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贾赦超能苟(69)
苏丞相道:“臣觉得此法甚妥。”
司徒硫和周骏誉差点憋出内伤。原以为贾赦是个难缠的,没想到这贾敬也是个损人不利己的浑人。知道平安州系和京营系的将领胜出无望了,干脆推个不相干的人,两边谁也别想占便宜。
其实满朝文武大多数是不相信贾敬所言的什么‘不囿于门户之见’,所哟普高调子只是托词,大多数人想法和司徒硫一样,贾敬这人就是损,忒损。我争不来的谁也别想要,送给旁人都不给你。
且不管各人心思,这件事最终就这么定下来。因为钱益年实在是个好人选。自本朝立国以来,勋贵人家占了太多武将要职,兵权越来越集中是个隐患。这个时候有人提出打破壁垒,至少在致和帝本人那里是会得到支持的。
自上而下的支持,加上几乎全部文官和部分武将附议,这件事就这么尘埃落定。
颁了圣旨,吏部也出了任命文书派人一并加急送往江南。
回到上书房后,致和帝打发了其他人问戴权:“朕交代你的事办得怎样了?”
戴权道:“回皇上,自得了皇上吩咐,奴婢就盯着长宁宫,六皇子虽然也时常入宫请安,但是与周贵妃说话时并不避讳宫人。”
以前司徒硫十分小心,表现出一副无心权势的样子,但上一回致和帝用两江总督试探群臣和诸皇子,司徒硫表现得对武将们过于了解,细想有违和处。
出了司徒岩的事,致和帝心有余悸,以前司徒岩就经常借着请安时机入宫和甄贵妃议事;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致和帝自然会着人留意长宁宫。但是长宁宫表现得极正常,司徒硫入宫请安,也都是正常问候周贵妃饮食起居,并未提及政事,也不避讳宫人。
致和帝揉了揉眉心:“或许是朕误会老六了。”
戴权在一旁没敢说话。
而并未被误会的司徒硫回王府之后忍不住发了一通脾气。书房内,司徒硫和江怀寿分宾主而坐,司徒硫一巴掌重重的拍在书案上:“本王以前只觉得贾赦是个难缠的,没想到贾敬做事也如此阴损。”
到手的两江总督一职就鸡飞蛋打了,难怪司徒硫生气。
江怀寿作为谋士有个优点,就是不一味逢迎拍马,不管好坏,都会直言不讳的分析局势:“这还不是最难受的,史鼎可不是个好糊弄的人,咱们恐怕已经将人得罪了。”
这次硫亲王府谋两江总督一职,明着为史鼎争取,实则用史鼎投石问路。以前史家和荣国府是姻亲,史家算不上司徒硫一派的;但是贾赦掌握荣国府主导权之后,迅速将史鼐得罪了个透,那么史鼎对于硫亲王府而言,是中立势力,也是可以拉拢的对象。
本来比起到手的两江总督和潜在拉拢对象,司徒硫选择前者无可厚非。谁知道贾敬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将这个职位送给了一个文官。
“本王如何不知!可是这一局已经输了,唯有静候下一次时机罢了。”司徒硫叹道。
司徒硫口中的下一次时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但是硫亲王系下一次损失却是如约到来了。
贾珠死于扶灵回乡的途中,哪怕林家忙得焦头烂额,贾敏依旧打发了人去帮衬。等预计送葬的队伍差不多入了江南地界,贾赦便也出发去和送葬队伍汇合,接贾代善灵枢回金陵。
贾赦两兄弟的关系势同水火,但这一回贾赦并没有揶揄贾政。虽然贾赦哪哪儿都瞧不上贾政,但是人家毕竟死了儿子。而且贾珠这个人自幼身子骨就不好,自然没做过什么坏事。他哪怕享受了王氏捞来的好处,也罪不至死吧。
整个扶灵的队伍情绪都不大高,负责的管事见了贾赦,上前拜见后道:“大爷,我们一路南来,本来路上都还顺遂,过了徐州不久,珠公子就病了。我等不敢怠慢,停了赶路寻医问药,谁知还是没将珠公子救过来。”
贾赦叹了口气,道:“人已经去了,就多劝二爷节哀吧。”贾赦觉得贾珠除了身体本来就不好,抵抗力弱外,是不是也没出过远门,在旅途上病了,没了一定能恢复的信心,求生意志低,所有有此结局。不过不管怎么猜测,人都没了,还是早日入土为安吧。
谁知贾政恰巧进来,听见这话,怒道:“贾恩侯,你说得容易,若是换了琏儿,节哀的话你能如此轻巧的说出口!”
