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厨神[快穿](59)
张小白起了个大早,给李慕雪做了早饭之后自己也吃了一点,近来他准备在江渚城里开一家食肆,店铺已经盘好了,在园林的仆役里挑了几个勤快的年轻人就准备开张营业,李慕雪对这个颇有微词,但这是张小白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虽然李慕雪能挣钱,身家还越来越厚,但一个家里不应该只指望着一个人挣钱,要是家里实在忙不开也就算了,但那么大一个园林里养着上百号仆役,张小白每天闲得很,想做点事情再正常不过了。
李慕雪也没有办法,只能同意,张小白也不想把所有精力都花在外面,不准备做得太大,一个小食肆刚刚好。
江渚城里多的是客商往来,酒楼食肆的生意都很好做,城东开了家新食肆的消息传出去之后,除了爱好探店的资深吃货有点反应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水花,张小白挑了个适合开张的日子,就这么开门营业起来了。
食肆不同于酒楼,不需要什么好听的名字,大多是些什么王二小吃,张三食肆一类的,张小白也没多出格,打了个李家食肆的招牌,又因为江渚城里的李家食肆也有两三间,还在招牌后面落了城东的款儿,于是这家小食肆对外的名头就成了“城东那个李家食肆”,相当有烟火气。
第一天开业,按例是要打点折的,张小白一大早起来就是忙活这个,他做的是四色小点,两种甜口的一个是玫瑰糖浆混牛乳的花卷,一个是板栗馅糖饼,咸味的是鹅油烧麦,鹅油香润,入口滑腻,配合糯米的清甜和时令菌菇特有的滋味,吃起来层次感十足,还有牛乳烤制的松仁小饼,又香又脆,都做成一口一个的大小。
这四样小点的价格都打了对折,可以一份四样,也可以单卖,点心本身就是江渚城里卖得比较好的吃食,商人上路大多喜欢携带一些,刚出锅的小点香气飘出很远,刚开张还没多久就有人溜溜达达地过来问价。
张小白现在的面具是个妙龄女郎,换成别家老板娘也许不在意这些,但张小白其实有些不大愿意招呼人,店里的仆役便自觉上前笑脸迎人,那问价的是个商队里的护卫,走南闯北的也是个知价人,一问就知道这价格是真打了对折没掺水的,知道是新店开业,也没占便宜,掏钱买了两大包甜口的小点,又拿了一份鹅油烧麦边走边吃。
鹅油吃多了会腻,但做成烧麦就不一样了,烧麦的面皮劲道,内里是糯米和菌菇拌的馅料,咬一口鲜得人眼睛都亮了,那护卫吃了几个烧麦,纸袋里就见了底,再叼一只花卷尝了尝,立刻就被这玫瑰和牛乳混合起来的香甜面食给迷住了。
酒香不怕巷子深,吃食香也是一样的道理,那护卫走后不久又有人循香而来,城东的店铺都是定价比较贵的,这里的常客大多也不缺钱,那客人好咸,买了两样咸点,先吃了一个松仁小饼,立刻点了点头,“你们家这饼子做得好,就是小了点。”
伙计连忙笑道:“我们老板娘说,这种饼子做大了吃起来不方便,会掉渣,做小一点吃着脆脆的,左右咱们也是论斤重卖的。”
客人点点头,“是这个理。”
说着又尝了尝鹅油烧麦,松仁小饼虽然滋味不错,但更像是孩子吃的零嘴,他兴趣不大,这鹅油烧麦却又不同,面点的手艺是精巧工,从面皮到内馅都是学问,光看卖相就很不错,薄薄的能看到糯米馅的烧麦皮,咬一口下去鹅油香气立刻蔓延上来,糯米和菌菇的配比正好,和面皮的口感混在一起,多一分嫌油腻,少一分不香润。
那客人吃完一个烧麦,脸色顿时舒缓开了,看到平时不大吃的甜点也来了些兴趣,让人一份称三斤,他就算不吃,家里的孩子也可以吃。
伙计连忙给他称了带走。
一个上午的时间,张小白做的小点就都卖光了,还有不少回头客,其中就有那个买了两份甜点打包回家的客人,那客人是世家出身,却没有术法天赋,整日纵情享乐,因为人品不错,反而在江渚城的吃货圈子里有了不小的名头,但凡江渚城的酒楼食肆开业,总要请一请这位来点评,被他点评过不错的店铺身价都会高一点。
这客人可不是会在路边随便买点东西打包回家的主,见到他带着糕点纸袋走在路上,相识的人都要问一问,没多久吃货圈子里就传开了,周九爷吃过城东那家新开的李家食肆了,甚至打了包带走!
