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农家子的为官路 (上)(95)

作者:瑞纱 时间:2018-06-22 19:17 标签:种田文 生子 重生 情有独钟

  这没什么不好说的,叶君书指指左边的题道:“那是朋友出的,这是我出的。”
  中年人抚掌,“本老爷倒要看看,这京中荟萃才子,谁能对出这两联。”
  一旁的随从随即恭维道:“我朝文风盛行,名士学子多如繁星,能有出此绝对的学生,定也有能对出下联的优秀人才。”
  “这可不一定。”中年人心情大悦,他站一旁,和叶君书拉扯家常,“两位小兄弟看着面生,应该不是京城人士吧?不知如何称呼?”
  叶君书坦言道:“在下叶君书,这是余茂林,我们乃雍州人士,去年于乡试考取了功名,今来上京是为参加今年会试,以期能有机会为朝廷效犬马之劳。”
  叶君书抒发一番豪情壮志,随即问道:“不知这老爷如何称呼?”
  “老夫姓黄。”中年人抚须道。
  叶君书拱手,“黄老爷。”
  他心想,这位黄老爷一看就气度不凡,不会是微服私访的那位吧?
  不过听说皇宫也有庆典,应该没用空出来才是,也许是哪位皇亲国戚吧。
  不过既然对方要隐瞒身份,那他就装作不知道了,叶君书和对方交谈几句。
  过了一段时间还没有人对出下联,黄老爷似乎有事,就先离开了。
  叶君书觉得守在这个摊子里没什么意义。
  孩子们早就坐不住,结伴离开不知往哪儿玩去了。有大人看着,叶君书放心点。
  他也想去看看这上京的繁华。
  而且他心里抱着个隐晦的想法,元宵节这么隆重热闹,也许阿玙和他的家人也出来游玩了呢!
  到处走走总比一直站在一个地方,遇见的几率大点。
  于是他对余茂林道,“你先看着摊子,我去去就来。”
  余茂林点点头,在没有想出答案之前,他就待在摊子前了!
  叶君书便放心地离开,走之前,鬼使神差的,他将那盏四不像的灯笼提在手上,挤开人群走了出去。
  酒楼包厢里,李家兄弟正对坐着饮茶看热闹。
  乍然看人群皆往一个方向涌去,李长川不由好奇的问一旁的护卫官,“下面是出什么事了吗?”
  护卫官一直陪在厢房,自然不了解下面发生什么,于是他躬身道,“属下去去就来。”
  不多时,侍卫官就回来了,“回侯爷,回公子,有两位书生出了两副对联,至今无人能对得出来,所以人们都聚集在那里看有谁能答得出来。”
  “哦?”李长川饶有兴致,“这么厉害?”如果不是双腿不便利,他还想亲自去看看热闹,于是他看向弟弟,双眼传递信息,“玙哥儿。”
  李玙:“……”
  他站起身,妥协地道:“我去。”
  李长川笑容满面道,“哥哥等你回来告诉我啊!”
  李玙无奈地点头。
  他将放在一边的披风披上,没让人跟随,一个人走出厢房,出了酒楼。
  街市上人群摩肩接踵,戴着面具的李玙似乎也变得不引人注目。
  橙晕的灯光照映在银质面具上,莫名添了几分柔和。
  李玙直接往人群最多的那个摊子过去,一路绕开人流,他走上前去看。
  摊主是个年轻的爷儿,并不是护卫官说的有两个人,或许又个已经走开了吧!
  他默默将两道无人能解的对联记住。
  虽然他是武将世家出身,但才识方面自认还算出彩,而这两联,他一时也想不到对下联,不愧是难倒众人的难题。
  他往人群扫一眼,连自称京城四大才子之一的府尹之子都面有难色,可见其难度。
  李玙看了一会儿,才转身离开。
  太早回去哥哥肯定又要念叨,他干脆先走一圈再回去。
  然而没走多远,就看到一个背对着他站在一个摊位前的身影,十分眼熟。
  李玙顿了顿,随即走过去,疑惑地喊了声,“子舟?”