贾赦蹭地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举了拳头,到底看在贾政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份上放了下来:“我已经送了一个瑚儿!再说,贾珠身子为何如此弱,你不如去问你那在牢里的婆娘!你执意要为父亲扶灵,我有没有劝过你贾珠体弱,贾宝玉年幼,莫要勉强!贾政,你什么时候才能学会不要什么都怨别人,也反省反省自己?枉你以读书人自居,连吾日三省吾身的道理也不明白。”
贾政愣愣的站在那里,看着贾赦离去的背影,怔愣了片刻,终于失声痛哭。
等到了金陵,贾赦让贾政自己拿主意,是直接将贾珠葬在祖坟,还是先回京通知贾母。最终贾政还是决定就此将贾珠安葬。
荣国公的下葬仪式也不能简慢,又是吹打又是诵经的,还要等着金陵的族人和其他亲友上门致哀,如此过大半个月,贾代善终于风光大葬;甚至当日还有一个嫡亲孙子陪他入藏了贾家祖坟。
自此,这位出身公爵之家,自己建功无数,甚至死后都牵连出无数事来的传奇人物入土为安。
而这时候,正好让钱益年暂代两江总督的圣旨传到苏州府。
这于江南局势而言乃是一等一的大事,不过次日便传入金陵。贾赦知道关于两江总督一职的争夺落下帷幕,那么接下里,便是拉周骏誉下马了。
贾代善下葬之后,贾赦并未急着回京城,而是将远离朝堂的戏份做足,留下守灵。
而此时,扬州一地的巡按工作已经完成。巡按团扬州分组按约定将彻查结果交给另两个组审查之后,第一批送入京城。
致和帝翻看了盐政衙门清晰明了的账目,和三司加户部一起送上来的查抄岩亲王府、王子腾府的账目做对比,当场发了脾气:明明可以清晰明白几个表格记录完整的账目,你们偏偏送上来一大叠。户部亲自参阅了还故意做此糊涂账,是不是想糊弄朕!
第44章
“把周骏誉给朕传来!”戴权在上书房外服侍的时候, 听见致和帝带着怒气的声音。
这哪还敢有丁点儿怠慢啊?戴权忙道:“皇上息怒,奴婢这就去。”
“等等,将苏丞相和负责岩亲王案的三司总揽也传来。”致和帝又补充道。
戴权应是, 忙出来点了好几个小太监分头去传话, 自己入内给致和帝倒茶顺气。
做了几十年皇帝的人已经鲜少生气了;或者反过来说, 一国之君,每日面对的大小事务无数, 若是一个易怒的性子, 早将自己气死了, 也当不了几十年的皇帝。
正是因此, 致和帝一旦动怒, 便意味着事情颇大, 戴权不敢怠慢。
等众人都到了上书房, 致和帝直接将两份账本扔在诸位大人眼前:“各位卿家觉得那份账目清晰明白。”
苏丞相先接过两本账本翻看,只略看了一眼,先是心中觉得其中一份账目令人耳目一新, 接着又觉得难怪皇上生气。然后苏丞相便把账本传递给了下首的刑部尚书。
其实关于扬州那份账本既新颖又明晰,苏丞相倒是想仔细看看, 但是一人一人的这么传阅下去, 总不能让皇上等着。因而苏丞相只是扫了一眼, 记住了其中关键点。
等两份账本传阅完,各部大人的神色就精彩了。
岩亲王谋逆是大案,虽然京城这份账本是户部盘的, 但是三司官员也都盖了印章啊,现在三司并户部几位大人的脸色都不好看, 其中脸色最难看的要数周骏誉。
都不能等致和帝发问, 周骏誉直接道:“微臣惶恐, 这两份账本自然是两淮盐运衙门的账目更清晰;但是……但是三司查抄岩亲王府、王子腾府的账本是按本朝规矩如实记录的,并无疏漏之处。”
致和帝掀了一下眼皮:“是吗?若是有疏漏,可是你欺君?”
周骏誉利落的就给跪了:“回皇上,臣自入仕以来,为朝廷的事向来尽心尽力,绝无欺君罔上之心。”但是周骏誉可不敢接致和帝的茬,说什么有错漏便是欺君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