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道系知青(19)
保管员平常负责保管粮食农具以及生产队的公共财产,工作不太累,也没有什么实权。每天有工分拿,每月还有3块钱的补助。
江宁考虑片刻,爽快答应:“行,保管员这工作我应该能干好。”
陈大山朗声笑道:“谦虚了,你当保管员其实屈才了。”
江宁又谦虚了两句。
江宁跟陈大山聊了半小时,又去找陈大娘聊天,说想做酱豆,问村里谁做得好。
陈大娘笑道:“小江,你可算问对人了。不是我夸嘴,这村里没谁比我做的酱豆好吃。”
江宁一脸欣喜:“我真是走运,一问就问到了行家。大娘那得麻烦你了。”
陈大娘热情地说道:“那啥,你们两个单身汉,家里肯定啥啥都缺,你把黄豆拿我家,我在家里给你做好。”
江宁再三道谢。
次日,一大早,他给陈大娘拎去一袋黄豆,一小袋盐,他怕人误会自己送礼,一路上见了人就说陈大娘要帮他做酱豆。
大家都夸陈大娘手艺好,找她就对了。
送完东西,江宁拿着保管室的钥匙,开始上班。
他先把工作的地方认真打扫一遍,扫地,洒水,把发黄破碎的报纸揭下来,换上新的。把生锈的农具檫拭干净。
好的放到一边,破损的,放到一处,找来工具,看看能不能修理一下。
大家上工来领农具时,就看到江正蹲在地上忙碌着。
有人笑道:“哎哟,‘机器江’你来修锄头钉耙,是不是太屈才了?你该修拖拉机的。”
江宁头也不抬地答道:“革命工作不分大小,工具也不分大小。无论是拖拉机还是锄头钉耙,都是用来修理地球表面的,没区别。”
大家哄堂大笑:“哎哟,我们都是修理地球表面的。”
大家一边说笑,一边排好队伍领农具。
轮到谁是谁,至于分到的农具是好还是坏一些的,大家也不好在乎。人家江保管员有话在先:“革命工具不分大小,都是修理地球的,没区别。”
大家领了农具,高高兴兴地去修理地球了。江宁继续修理工具。
不知什么时候,大黄和大花也来陪他了。
接着,他身边还围了一群从两三岁到六七岁年纪不等的孩子。大人们要上工,没人管孩子,就只能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反正都在村里,也不怕丢了。
江宁和气地告诉小朋友们,不要碰危险的工具,其余的随他们而去。
他干活干累了,也会陪小孩玩一会儿,跟他们讲个小故事。
这下,小朋友们就更喜欢他了。
等到村民收工来还农具时,就发现江宁的保管室还成了保育室和动物园,一片欢声笑语,狗跑猫跳,热闹得很。
他们还发现,保管室墙上挂着的镰刀比以前更锃亮了,弯了把的锄头变直了,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的。
有孩子在这儿的,抱了孩子离开,路上不由自主地跟别人感慨道:“这个小江,真是干一行,爱一行。”
第十六章 生活家
江宁白天在保管室工作,收工回去就跟着李守信方朝阳他们活泥,做泥胚,为了让泥胚更结实,里面还加了麦草和稻草,泥胚做好后,放到平地上晒干。
这种天气,几天就能晒干。
江宁做了一会儿,看看天色便去洗手做饭。
托乡亲们的福,家里食材十分丰富。江宁感念大家的辛苦,变着花样做晚饭。
现在,他在陈大娘的帮助下还学会了发面,蒸馒头蒸包子,他终于可以告别煎饼和贴饼子这两样主食了。
江宁动手能力强,第一次上手蒸包子就表现不俗。包子是三合面的,即高粱、玉米面和一点白面,全是白面吃不起。
包子馅,江宁只调了两种,韭菜粉条馅,茄子豆腐皮馅。包子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方朝阳一口气吃了七个。
江宁尝了一个也很满意,就派方朝阳给陈大娘送了八个,人家是师傅,得验收一下徒弟的成果。