不少吃货赶早去买,尝过之后都觉得你周爷还是你周爷,果然是天字一号的好舌头,也有的吃货来得迟了,闻着空气里弥留的香气扼腕痛惜,别的也就算了,这鹅油烧麦的味道可真是霸道啊。
第57章 我在异世当厨子(15)
江渚城知名老饕周九爷最近心情不错, 说起来他这辈子其实没经历过多少烦心的事,测不出术法天赋时他也就不到十岁,转过年父亲做了家主, 就更没人给他气受了,凡人命短,就算用天材地宝养着也最多能活个百十岁, 所以他从小就过得挺舒心。
作为一个富贵闲人, 周九爷每天都要出去转转, 吃些新鲜, 江渚城是个好地方,更是厨界的证道之地,别管在外头有多大的名声, 能在江渚城里把招牌打出去, 那才叫本事,偌大一个江渚城每天有人开业, 每天有人关门,所以撞上一个平平无奇的新店, 来了点兴致尝一尝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李家食肆从里到外都很普通, 地方不大,甚至没有供客人堂食的地方,四五个伙计, 摆出来几样点心吃食, 周九爷尝了尝,多年老饕生涯立刻给他提醒:滋味足,是个有真本事的人家。
然而也就到此为止了, 点心这种东西看的还是配比, 那么多笼点心也不是一个人忙得过来的, 原料和面火候步骤多着呢,有一步出了点差错口味就会有细微的不同,周九爷还是最喜欢城西那家的面食,每一笼都是老板精心做的,卖得贵,但是吃着舒心,于是等他想起来城东那家滋味不错的新店时,已经是三天过去了。
老饕的爱相当现实,那么多美食在后面排着队等着,独宠一家是不可能的,谁家都有个局限,卖面食的做不出正餐的滋味,卖正餐的也有招牌菜和普通菜之分,那新店点心做得好,周九爷立刻就认定店是卖点心的,今日一早打从城东路过,他忽然想起那鹅油烧麦的滋味了,便转了个巷子准备去买点来吃。
人还没进巷子,就被一种奇特的香气给勾住了,那香气似乎是多种味道糅杂在一起的,却不冲突,肉食的霸道和米饭的纯香融在一起,勾得人肚子咕噜,立刻就升起一种原始的冲动:干饭!
一进巷子,周九爷就更震惊了,那巷子墙角下坐着的一排熟脸不是那些经常和他一起探店的老饕吗?举凡像他这样能无忧无虑享受美食人生的,最次也是个富商纨绔,怎么落到在墙角扒饭了?
见到他,一排老饕也很是欣喜,美食这种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分享出去才是最快活的,有个五十来岁的老饕连忙朝周九爷摆手,“老九你快排队去吧!排完咱们再说话!”
周九爷这才注意到这新店外头排队的人实在不少,他站的那位置刚好到队尾,甚至还不是饭点,前面就排了二十多个人,都快顶出巷子了。
李家食肆开张也就三天,头一天关店早,只卖了些点心吃食,第二天卖的是汤面,香香辣辣的臊子浇在白生生的面上,还滋滋冒油,配着几样青瓜花生的小菜,那香味足足传出几个巷子,第三天开张,卖的却是一份一份的正餐,拢共十来样菜,都是做好了放在盆里的,客人自带碗碟来盛,一个人只卖三荤两素,大部分人都是盛了带回家去,那坐在墙角的一排其实是各自买了几样菜,在一起拼着吃的。
排了半晌队,轮到周九爷时十个盆里空了八个,也没得选了,用店里的碗碟盛了两份菜一份饭,一回头就见那群老饕正朝他招手,周九爷其实没打算过去,可面前的菜勾得他肚子直打鸣,犹豫了一下也就蹲了过去。
几个老饕见到他碟子里的菜,顿时很惊喜:“甜汁烧鸡和鲜鱼糕竟然也能剩下,来,老九,我用两块油豆腐换你一片鱼糕一块烧鸡。”
立刻就有人谴责:“你可闭嘴吧,油豆腐……最多换两个春卷儿,不能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