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49)
情场如战场。
只要当你不爱这个人,一心只想着钓凯子,清楚明白供需关系的时候,才能够玩转战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只有三枝桃花,人人都想得到。
最终,新帝还是把一捧桃花都送给了姬簪,确立了她宠冠六宫的地位。其他人,都一并低调的以“选侍”之名入了宫。
简单来说就是,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是我都要。
新帝的后宫前所未有的热闹了。
真正怀孕了的刘皇后,隐忍着的双手环抱孕肚,坐在西窗下,沉默不语。她终于还是下了决断,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下去了!
“去,把马文给我叫来。”
司礼监的二马,哥哥叫马文,弟弟叫马武,父母取义文武全才,不想他俩最终都入了宫当起了奴才。
与此同时。
新帝的外家陈家,也在接到了宫中太监“周海娃”的提示后,血气上涌,一时冲动的杀入了宫中。
“为了一个还未入宫就已爬上龙床、不知廉耻的贱人,陛下就可以置自己的生母于不顾了吗?”
“我可怜的大娘啊,一入宫门,阴阳永隔,你让娘怎么活啊,怎么活。”
“皇帝舅舅真的要如此不念旧情了吗?”
新帝还没有来得及怎么享受他新入的美人们呢,就先一步遭受到了极品亲戚的打击,闹了个鸡飞狗跳,甚嚣尘上。
内官监的掌印太监周海娃,成为了这场闹剧的第一个牺牲者,他还什么都不知道呢,就被人从值房的床上扒了起来,据说东厂的人冲进去的时候,他连裤子都没有来得及穿上。
新帝在无为殿内,再次召见了池宁。
不用怀疑,他就是觉得是池宁搞死了周海娃,他叫池宁来,也只是想警告敲打一番,让他意识到,哪怕选婚做的再好,他也是不可能这么快再升一级的。事实上,池宁从地方守备太监调回京城,竟然只是平调,这本身就已经像是一种变相的降级了。
“看来内官监要换一个新掌印了,你作为内官监的总-理事太监,有什么好的推荐人选呢?”
池宁自然也是有备而来:“蜀地守备太监俞星垂,忠允清识,可堪此任。”
俞星垂,别名仙仙。
是池宁的二师兄。
第31章 努力当爹三十一天
“如果朕没有记错的话,仙仙也是你师父张精忠的弟子吧?”
师父给起名起的太好,也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都不需要别人怎么用心记他们师兄弟的名字,随便一提就可以记忆犹新。
池宁倒也没想着否认,甚至他就是在有意让新帝注意到他与二师兄之间这点联系的。如果新帝真的不知道“临江仙”,他还要想办法让他明白呢:“是的,仙仙是我的二师兄,天和年间就去了蜀地任守备太监。”
“他在任三年,兢兢业业,克勤克俭。”
“与蜀地左右布政使、总督、巡抚互相配合协调,赢得了上下一致的交口称赞。”
简单来说,就是仙仙是个长袖善舞的人精,他最厉害的战绩是,可以同时和两个互为不死不休的死敌的人当朋友,并且这两个人还都知道彼此的存在。池宁至今都没想明白他二师兄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一点,反正就池宁浅薄的人生阅历都看,旁人只可能因为莫名其妙的理由讨厌他,很少会这么有志一同的表达喜欢。
蜀地是静王的封地,只听到这么一层关系,就已经让新帝有些坐立不安。
新帝以前也知道俞星垂在蜀地当守备太监,可莫名的今天这么一联想,就觉得不能再任由静王和镇南一派加深联系了。不管仙仙能不能回京,他肯定是不能再在蜀地做下去。
可……
其他有守备的重要行省也基本都有藩王或者驻军,不管是谁,只要俞星垂去了,他就有本事和对方拉上关系,迅速成为亲密兄弟。
这样的人物真的太危险了。
这么一想,好像确实是把俞星垂调回京城,放在本就已经是他们师兄弟地盘的内官监里要最为安全。资源重叠,总好过让他们继续广交朋友。
俞星垂和池宁不同,虽然他俩都是守备太监,但不同地方的守备,不仅品级不同,江湖地位也会有所不同。
好比池宁之前去的江左,说的好听叫龙兴之地,也就是闻氏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时的老家,说的难听点,要不是闻氏起源于此,这破地方不要说妄想成为一省了,成为一个城市都会被人嫌弃不够大气。总体来说,就是穷穷的,在有朝廷的多番政策倾斜和照拂的情况下,依旧有点扶不起来的那种穷。
池宁去江左,就是百分百的发配养老模式。
但俞星垂去蜀地,这个天府之国,军事要塞,那就完全是另外一种含义了。这才是被外放的太监眼中真正的肥缺,说是去当土皇帝一点都不为过。
这也是新帝如此忌惮静王的原因之一,蜀地真的太重要又太微妙了。
蜀地的守备太监一旦调回京城,都已经不是潜规则了,而是明文规定,至少升半级,也就是说十二监或者其他厂司必须给俞星垂腾出个地方来。这就是一尊大佛,也是池宁师父张精忠能为二徒弟安排的最好出路,按照张太监当年的战略布局,俞星垂回来后,就可以直接拿下御马监掌印太监的位置,乃至兼任三大营的提督。
以及是的,俞星垂会武,是宦官群体里难得的武力值爆表、又从仙气飘渺的外貌上很难看出来的类型。扮猪吃老虎,是他最喜欢干的事情。
专治各种不服。
俞星垂最初的发展定位,是天和帝未来的生命保障。可惜,他还没能从蜀地镀完金回来,天和帝已经没有什么生命可以被保护了。
总之,推荐俞星垂接任内官监,是一件合情合理,甚至有点屈才的事情。
虽然新帝内心已经认可了池宁的提议,但他还是要问池宁:“那你把你的师兄推荐给朕,是何居心?”
这和你自荐当内官监的掌印,又有什么区别呢?
“《韩非子》讲《吕氏春秋》中有云,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陛下问臣的是,谁适合当内官监的掌印,又不是问谁是臣的师兄。臣正是因为心中坦荡,才会举荐俞星垂,只因他确有才干,是最适合的人,臣不会因为他是臣的师兄,就避嫌不提。臣今日敢举贤不避亲,便是不怕遭人非议,也不惧与人雄辩。”
池宁当年是下死命读过书的,在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上,总能做到有理有据,师出有名。他站在那里,就是一股子正气凌然。
这套辩术算是比较简单的阳谋了,突出的就是一个正大光明,问心无愧。
新帝明明对池宁带有偏见,都被说服了。
无为殿内,久久再没有说话的声音。新帝不知道在想什么,池宁的打算是敌不动我不动,反正就这么耗着呗,看谁能够耗过谁。
新帝其实挺简单的,他就是由此联想到了一些前朝的事情,消化了一下,就试着再次问池宁:“哦?那朕怎么没见你推荐过与你有仇的人?”
宛如一个杠精。
“因为与臣有仇的人,一般都已经在牢里了啊,”池宁就知道新帝会这么问,也早已经准备好了说辞,“这等愚蠢又无用之人,又怎么能推荐给陛下呢?”
“也不是所有人都被关起来了吧?”新帝至今都没有发现,他们谈话的节奏已经被池宁悄然掌握,主动权与被动权被置换了问题。在这样的场景下,不管他再问出任何问题,都已经不再能够成为为难池宁的问题。
- 共177页:
- 上一页
- 第49页
- 下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