据方朝阳回来说,陈大娘尝了包子后,十分满意,对大家说,江宁是教过的最有天赋的徒弟,还夸江宁说,有文化的人就是不一样,连蒸包子都学得比别人快。
第一天晚饭是包子,第二天是捞面,第三天是饺子。连着吃了三天后,来江宁这儿帮忙的知青变多了。
一到饭点,大家都睁着亮晶晶的眼睛望着江宁。
江宁现在越发喜欢保管员这个工作,不但发挥他的所长,还有不少空闲时间,江宁也不溜号,但他可以用工作时间干点私活,他找了木头自己打制家具,光案板就弄了两个,一大一小,一方一圆,大的用来揉面擀面条,小的用来切菜。
除此之外,他还自己做凳子,以后家里吃饭,再也不用坐桶上了。
江宁在保管室干了一段时间后,颇得民心。大伙对他评价极高,说他聪明能干又靠谱,对人和气。
陈大山在观察了江宁几天后,终于放心地把第二把钥匙交给了他。第二把钥匙是粮仓的,这个无比重要。江宁了解到这点后,再也不说保管员这个职位不重要了。
陈大山慢悠悠地说道:“这粮食是咱们大队的战备粮和来年春播的种子,十分重要。保管员这个位子不是谁都能坐的,一般得是村里人品好,大伙信得过的人当。大家都信得过你,你要好好干。”
其实陈家的族人还打过保管员的主意,陈大山觉得这样做会引起大家的非议,坚决让江宁当保管员。
江宁接过粮库的钥匙后,就叫过陈壮和陈大山还有其他村民来帮忙,再次清点一下粮食的斤数,并一一记录在册。
他查看了一下粮食,便说道:“天旱太久,一旦下雨怕会下连阴雨,我建议趁着天晴,再把粮食晒一晒,我正好把仓库消消毒。”
陈大山觉得当初粮食都是彻底晒干了才入库的,现在翻晒,工作量太大,有些不太想同意。
江宁说道:“队里要是不方便出劳动力,我自己找人慢慢晒吧,一天晒一点,总会晒完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陈大山考虑片刻道,说道:“现在大家正在锄田,我抽不出多少人给你。”
江宁说:“有多少算多少。”
最终,陈大山抽调出了二十多个女同志给江宁。江宁也很满意,大娘婶子嫂子地叫着。
这些妇女也很喜欢跟江宁在一起干活,人家小伙长得俊,嘴还甜。比她们家那个老货好太多了。
次日清晨,江宁从家里拎了两桶自己熬的金银花茶过来,这是给大伙喝的。
等到大家伙到齐时,江宁已经把粮仓外面的地面打扫干净,大家一边说笑,一边开始干活。粮食是一囤一囤的晒。今天只晒了三囤粮食,早上晒,晚上收。收工前,江宁在大家的见证下,把粮食收到粮仓,盖好盖子,封好,再锁上门。
第二天,重复着昨天的动作。
这期间,江宁还趁机把粮仓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洒上生石灰消毒,还堵上了五六个老鼠洞。
江宁工作时晒粮,回家晒泥砖。粮食入库时,他家的泥砖也堆了满满一屋子。
他看着满屋的泥砖,一脸地满足。再过些日子就可以盖房子了。
晒完粮食的第三天,天就下起了雨。
干渴已久的大地贪婪地吸着水份。干涸的河沟水渠也在拼命地充实着自己。
整个刘家河大队的人高兴得要疯了,先是孩子们跑到雨里嬉笑打闹,滚得跟泥猪似的。接着大人们也加入进去,有的男人直接在雨里洗头洗澡。村子里到处是一片欢声笑语。
久旱逢甘霖,不愧是人生四大喜之一。
江宁被感染得也跟着笑。
下雨的日子不用下田,村民们冒雨串门,聚在一起说说闲话打打牌。
江宁这两样都不太喜欢。他想看看书,家里没有。没办法,他就反复地读原主从家里带来的那几本旧书。其中有一本是《资本论》第二卷 ,江宁以前没读过,现在一读,不禁感慨:马大爷不愧是马大爷,把资本家的本质早看透了。只有打过工的人才能读懂《资本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