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寻坡[种田](215)
来到海城七年的时间,即便是读大学的时候,两个人也没有长时间的分别,黎阳此时心里万般的不舍。
没想到黎阳会在大庭广众下做出这么亲密的动作,谭帅愣了一下,配合他微微弯腰,仗着自己高,低头亲了亲黎阳的侧脸,喟叹一般说道:“快点回来,要不然我忍不住想给你加次数。”
黎阳心里那点酸涩立刻没了,一把拎起自己的两个包,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谭厂长,我在学习之余会按时报告进度,请您放心。”
谭帅磨了磨牙,“如果你在床上这么硬气就好了。”
黎阳“嗖”的一下转身,头也不回的挥挥手,和另外几个人一起上了飞机。
虽然看不到,但谭帅和黎家人还是等到了飞机起飞之后才离开。
离开机场,谭帅没有立刻回去,先带黄立安去医院,检查没事后,拍拍他的屁股让他上车。
在车上,黄立安从书包里拿出来一张纸,嘴里嘟囔个不停。
谭帅看车的时候顺便看了一眼,发现是黎阳写的,立刻伸手扯过来,随手塞到口袋里。
黄立安抢不过来,但是背下来了,并不担心,保证似的对谭帅道:“我答应阳阳哥了,一定会做到。”
谭帅哼了一声,没再说啥。
连续几天晚上都被折腾,黎阳缺觉缺的厉害,一觉从B市睡到了德国的柏林,睁眼就已经是异国他乡。
铅灰色的天空下,天气有些阴冷,黎阳他们五个人出了机场,就遇到了前来接应的孙浩和陈泽默。
陈泽默十分高兴,握着黎阳的手半天没撒开,“终于来了,一直在等你。”
也不知道是来的急还是咋的,陈泽默穿的很单薄,手跟冰块一样凉,黎阳把自己的手套脱下来给他暖和,陈泽默不客气的带上,缩着肩膀打了个喷嚏,被黎阳推着上了出租车。
车上,黎阳五个人好奇的向外看个不停,早来他们一年的孙浩介绍路过的建筑,只是他脸色不太好,时不时就咳嗽几声。
“是不是感冒了?”黎阳关心的问道。
“他应该去看医生。”陈泽默突然插嘴说道:“他生病很久了,每天还要学习和打工。”
黎阳吓了一跳,“没钱了吗,这种情况你们往回打电话,厂子里会汇款过来。”
“不是,不是没钱……”孙浩摇头,吞吞吐吐的道:“我怕耽误时间,只是咳嗽两声,不碍事。”
因为是在车上,黎阳也没有多说什么,等到了地方,看到一片绿色的花园,几个人精神一震,一路的疲劳仿佛轻了几分。
陈泽默带路,绕过花园和水池,来到了地下室。
地下室里面比外面还冷呢,黎阳也是一脸意外,“是生活费不够吗?”
