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道系知青(8)
两人洗脸洗手,江宁去做早饭,吃完饭还得上工呢。
江宁的厨艺比老胡好,又热衷琢磨吃的。目前两人的分工是:江宁做饭,老胡打下手和洗碗。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
今天的早饭是玉米饼子、炒空心菜和小米粥。玉米饼烙得两面焦黄,一咬起来咔吧响,满口酥香;空心菜用大火快炒,保留了蔬菜本身的颜色和味道,翠绿翠绿的,出锅时把一把蒜,吃起来也别有一番味道;小米粥小火慢熬,稀稠正好,有一种十分好闻的香味。
江宁慢慢地品尝着每一口饼子和菜,一脸地幸福和满足。
这可是纯天然有机蔬菜,健康主食,少油少盐。以前,只有有闲有钱的人才能吃到。
老胡看着江宁那一脸陶醉的模样,竟然这寻常的饭菜也变得好吃起来。
他忍不住感慨一句:“想不到吃饭也竟是一件美好的事。”
江宁接道:“人生实苦,美食才是最高的治愈。”
老胡笑道:“听你说话,觉得不像你这个年纪的年轻人。”
江宁:“经历过重病的人,总会成熟一些。这也是一种补偿过,有失必有得吧。”
老胡又笑:“这么说就更有那味儿了。”
吃完饭,老胡站起来去洗碗,江宁夸了一句:“老胡,你洗碗越来越熟练了,有前途。”
老胡:“……”
吃完饭,江宁下了山崖先去村里,由于昨天运土的事,村民们也跟他更熟了,见了他纷纷打招呼:“吃了没?”
江宁一一回应:“吃过了。”
从招呼也可以看出来,中国人对吃饭这事多么看重。
江宁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神色轻松愉悦。
有人见了忍不住问道:“小江,看你笑得这么开心,是不是有啥喜事啊?”
江宁说道:“没啥喜事,我就是心存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笑对人生。”
众人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他们正在笑着,陈大山走了过来,见到大家这样,笑着骂道:“一个个的穷开心,老天爷再也不下雨,我想乐观也乐观不起来。”
他这么一说,大家的笑容逐渐淡下去,取而代之的是一脸愁容。
江宁说道:“陈老伯,你也别忧心,我感觉快下雨了。”
陈大年眉毛一跳,反问道:“小江,你还懂得天文气象?”
江宁摇头:“我不太懂这个,但我知道物极必反这个定律,旱久必雨。大家都耐心等着吧。”
众人:不等着还能咋地?
大家愁归愁,活得还照样干。
陈大山特别关心绿肥水的事,赶紧去粪池边查看情况。可青草和粪肥刚扔进去,他也看不出什么变化来。
江宁说道:“绿肥发酵得等几天,我们不用管他,先干别的事情吧。”
不多时,村口大槐树下的上工铃响了,大家蜂拥而至。
王明成手合拿一个铁皮喇叭,威风八面的命令道:“所有社员请注意,抗旱救灾人人有责,大家务必听从队委安排,统一上工,统一劳动,不得私自做主,不得搞小团体。”
这话是针对谁不言而喻。
王明成看了一眼陈大山江宁等人,继续说道:“若有人不听组织安排,一律不计工分,年底分红时,别找我来闹。”
他的话音一落,陈大山就冷笑一声:“庄稼都快旱死了,就算天天拿满分,又能分到多少粮食?分枯禾苗吗?”
