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夫郎靠收租暴富了[种田](124)
闵母听闻笑了起来出声安抚这几个妇人哥夫,反而这几个越说越生气,闵母给几人倒了茶水招呼她们坐下来尝尝点心喝喝茶,这几人看到闵母这个样子都忍不住嗔道:“我们还为你打抱不平,你这丝毫不见焦急的,还是我们越说越上头了。”
“可不是,自从荆行小子成家立业后,这件大事一解决,就没有任何事情再能影响闵妹子了。”
“唉,瞧瞧,我们为我们那个家操心的头发都白了,我们这几个除了闵妹子还是一头黑,其余人都是花白一片了!”一个妇人闻言忍不住感慨起来。
还真的有几人听到她这么说,原本都没有注意到的,闻言都朝几人头上看去,一眼看过去,闵母乌黑秀丽,顿时整整比这些人年轻十来岁,对比起来不要太明显。
闵母:“都这个岁数了,哪里会没有白头发,只是我都把它们给拔掉了。”
“不是说拔了一根会长更多吗?”那妇人道。
闵母笑着道:“没有想那么多,见到了就拔了。”
那妇人又道:“真是羡慕了。”
其他人好笑,“这有什么好羡慕的?”
那妇人看向她,又摸了摸自己头发,“闵妹子说拔就拔,咱这满头的,拔了岂不是成了光头,出家尼姑了!我能不羡慕吗?”
几人都被她这话逗笑。
大家也是看出闵母是真的不在意,几人也不再在意,之后的话题就远说越远。
当然也有很少一部分去村长家打探,看看是不是跟他们传的那样,也有不少人觉得,这村里哪里有县里好,再说荆行办的那个武校又不是招不到学生,怎么会没有钱回村里来生活养牛,估摸着这事还是得甩给闵母。
然而,大家都没有想到,荆行“甩”给了季家,也是,相比闵家,季家离村长家可是近了许多,而且闵母已经又兔子在养了,哪里还有时间来养牛。
荆行买的牛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再加上村长家和季家都是养牛的好手,很少有生病的牛,病死的牛更是没有。
大牛拉来配.种,一两年之间又有十来头小牛出生,越养牛越多,出生的小牛需要更加细心的照顾,当时就有两只小牛出身时还是看着健康的很,当在一次夜里就病了,后面很快就死了。
论小牛的精细,还得是季家,他们当初那只牛就是从小牛开始养起的,所以两家商量着就把照顾小牛这个事交给了季阿姆,但这是个操心的活,所以村长家也十分厚道,季阿姆养活多少小牛,这小牛以后卖出去就分他六成。
就这样,两家都是懂理明理的人,出了什么事情都是和和气气商量着来,要是真有什么大事,马汉子还可以赶着牛车去县里找荆行他们。
荆行也不是真的什么事情都不管,无论是家里闵母养的兔子,还是村长和季家养的牛,他会把各个方面的事情都想好,防得就是那些难搞的事情。
虽说养牛是最赚钱的,但是闵母的兔子也不能小觑,大家都看着闵家兔子时不时就一牛车一牛车的往外拉,谁也不知道这些兔子给闵母赚了多少钱,但以村里一只价格来算的话,闵母和启家真的是发了啊!
