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家的现代小相公 下(274)
孟如清有时忙不能及时过来,两个小家伙就坐凳子上默默掉眼泪,然后喊了唐阿叔来,说能不能去给他们煮两碗面,他们要想死爹爹鸟,要挂鸟,最后的愿望就是西一碗面,带两斤猪肉三个煎蛋的的那一种。
左相夫人瞧着他们小手臂肥得一节一节的,睡得小脸通红,不由笑道:“他们两刚出生那会儿我去瞧过,那时候也没见着这么胖。”
孟如清笑了笑:“孩子胃口好。”顿顿的都能吃好几碗。
以前方子晨和赵哥儿还控制着些,来了这里,后头几个厨娘是牟足劲儿的给他们做吃的,老江给两个孩子看,说没啥事,一点都不积食,秦恒煊便交代了,孩子想吃就吃。
这会儿不得更肥了。
“赵哥儿怀着他们的时候,方小子就到处的找东西给他补,这两孩子也是身子骨好,这一整天的到处在跑,军区里都要被这两小家伙踏平了,也没见着他们喊累。”
左相夫人说:“怀胎本就不易,特别是两个,赵哥儿那段时间可遭老大罪了,不过即使大着肚子,我也没见着他歇。”
“娘,”孟如清看着她:“你想说什么?”
“赵哥儿他娘······”
这人欺负过方子晨,嫌他小地方来的。
这事儿孟如清自是知道,先头还想着回京会会她。
“他娘是他娘,赵哥儿是赵哥儿。”孟如清实话道:“这是个很勤快的孩子,我挺喜欢他的。”
左相夫人松了口气:“这就好,方子晨宠他宠得很,我就是怕你过去了他跟着你不亲近,你又见他对赵哥儿好,怕是心里不得劲,我虽是晓得你不是这样的人,可这些话不说,我总是不放心。”她顿了一下,又道:“我看方小子性子是好的,但有些事儿说不准,他愿不愿认你,我也说不清,若是不愿······”
见着孟如清脸刹时白了,她心里也不是滋味,可有些话得说:“清哥儿,咱做父母的,旁的都不求,就想着孩子好好的就行,他若是怨你,不愿回来,你也别做啥傻事,你不能总想着儿子,不替煊儿想一想,他这些年过的也不容易。”
没了孩子,孟如清不好受,可秦恒煊亦是如此,所有人都在关心孟如清嚎啕痛哭,却没有人发现他无声的难过。
他自责,痛苦,却还要想尽办法强撑着去照顾因丧子之痛而精神崩溃的孟如清,维系这个
二十年的痛苦,少有人问及,更从未自己提起。
孟如清难能不知道,便是知道他心里才更是愧疚,他点了点头:“娘,我知道的。”
一月初,秦恒煊领着二十秦家兵,四辆马车,一路疾行,往涸洲出发。
别说秦老夫人和左相夫人舍不得,就是那些小兵们都不舍。
第427章
滚滚蛋蛋在军营里,整天跑来跑去,见着人也不怕,这个叔叔那个伯伯一通乱喊,军营里是热热闹闹,这一走,大家觉得都不习惯了。
出发前夕秦老夫人塞给孟如清一个小箱子,里头全是票子、房契,地契。
“娘,这是······”
“帮我给子晨。”秦老夫人说:“这是见面礼,他要是喜欢,你就告诉他我还有很多,只要他回来,我就全送给他。”
秦恒煊眼尖,拿了张地契出来:“娘,这是京郊护国寺旁那庄子的地契吧?”
秦老夫人看了一眼,点头道:“是啊!”
“当年我跟你要,你说那是你陪嫁,要留着做念想,不高兴给我。”
连着儿子都不给,倒是舍得给孙子。
秦恒煊心里是酸溜溜的。
“你懂什么。”秦老夫人道:“都给你了我拿什么哄孙子?他这些年跟着赵哥儿养三个孩子,不知道多辛苦,我给他点你都要眼红啊!”
