,半个上午就卖光了。这可是稀罕物,一份也不过几文钱,少喝两碗水饭就能买到了。
  后来累计卖出去了三十万份,也就是说,大约每四五个人里,就有一个买了第一期东京日报的。
  但是,后来销量就急剧下跌了。
  不是说吸引力下降了,相反,关注度上升了。
  第一期是因为新鲜,有意义,头一次买到公开发售的报纸。但是,很多人甚至不认得几个字呢,买回去纯粹留着纪念。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