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当完美太子(75)
燕王喜不是个英明的君主,他唯一的优点是昏聩到连忌惮儿子的心都没生出来。否则一个昏君搭配一个贤良太子,分分钟上演太子被废。
即便燕王喜没收拾自己儿子,胆小的他也非常乐于把燕丹往各国送去为质。
常年的质子生活让燕丹接触不到什么君王教育,虽然,他爹也教不了他什么。
燕丹在外只能靠自学,而且因为当质子的时间极长,大部分时候都是靠自学的。不过在他国的土地上,指望能弄到多少名家著作阅读,那就是个笑话了。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回国之后的燕丹也没有太多的良师能够辅导他。毕竟燕国也就那样,顶多吸引二流人才。
纵观先秦历史就会发现,贤名的太子可真多啊。但是为什么,这些贤名的太子好像都不太聪明呢?
原因很简单,对太子这个生物来说,养名是最不需要脑子的操作了。没有什么政治智慧也能养出贤名来,毕竟只要你足够礼贤下士,大家就会夸赞你。
所以燕丹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也就不奇怪了。
比如……
面对秦国列兵易水与代地对峙的局面,原本在这件事里没有戏份的燕国先慌了。最慌的要数太子丹,他真情实感地在担心秦国是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说句实在话,以燕国的军事实力,秦国打你就打你了,还要找借口搞突袭?
燕国莫非以为自己是赵楚魏吗?
赵国有代地铁骑,楚国有大将项燕,魏国曾经有魏武卒,他燕国有什么?已经死去多年的苏秦?
别太荒谬。
秦王政本就没有真的要打代地的想法,无论上一世还是这一世。上一世顶多是屯兵代地防备代王赵嘉,这一世更是纯纯做戏糊弄人。
如果燕国的探子行业足够厉害,或许都能打探到这支驻军的真实底细。他们不是什么悍勇的强兵,其实是拉来凑数的那种。
很不幸的是,燕国不仅没有探子,他们在统计学经验上也颇为欠缺。
扶苏可太喜欢他继位之后鼓励术数家发展,最后术他们总结出来的统计之法了。
靠着它,大秦不需要冒着风险安插奸细,也可以从细微处推算出一座城池、一个军营里具体有多少人。
敌方会小心翼翼地掩藏自己的粮草运输和户籍名册,但他们不会太在意人类生活产生的垃圾等物品,更想不到有人能通过这些反向推算营中人数。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代社会的有心人如果想知道一个足不出户的家庭到底住了几口人,只要看他们家丢出来的厨余垃圾就好了。
正常做菜的人家麻烦一点,如果是爱点外卖的那种家庭,数外卖盒子可比分析厨余垃圾的成分和比例简单得多。
扶苏将统计法教给了巴清的商队,商队在六国行走几乎不被设防。于是他们甚至都不需要去查看分辨起来难度高的垃圾,光看没人遮掩的东西就行了。
比如,守在城门外数每日进出人数、走街串巷预估每个区域住了多少人,大致估算城中人流量。
六国藏着掖着的户数,就这么被商队统计出来,送到了秦王政案前。
扶苏之前正头疼自己不记得六国的户数,如今难题迎刃而解,不得不感叹诸子百家每一家都有它的本事。
治国不该只听一家之言。
有用的都弄来,每一家只取部分采纳,这样君王才不会反被百家钳制。
说回燕国。
燕丹没有搞清楚秦军的虚实,但这也不重要了。他只需要看到他想要的,然后做出他想做的就行。
在行动之前,燕丹倒也不是谁都没请教、什么准备都没做的。
他先详细打听了代地的情况。
据说武安君李牧至今没有下落,有人称其被秦国软禁了。此事不知真假,不过代地新建的赵国确实没有异动,仿佛投鼠忌器一样不敢和秦军交战。
这让燕丹心头更加惶恐,于是他去找了大臣商议该当如何。
燕丹认为:
“秦国恐怕真的抓住了李牧将军,否则人不会平白无故没了踪迹。”
赵国上下都相信了李牧被郭开放走这件事,哪怕赵国被灭之后郭开“为了活命”选择事秦,大家也没有怀疑。
因为李牧要是真的死了,秦国一定不吝于公布这件事,好打击代军的士气。
但秦国没有,说明人可能还活着。
只是软禁一代名将说出去不好听,也容易激起代地的反抗。所以秦国选择了密而不发,和代地维持表面和平。
燕丹觉得自己的逻辑十分完美:
“既然赵国那边不敢轻举妄动,秦军就很有可能腾出手来攻燕。”
秦国手里有李牧,李牧在一天,代军就不敢攻秦。那么列阵在易水的大军闲着也是闲着,打一打燕国就顺理成章了嘛。
燕国臣子听完,认为这个分析有一定的可信度。
“那太子意欲何为?”