  叶君书正看着摊主捏泥人呢,突然就听到一声清冽的声音,在吵杂的环境中十分清晰。
  他回过头,只一眼就看到了站在灯火阑珊处的人,身旁来回走过的人仿佛成了背景。
  叶君书露出一个笑容,“阿玙。”
  两人互相凝视着。
  这时,摊位前老汉突然停了手,粗砺着嗓子道:“客人,做好了。”
  叶君书回过头,接过两个泥人,付了钱,然后走向李玙。
  他看了看手中的泥人,若仔细一瞧,这两个泥人一个神似叶君书,一个俏似李玙。
  叶君书想了想,将神似自己的泥人递过去,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给,我把我送给你了。”顿了顿,又道,“唔,我要你……这个。”
  李玙垂眸看了看眼前的泥人,不知怎的,突然耳根子一阵发烫。


第95章 第九十五章
  叶君书承认自己说的话有点暧昧和试探, 但是对上李玙剔透的双眸,他还是懊恼自己有点冲动了,虽然并不后悔。
  他又补上一句:“我这个泥人送给你吧!”
  真挚的眼神,十分正常的语气, 面上扬起和朋友相遇的喜悦笑容。
  一切都十分正常, 李玙却莫名觉得不自在。
  可能是子舟的话让他总觉得怪怪的, 但是似乎又没什么不对。
  李玙接过那个泥人版叶君书,“谢谢。”
  叶君书笑眯眯的走到李玙身边,“阿玙,我们一起逛逛吧?咱们好久没见了, 还以为你早将我这个朋友给忘了呢!”
  叶君书说到后面,变得哀怨极了。
  自搬新家那天匆匆见了一面, 李玙便再无踪迹,可惜他达不到李玙的那个阶级层次,想知道他的事都没途径。很多时候,上面发生了什么, 如果有意掩盖的话,他们平民百姓根本无知无觉。
  今晚能和阿玙遇见,叶君书花了很大的努力才将心中的狂喜压下去,只显露出好友意外相逢的喜悦。
  这座城市那么大,那么多人, 然而冥冥之中,似乎总有一条线将他们系在一起,总能让他们遇见。
  叶君书想, 怪不得有人会感叹有缘千里来相会呢!缘分,真是种奇妙的东西。
  李玙没拒绝。
  两人一同随意走着。
  叶君书看到李玙披着他送的披风,脸上笑意更深,“这披风很衬你。”
  李玙摸了摸肩上的绒毛,“我很喜欢,谢谢。”
  叶君书说道:“阿玙,一直还没对你说,新年快乐,元宵节快乐。”
  “同乐。”
  或许是周围的气氛所染,他觉得自己此刻的心情不错。
  来来往往的人基本都人手提着一个灯笼,而李玙两手空空,叶君书看了看手里的四不像,嗯,这么丑的灯笼,他也送不出手。
  瞅见前面摊子的灯笼品种挺多,还很精致,便带李玙过去,然后道,“你喜欢哪个?”
  基本上在此佳节摆摊挂灯笼的,都很风雅,并不是拿来卖的,而是作为猜灯谜对对子之类的奖品,叶君书扫一眼谜题,对他来说没什么难度,因此很自信的让李玙挑选。
  李玙本想拒绝,但看友人兴致勃勃的模样,到口的话变成了“嗯”。
  他垂眸认真挑选起来,然后指指那盏威武霸气的雄鹰灯笼,“那盏吧。”
  叶君书点头,便问老板,“赢那盏灯笼需要怎么做?”
  摊位老板笑眯眯地答:“猜出这上头的其中三道谜就可以了。”
  简单的谜题已经早早被人取下答完,只剩下十几道颇有难度的题。
  叶君书随意指三题,“一钩新月挂西楼——禾;一月复一月,两月共半边,上有可耕之田,下有中流之川。六口共一室,两口不团圆——用;孤帆一片日边来——旧。”
  摊位老板闻言一乐,连连点头,“这位少爷都答对了,这盏灯笼是你的了。”
  他将那盏飞鹰灯笼递过去,叶君书想了想,“能帮我点上蜡烛吗?”