王明成狠狠地瞪了陈大山一眼,发作道:“陈大山,我念在你年纪大,又是劳动模范,私下里一直敬着你。但是今天为了工作,我不得不批评你,你不该私自去弄什么绿肥。之前弄的维持原样,以后不准再弄。大家散会,上工。”
陈大山倒也不在乎,反正已经弄完了。
王明成叫过王红星,开始给大家分配活计。
其他人分配的活都还算正常,陈大山他们也是正常,到了江宁这里,王红星阴阴一笑,说道:“江宁,前几天方朝阳他们去大清河挑水,今天该轮到你了。江宁同志,你们都是知青,你要向方同志学习呀。”
江宁平静地答道:“王同志,我会向方同志学习的。不过,你和陈老伯都是贫下中农,你也要向他学习啊。我们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陈大山不屑地瞥了王红星一眼,说道:“老王,你要跟我一起干活?没问题,我今天还挑粪,村口的公厕该清理了,咱们一起。”
王红星:“……”
江宁在旁边推波助澜,他一脸敬佩地说道:“王同志,你真是好样的。”
说完,他就离开了。
方朝阳听说江宁要跟他们一起去挑水,他用疑惑的目光打量着江宁的身板,不是他看不起他,是江宁长得实在不太像能干重活的样子。
江宁倒没什么,他年轻,干点体力活没什么,多练练还有助于身体健康呢,挺得住就挺,挺不住就休息。累死过一回后,他已经掌握了规律和窍门,那就是注意身体发出的信号,累了不要硬撑。体力上的累挺好恢复,关键是心不要太累,不要严重内耗。
方朝阳悄声问道:“小江,你真的行吗?要不要我陪你去找队长争取一下?你可是大病初愈,理由够充分。”
江宁摇头:“谢谢你,不用了。我跟你们一起吧,我能挑多少算多少,累了就歇着。”
方朝阳想着也只能这样了,大不了,他替江宁多挑几趟。
江宁和方朝阳等一帮年轻小伙子挑着水桶去大清河挑水,大清河的河床很宽,丰水期时河面辽阔,一眼望不到边。现在却从大河变成了小河,他们从岸上走到水边就得十几分钟,走下去还算容易,真正难的是挑着两桶水爬上来。
河岸边到处都是挑着水桶的人,有他们大队的,也有别的大队的。江宁了解到,由于水源紧缺,前段时间,几个大队的社员为了争水,发生了械斗。最后公社领导出面协调,每一个大队每天只能派二十人来挑水。大家互相监督着,见谁违反规定就举报。
刘家河大队是青壮年轮流来挑,但也有人自愿每天都来的。
江宁只挑了两半桶水,步伐还不稳,晃晃荡荡的。自然,他被同行的人打趣嘲笑,江宁不以为意:“有多大手,端多大碗,多大屁股,穿多大裤衩,我大病初愈,总不能硬撑着吧。”
陈大山的侄子陈壮也在队伍里,他替江宁说话:“人家小江是技术人才,又刚生完病,能跟你们一样?一个个的,咧着个破嘴就知道笑话人。”
方朝阳也说道:“一会儿,我替江宁多挑几趟。”
陈壮是刘大家河队的地头蛇,方朝阳在知青中人缘好,这两人说话都有分量,他们一发话,其他人也不敢再说什么。
江宁用上了吃奶的力气,挑着水桶爬上了岸,到了平地,喘了一会儿才继续往前走。他隔一会儿就换一下肩膀,但饶是如此,肩膀还是磨得生疼生疼。他有点后悔自己没弄个垫肩,至少能让肩膀少受点罪。
他们一行人挑着水到了田里,浇地的人正等着,放下水桶,歇息一会儿,接着再去挑。
江宁正要跟着队伍离开,高雪华迟疑再三,趁人不注意,快步跑了过来,往江宁的水桶里扔下一样东西就跑。
江宁愣了一下,也没叫住她,等到离开人群,他拿出东西来看,原来是两块用碎布做的垫肩,江宁心说,高雪华真是个细心体贴的人。
垫肩上有两条带子可以系在胳膊上,江宁自己系不了,就找方朝阳帮忙。
方朝阳笑着问:“是雪华给你的?”
江宁点头,方朝阳感慨道:“雪华真是个好姑娘,对谁都好,感觉就像姐姐一样。”
江宁对高雪华的印象很稀薄,通过方朝阳的嘴了解一点情况。
他们刚到知青点时,大家都是背井离乡,倍感孤独,又都是一帮年轻人,除了个别人,大家处得像兄弟姐妹似的。
知青点实行集体制,大家统一交粮食,轮流做饭,通常是男女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