燕丹没有直说自己的想法,他先问先生们有没有什么好的主意。
臣子提议:
“可以联合齐楚魏,合纵抗秦。”
四国里就他们燕国军事实力最差,届时秦国想必也不会放着心腹大患不打,先打最弱的燕国。
这一招既可以增加盟友数量,又能祸水东引。合纵还是当年他们燕国国相苏秦玩剩下的,简直堪称完美。
但是燕丹说:
“我觉得不行,万一秦国就是要先打最弱的燕国呢?你们赌得起吗?”
臣子:……
燕丹又说:
“而且合纵总是失败,各国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我读史书,发现有时候六国约好了合纵攻秦,最后竟然只有一两国发兵,其他国家都假装没有这回事。我信不过齐魏。”
是的,这种出尔反尔的事情,齐魏都干过。最后被架在那里不尴不尬独自对抗秦军的,就是冤大头楚国。
燕丹还说:
“何况合纵不一定能解燃眉之急,传讯去和各国商议需要时间、各国调兵也需要时间。等一切准备好,或许燕国都已经为暴秦所灭。”
这就很尴尬了,主要是秦国灭韩灭赵,灭得也太快了。
最后太子丹告诉了众人他的绝妙主意,保证高效快速,一击必中。
他说:“六国如今国力大减,盖因君主大多昏聩,无法领导国家。”
燕国臣子:!!!
这是我们能听的吗?太子你不要忘了,国力大减的还有燕国,你爹正是燕王啊!
燕丹:“秦国不知为何代代出明君,但我不信天佑秦国。明君也是有限的,杀光了明君,剩下的就只有昏君了。”
这是典型的——我打不过你,所以我要把你拉低到和我一个档次,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臣子:“太子的意思是?”
燕丹:“我要派人去刺杀秦王!”
臣子:“……那您考虑过,秦国刚立太子,太子扶苏贤名远播的事情吗?”
这么做能成功的前提是,杀了秦王之后没有明君接班。
上一世这个时间点上长公子扶苏才十一二岁,主少国疑,确实有点用。现在的扶苏已经十七了,还被立为了太子,根基稳固,秦王换人坐也没用啊。
燕丹有他自己的道理:
“太子扶苏仁善,不如秦王政喜兵戈。换他上位,至少能拖延一段时间。而且秦国陷入王位更迭的混乱,短期内也无闲发兵。若我们能趁乱将扶苏也击杀,燕国稳矣。”
臣子们窒息了。
槽点太多,一时间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吐。
首先,仁善的太子扶苏真的不喜兵戈吗?这要打个问号,毕竟他们也不太了解扶苏。
——蠢蠢欲动喜欢御驾亲征的扶苏表示你想多了。
其次,秦王政出事之后,秦国真的会因为动乱暂时停止兴兵吗?别不是一怒之下直接发兵攻燕,为先王报仇吧?
最后,你都刺杀了秦王政了,你还指望秦国再犯同样的错吗?到时候新任秦王一定会被保护得十分严密,根本不给你下手的机会。
先前听太子丹分析合纵分析得头头是道,大家还当太子有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