  “可以。”
  蜡烛点亮后,映照着整个飞鹰更加威武霸气,叶君书接过来递给李玙,然后两人离开摊位往前走。
  河堤上,无数的人停留在岸口,各种各样精致的花灯被放在河面,随着和缓的水流静静流淌。
  整个河面仿佛开满了鲜花,氤氲的烛光将河面染了一层晕光,十分漂亮。
  叶君书和李玙也站在河岸边,寻了一处位置较好的地方一同欣赏这美景。
  叶君书本也想和李玙一起去放河灯,但是考虑到李玙的性子,叶君书本能的觉得他不喜欢这种操作,便没作声。
  “阿玙,你的事情已经解决好了吗?”虽然上次阿玙答应过他,等他把事情处理好后就和自己说,但是叶君书觉得,就这么直白的问,有点唐突,于是便从这个口切入。
  李玙颔首,他记得自己的承诺,所以便没多做隐瞒,“宫里出了点事,不过现在已经解决了。”顿了顿,李玙看向叶君书,“我的身份你应该知道了吧?”
  叶君书将来考科举走仕途,他们总有在正式场合见面的一天,李玙没想过隐瞒身份和他往来。
  叶君书点头,“大概猜出来了。”阿玙的身份并不难猜。
  李玙淡淡道,“这事儿将来你说不定也会知道,皇后娘娘和七皇子惹了陛下震怒,我去周旋了下,后宫之事向来不容外人置喙,你知道就好。”
  李玙并没有说得很详细,他觉得子舟的目光应该放在朝堂之上,那才是他该关注的地方。
  叶君书听到涉及到后宫之事,便知不是他能探听的,便没深问,只说道:“没事就好。”
  李玙犹豫了下,还是道:“我们来往的事,以后还是尽量避着点人吧。”
  “为何?”叶君书讶异道,他有那么见不得人吗?
  “你的仕途还没开始,如果被人知道你和李家交好,容易被打上标签,这样一来,于你的仕途十分不利。”
  说不定还没开始就被他的对家压下去,从此夭折。
  “你是方大人的师弟,这个身份对你的发展才好。”方大人是个纯臣。当权者用得最放心也最器重的,是亲皇派的。那些人才是皇帝真正的心腹。
  “我知道了。”叶君书莞尔。
  他知道李玙是站在朋友的立场上才和他说这些的,叶君书心领。
  但是事实上,他的立场早已确定。更何况,阿玙还是他心系之人,该怎么做,他心里模糊有个想法,只不过现在想这些尚且过早,一切等他考上再说。
  李玙以为他明了自己的意思,点点头,便没在说话。
  他的视线又落到叶君书一直拿着的灯笼上,丑得这么有特色的灯笼,他一早就注意到了,只是顾忌着身份没有问。
  他忍不住想,这么丑的灯笼,难道是子舟喜欢的人做的?才会那么珍惜,片刻不愿离手?
  不过想想也正常,子舟年纪不小了,该议亲了。
  “这是我孩子……咳,弟弟们一起亲手给我做的。”叶君书不自觉挺起胸膛,语气带着骄傲,孩子们对他多有孝心,虽然的确四不像了点,但架不住心意满满啊!
  叶君书见李玙似乎感兴趣,便兴致高昂的和他说道,“我有五个弟弟,你知道的吧?家里我老大,老二是……”
  叶君书说起家里的孩子,那可是有说不完的话题,估计说上个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李玙也不觉得无趣,听得十分认真。
  不知不觉河岸两边的人群渐渐散去,河面上的灯光零零落落,很多河灯的烛火已然熄灭。
  直到带着寒意的夜风吹过,脸上一片冰凉。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