“不是。”陈泽默说的很痛快,“住在这是为了省钱省时间。”
在不断追问下,黎阳才知道,他们可以选择租在离市中心远点的地方,但是每天要坐公交往来,住在市里的地下室,房租便宜不说,还省了公交车月票钱。
厂子里的生活费是固定的,省下的钱他们可以自由支配,给自己买东西或者留给家里,没人过问。
虽然住的地方不好,但陈泽默和孙浩都没有怨言。
等听了地下室周围的房子的租赁价格,黎阳自己心里也忍不住想,住这里挺好的……
想归想,黎阳还记得正事,从行李里面拿出钱来,让孙浩立刻去看医生,他和另外四个人得赶紧去学校和银行办理各种手续。
到德国的第一天晚上,黎阳和另外六个人在地下室度过。
学校的宿舍申请要排队,短时间内不可能,黎阳等人也面临着出去租房子的境地。
等所有事情办理妥当了,黎阳开始找房子、租房子、搬家、熟悉环境,虽然还没有入学,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
虽然黎阳顶着农机厂学习的名头来,厂子里给生活费,但黎旭在B市按照汇率换了几万马克,谭帅也给了很多,黎阳手里有大笔的钱,根本用不了,他想过阵子就汇回国。
他刚升起这个念头,往国内打电话报平安时,谭帅就说了,不要想着再汇钱回来,他会再打过去,来来回回浪费的只有手续费。
黎阳也给许琰老师打了电话,对方昨天又熬夜做实验,说一句话打三个呵欠。
七个人报的是不同的学校,有两个人去了慕尼黑,黎阳和徐国华他们五个住在一起,因为学的东西差不多,平时有问题可以相互探讨,这样的日子好像又回到了大学的时候。
明明住在一起,黎阳也很少见到孙浩,陈泽默说他一直在打工,黎阳这才知道为啥每次通电话他都碰巧不在。
仔细了解一下才知道,在这里孙浩打工一个小时能挣十三马克左右,相当于国内五十块钱左右,一天就算干八个小时都能收入四百块钱,而农机厂现在的技术员工资加上福利补贴和住房补助一个月六七百块钱。
打两天工相当于在国内时一个月的收入,孙浩家里并不是多宽裕,所以才这样拼命。
这就是发达国家啊,众人心里忍不住感叹。
徐国华都忍不住心动了,他问陈泽默,“陈哥你从来不出去打工吗?”
“我就在打工啊。”陈泽默扬了扬手里的书册,“我做题,他们付钱。”
黎阳一眼就看出来那上面都是数学题,而书册上印刷着他们大学数学系的字样,原来这份工是帮人做作业……
除了这个,他偶尔还会参加一些报纸和杂志上的数学比赛,奖金也不少。这些都是徐露露帮忙找的,陈泽默自己不太懂得这些。
提到徐露露,陈泽默才想起来,自己好像欠了她好多顿饭,正好黎阳来了,叫上她一起吃了个饭。
在异国他乡遇到校友,黎阳也十分高兴,好几年没见,徐露露并没有太大变化,问黎阳德语学的怎么样,在这里有什么不懂的事情可以找她。
短暂的相聚之后又再分开,不管怎么样,在这陌生的地方遇到熟悉的人都让人心情愉快。
新房子带着个地下室,黎阳早就想好了,趁着还没开学,几个人一起把地下室布置成了小型的实验室。
看黎阳零零碎碎的买东西,陈泽默高兴之余忍不住问道:“这钱厂子给报销吗?”
黎阳顿了一下,斩钉截铁的道:“报!”
“太好了!”陈泽默赶紧把自己想要买机器告诉给黎阳,他早就寻摸好了,黎阳点头之后,就高高兴兴的一起走了。
早在几年前,第一台逆变器就在德国出现了,陈泽默手里有几个旧的,黎阳又买回来另外几个型号的,放在地下室里全都拆开,对比他们自己的构思,一点一点的研究。
初创期的东西最有意思,没有太多人提供研究思路,可以天马行空的想象,然后实验,虽然大多数的时候都失败,每个过程都很重要。
地下室的器材越来越多,黎阳满足的同时也有点心疼,尤其是每次看银行卡余额的时候。
作者有话要说:
第141章
四月份, 黎阳入学,海城农机厂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大部分技术员离开厂子, 和农机厂的产品分配在全国各地的农机站, 谭帅也不例外。
几个人之中,黎阳的德语是最好的, 但是开学之后, 他听课都特别费劲,往往一句话只能零星听到几个单词, 其他人更是艰难,几个人上课好好听,课后猛补听力。
不但黎阳他们有语言上的困扰, 刚被聘任的教授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这位卡尔教授德语有些生硬,经常蹦出几句英语和俄语,然后用绿色的眼睛注视着学生们,希望黎阳他们能理解他的意思。
不知道别人怎么样,黎阳反正不理解。
关于锻炼语言能力, 黎阳有个小窍门, 那就是每天去蹭课。
徐露露教给他们的方法就是多听, 多读, 多看, 多说。
黎阳每天把自己专业内容捋明白了, 就去听车辆工程相关专业的课,学校授课是开放式的, 不是本专业的学生也随便听, 只要听的够多, 耳朵熟了,再上课就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