“那哪能啊!”秦恒煊急忙道:“他是我儿子,我的都是他的。”
……
张泉派了禁卫军先行回涸洲通报。
赵哥儿收到信时还在安溪县。
山还未炸,实地考察了近一个多来月,初步规划了九个方案,经过大家合计,最后排除掉了八个。
海边风大,雾气重,方子晨裹着大棉袄领着几个对周边海域比较熟悉的渔夫在巡查,中午刚回到岸上,赵哥儿兴冲冲跑过来,一张盘似的圆脸上止不住的激动。
“夫君,夫君。”他高兴得直囔。
方子晨戳他脸:“干嘛?捡着银子了?”
赵哥儿:“不是,是乖仔和滚蛋要回来了。”
“什么?”这下方子晨也高兴了:“什么时候回来?今天吗?我可想那臭小子了。”
赵哥儿也很是高兴,这信是月初那会儿从那边送回来的,马车要慢些:“估计还有八九天。”
方子晨当下就急吼吼:“那我们快回去吧!”
赵哥儿略微蹙起眉:“那这边的事儿怎么办?”
“急不来。”方子晨拦住他肩膀带他往回走:“过年后再来吧!”
方案虽是定下来了,但大工程,这会儿都要入年了,招工定是也会有人来,但还是让大家先过个团圆年吧!
两人先头住在临海的小村里,一回到住的地,赵哥儿就迫不及待的收拾东西:“周哥儿之前来信了,说溱洲那边的小商又来进货了,不过这次要的量多,问能不能给个最低价。”
外头走商的多,消息灵通又传得快,先头他们在上阳那边卖货,上阳离溱洲远得很,这会儿溱洲商人都晓得了,可见泡面和红薯粉传得广了。
也不奇怪,到底是新鲜的东西。
外头走商的一进上阳,马车都刚停下来,就有老百姓上前来问话。
“你们是涸洲来的吗?卖泡面不?”
“有没有红薯粉?”
“卫生纸有没有?我上次买那两沓用用完了,这几天蹲茅房都不得劲了。”
一听不是涸洲商队,是溱洲来的,但人是买玉器的。
哦,那算了,没啥子兴趣。
看他们大失所望,一来二去的多了,外头商人便也晓得了。
“红薯粉?是个啥?老哥你能仔细说说吗?”
几个跑商的听着上阳那边的老百姓对着红薯粉和泡面是夸了又夸,夸了又夸,打听清楚,跑商们回来一琢磨,就想着进些货拿回溱洲卖试试。
溱洲这边离涸洲近,又正好的天冷,家家户户炒菜都少做了,这年头老百姓多是用的猪油,一冷就结油了,听上阳那边人说这红薯粉跟着骨头汤炖,那滋味也是顶呱呱。
虽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做生意的得胆子大,可先头大家也不敢拿太多,就想着弄个几百斤的回去看看。
后头自是好卖了,都没两天就卖光了。
这些商贩寻常做的就是把南边的东西卖到北边去,把北边的东西卖到南边去,赚个差价,不多,大商户瞧不起,像着上阳那边做生意的,晓得这泡面、宣纸好卖,但路途实在是远,走一趟,想赚得多,就得高价卖出去,可太高了,人也不愿买啊!来返就得是三来月,马拉着货光吃草也不行,那马料也贵,一趟赚个一百两百的,人觉得不值当跑,这点银子看不上眼。
可小商户做生意难,赚的都是辛苦钱,每次跑一趟也不过赚个几十或百来两,自是愿意跑的。
第一次卖得好,大家心里有谱了,这会儿就想多进些,拿到淋江洲那边去卖,宣纸、卫生纸,牛肉干啥的都要。
几个厂最近都卖了好些出去了,这是个兆头,之后怕是会有更多商户跑来,等水路通了,恐怕大商都要来,赵哥儿让着下头几个厂多多存些货,不然年节那会儿怕是不够卖。
“可以啊!”方子晨说。
赵哥儿看他:“那该给多少价?”
方子晨想都没想:“四十文。”
这个价合理。
先头他们一斤六十八文,溱洲不比上阳,但想来一斤五六十文还有有人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