第95章
五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 足够让一个村,一个镇发展起来。
五年的时间整个万家村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不仅每家都有了牛车,而且不少人家都重新修整了房子, 只要凡是见过万家村的发展都要忍不住感叹一番。
自从村里最大的兔、牛养殖场建立起来后, 在这几年里, 两个养殖场地方都越来越大,伙计是越分越细, 村里勤劳的年轻人也被两大养殖场雇佣了不少。
原本家家以种田为主的,只是想着若是能被闵家和村长家做伙计, 能给家里增加一项收入, 减轻一些分担,但他们从来没有想到, 儿子姑娘每月的钱会超过他们半年的收入,成为他们家顶梁柱。
也可以看出,闵家和村长家这边的两个养殖场有多挣钱。
村里不少人像闵家和村长家这般, 攒了攒钱, 把旁边的山咬牙一买,开始养起了鸡,朱屠户家更是受到启发, 买了两个山头, 养起来猪。
当然, 这些林林散散起来的养殖户,也没有“老大”打压,随着一年又一年, 也逐渐壮大起来。
老村长对村里这些变化都很是欣慰高兴,他年纪也大了, 在他手里能让村子的乡亲父老都吃的更好穿的更好,这就是他最大的心愿,如今都一一实现,每年几个村开会的时候,老村长都是最得瑟的那一个。
几个村子大家都是兄弟,能帮就帮,其他几个村长又是有心请教,派了村里几个年轻勤快的小伙子来万家村学习。
几个老村长每次来开会都老羡慕万家村了,可以说这一切发展的这么好,变化这么大,全都是靠闵家荆行小汉子。
老村长得瑟的不行,把几个老村长气的不行,要不是他们都住着拐杖了,还真想把这个老家伙打一顿,又时不时就惋惜,这个荆行怎么就不是自己村的呢?!
村里因为荆行而改变,县里和镇上更是变化之大,荆行在县里开了开了两个厂,一个毛皮和一个毛笔,毛皮能走大众路线,也能走精奢,买家线路广,而另外一个毛笔厂,荆行则是从一开始就走的高奢路线,讲的就是论一根上好毛笔能被拍出多少钱来。
因为“季”氏毛笔从外观、书写、耐用、舒服这几个方面都经过精细打磨,这让“季”氏毛笔一出来就很受大家喜欢,由于供不应求,往往一只笔能被拍出天价来。
古代除了最多的农民,第二多的就是读书人,不少书生求到荆行这边来,委婉的说了自己的诉求,想让“季”氏毛笔再更多一些,毛笔的价格也降一降,要不然,他们这些读书人根本用不起。
荆行自己是有一套规则的,从古至今,大家都用毛笔,不仅是镇里,县里都有十几个做毛笔的小作坊,它们有大有小,它们是一家人的生存之计,他这次为了建这个笔厂,接触了不少这方面,尤其古代看中技术,都是传给自家人,要是自家人都跟阿斗一样扶不起来,那就是收徒,传给徒弟,荆行不能,也不会砸啦别人的饭碗,所以他这边的毛笔都是限制数额,而且都是往外很远的城镇出售,像比如京城。
不仅毛笔,荆行手里的毛皮厂以及与钱大家一起开办的布厂都是往外卖的多,甚至还有会照顾自己城镇这边的商人,怎么说大家都是老乡,更甚至外面传着这么一句话——“惹人千万别惹荣福人,因为你惹的并不是一个人。”
这句话还得是从荆行和钱大家一起去经商的时候说起,这一次最主要的就是布厂做出来的与“鸿韵锦”一模一样的绸缎来,并以县名为名,称之为“荣福锦”,荣福锦的数量之大到让钱大家准备亲自出去售卖,钱大家觉得荆行自然要走经商这条路,他又十分喜欢荆行这个小辈,所以很是愿意教他一些经商之道,这次出去还邀请了荆行一同前往。
荆行知道此次去的地方并不是很远,而且事情也并不复杂,荆行点头同意,并且想带上季福一同。
钱大家笑着同意,感叹荆行和小夫郎的感情好。
在镇里要是像荆行这边有能力的人,无论是身边还是周围的人都会忍不住给这样的人身边塞人,一般都不会拒绝,所以县里经商的人身边伺候的人都会有那么一两个,他们有钱,养的起,而且这些送来的哥儿姑娘的都十分好看,还把他们伺候的舒服了,为什么不要呢?
然而,荆行这边就难弄很多,无论是当初武校开校收学生这事,或者是在经商上对上,还是在塞人这方面,都是难搞的很,而且荆行也不像那些商人一样要面子,从来不会把一些东西看的太重,那些不被他放在眼里的就会被视若无物。
有些人想求荆行什么事情,不少人就走了这路子,这姑娘哥儿可是花容月貌,但结果就是闵家闭门谢客,人都没有见到,还触了荆行的霉头。
但也不乏真带脑子上门想托荆行办事的,送的礼物之前便让自己夫人去打探了一番荆行喜欢什么,荆行那个小夫郎喜欢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