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家的现代小相公 下(255)
知道吉洲那边还没打起来,方子晨不那么急着赶路了,天天跟着赵哥儿黏黏糊糊,你侬我侬,要不就是去逗逗溜溜,要不是想刘叔刘婶,溜溜还想和乖仔去呢!不过到底是想家,跟着周哥儿回来了。
去时那货装了几米高,回来却只见了一车板,空空荡荡,一入涸洲地界,老百姓们瞧见了,立时奔走相告。
大人回来了,大人回来了。
这方大人这才出去多久啊!那么多车货竟然都卖完了。
……
今儿天气好,老王头正在红薯地里挖最后一批红薯,也不多,今儿大儿媳要跟他来,他就没让,往年这月份地里的红薯早就挖完了,不过今年家里大儿子跟着大人出去了,二儿子和小儿子又在红薯厂里工作,地里的活儿就他和两个儿媳干,自是慢一些。
家家户户也是如此,可没人怨,晚就晚些,没啥,这会儿也还没下霜,红薯埋地里也坏不了,今年老天爷怜着他们百姓,霜都没下得那么快,因此也不用赶。
不然下了霜,地里的红薯怕是要坏。
今年红薯结得大个,泥土湿,红薯往地里扎得老深,挖起来都要比以前费力些,这大冷天的,老王头却是冒着一头汗。
累的。
可他脸上却是一派喜悦轻松。
累些但日子有盼头,大家便也不觉得累,相反是一身劲儿都使不完,哪里像以前,那会儿累死累活的,但却是吃都吃不饱,活着就是受苦受累,死了才算是享福。
如今不一样咯,日子好着呢!
这会儿正忙活着,石哥儿哼哧哼哧的从远处的田埂上跑过来,一边跑一边喊。
“爷爷,爷爷。”
“哎,你怎么来了。”老王头看他一头汗,手里还抓着一块糖,也没太在意,以为是儿媳给他买的,等他到跟前了想给他擦汗,一抬手满是泥,只得撩起衣角给他擦:“跑那么快干啥,要是摔着了可怎么是好。”
“奶奶叫你回”石哥儿说:“爹回来了。”
“啥?”老王头不淡定了:“真是你爹回来了?”
“是啊!”石哥儿举着糖给他看:“这糖就是爹爹买回来的,爷爷吃。”
是王达从上阳那边带回来的,是好货,甜滋滋的,一点儿都不苦,就是贵了些,不过赵哥儿给他们发的工钱多,又难得出来一趟,王达咬咬牙还是买了些,有饴糖,有头绳,有颜色很是鲜艳的料子。
家里人可是都看花眼了。
老王头听了这话,脸上立刻就愁了,没高兴,旁边地头也有几个正在做活儿的妇人听见了,围了过来。
众人脸上满是忐忑:“村长,是不是货卖得不好?”
不怪大家会这么问。
刘叔和刘婶子住村里,平日闲时都爱和大家唠唠嗑,上次村长问刘叔方大人这次带多少货出去。
这没啥不能说的,刘叔便道:“应该有十来车吧,我们红薯厂听周哥儿说装了六车货,平详村那边也装了六车。”
大家一听呼吸都困难。
十来车,那得卖到啥时候啊!
然后红薯厂出货那天,大家都去看了,因为红薯粉不怎么重,垒得老高,整整六车,没一两个月的,怕是卖不完,更何况还有其他的货。
这会儿出去刚三个多月就回来了——大家便下意识的觉得怕是卖不动,因此才早早回来了。
老王头挑起箩筐,说:“我先回去看看。”
“村长,我们跟你一起去。”大家都忧心着呢!哪里还有心思去挖红薯。
老王头挑着百来斤的红薯依旧健步如飞,刚到院门口,就听见家里头热热闹闹的。
“这外头的料子可真是好看,这上头绣的咋花啊?”
“听大人说是牡丹。”
“牡丹?啥子花咧?没听说过,不过真漂亮。”
一看王达脸色,老王头就松了口气。
王达过去帮忙卸红薯:“爹。”
老王头急切问:“回来了,怎么这么快,大人货都卖完了吗?”
王达笑着说:“都卖完了。”
“十六车货都卖完了?”老王头说:“那六车纸也卖完了?”
王达:“嗯!”
“这······”有一妇人道:“咋卖这么快啊?”
王达就说了。
能不快吗?
那泡面人是几包十几包的买,红薯粉也是十几斤的买,能不快?泡面第一天就卖了几车,后头那更是不得了,老百姓们直接抢起来了。
那纸也不用说,几个书院是半车半车的买,外头人那是出手都大方,哪里像他们啊!红薯粉虽是也好吃,可谁家是一次就买十来斤的?都是馋得顶不住了,才几天几天去买些回来,也不是大家都能来上一碗,就整一盘,当菜一样吃,毕竟一斤三十文呢!
他们自己就是这般,外头人再有钱,也不可能天天的买啊!大家便觉得六车红薯粉,怎么的也得几个月才能卖得完。
这会儿一听,个个张大了嘴:“他们都抢着买啊?”
“可不,后头来的买不着,还要打起来呢!”王达说。
“我的乖乖,一斤三十文,一下就买十来斤的,他们不心疼啊!”
“错了错了。”王达说:“不是一斤三十文。”
“那是多少?二十文?”如此卖得快那也说得过去了。
妇人正这般想,王达说:“二十文?哪里是二十文,是六十八文。”
王家整个院子直接安静了。
过了好一会儿,老王头声音发颤,说:“六,六十八文?那,那能卖出去?”话一出口,他就反应过来了,刚他家老大都说了,人抢着买呢!还卖不出去?
可六十八文一斤啊!
他都不敢想,白日梦都不敢这么做的,先前周管事卖他们一斤三十文,老王头就晓得这恐怕是最低的价了,拿外头去应该贵一些,可老王头觉得顶破天也就四十来文,虽是好吃,但再贵些,恐怕就不值当得买了,结果,他们大人卖一斤六十八文,还不够卖。
王达知道他们想的什么,当下道:“上阳那边同我们这边不一样,那边是真真富裕,街上老百姓都是穿的锦衣,打扮得可好看可富贵了,比我们镇上那些老爷还像老爷,我都没敢瞧,而且听说就一碟青菜,客栈里能卖三百文一碟。”
有人都要呼吸不上来了,觉得天方夜谭一样,不可思议得很:“真的假的啊!”
“婶子我骗你干嘛?”王达说:“大人这次还带了卫生纸去,这卫生纸是拿来上茅房的。”他比划了一下:“这么高,大人一沓卖九十文。”
这要是在涸洲卖能卖得出去吗?
以后如何现在是不清楚,但这会铁定卖不出去,九十文不是小数目,卖天菜也不过赚个十几来文,山上木条多了去了,即使木条没有,那树叶,玉米芯总有吧!再不济不是还有手指?谁真舍得花银子买这种东西啊!
外头人当真是舍得。
见着王家大儿媳手里的布料,几个妇人直接是挪不开眼了。
“这也是外头带回来的?”
“嗯!”
“哎呦,可真是好看哦,我就从没见过这般的,这颜色可真亮,多少银子啊?”
“五百文。”
“······”
这王家小子怎么出去一趟,回来就总说话吓人呢!
大家在老王头家坐了一下午,村里人晓得他回来了,也过来打探消息,听王达说外头的事,听着听着,不由心生向往。
也羡慕起王达来,为啥?
因为老王头一家可是招待过方大人的,那会儿挖河道,王家人也是积极配合,王达能在厂里头做个小管事,自是方夫郎的意思。
王达这遭出去,算是见世面,张见识了,估计工钱也没少,不然怎么能带这么多东西回来,吃的穿的用的都有,有些他们都没见过。
红薯粉能卖出去就好,大家都高兴,听了半天,傍晚了才起身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