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 上(312)
而考试内容又是如此复杂,涉及文体如此之多,且文章又是千人百面,有平奇虚实繁简浓淡之异,同考官们纵使都是神人,也不可能保质保量的按时阅遍全部试卷。
所以经过上百年的变通之后,考官们渐渐形成了一种默契,阅卷只重头场七篇八股文,对于后面的两场,只需文字通顺,没有错别字即可。
为什么会只重八股呢?
因为这是一种格式极为严格的文体,对于考官来说,比较易于把握其对错优劣。所以它能大大提高阅卷速度,便于评判试卷的合适与否,使所有试卷都能如期一一阅过,且将考官的主观因素降到最低,从而保证官吏选拔考试的严肃性与公正性。
比如说,八股文的文体规定,开篇破题只能用两句,如用两句话都没破解出题意,或虽破解出题意,所用句子却超过了两句。
或破题未能扼题之旨,肖题之神;或者破题中涉及孔孟等圣贤之名,而未用代字,这篇文章便不合式,可以不取。
后面的内容便可直接不看。
之后的“承题”、“原题”、“起讲”、“入题”等每一股,都有严格的格式和章法的要求,对了错了,一目了然,绝无争议。
只要其中一股出了毛病,便可废黜此卷,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基本上,通过这种完全不需动脑子的方法,便可剔除一大半的考卷。
对于剩下小半全篇合式者,再看其是否做到了起承转合,文脉是否清晰,层次是否清楚。这些方面做得好,同考官便可加上批语,推荐给二位主考最后定夺。
所以,虽然其刻板程式、束缚僵化为人诟病,也确实是使考生只能亦步亦趋,不敢逾闲半步。
但正因为其对起、承、转、合,都有着严格的规定,甚至在字数和句数上也有严格的规定,这才使同考官可以一目了然的检校每份试卷,大大节省了主观思考的时间,提高了阅卷效率,且增加了阅卷的客观性,将考官的主观因素降到最低,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考生的权益,使真正优秀者可以获取功名。
乃是在这个时代里,最客观,最公正的取才之道!
如何写好八股文,那是需要经年累月的苦读,千锤百炼的训练才行,现在这时候再想提高水平,已经太晚了。
在这种时候,前辈名师们主要是向考生传授写作中应该避免的问题,诸如需回避御名庙讳,不许自叙门地之类,总要避免这些大意失荆州才是。
总体来说,会试要比之前的任何一道考试都要严格许多,但也有不严格的,那就是对考生的字体要求不高。
因为所有的考卷都会被专人誊写成一样的字迹,只要你把字写清楚了,就不会影响成绩,会试也是如此。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笔端庄好字没用了,因为在殿试时,将采用现场阅卷的方式,不必誊写,只要字写不好,就别想进二甲,入翰林了,你说一笔好字重要不重要?
许攸的字是不错的,他对自己的字体有信心,但是他没去考!
原因很简单,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在考前参加文会的时候,贪嘴吃了一点醉蟹,然后闹了肚子!
连拉带吐,还发了热,他就没去成!
温润恍然大悟,怪不得一开始说什么“酸臭味”的,这是嫉妒了啊?
信纸很厚,温润继续往下看,却发现京城出了大事!
原来许攸没去会试,心灰意冷,本来就打算再住上三年,再去会试一把,反正家里供得起他。
可是就在会试的第六天,突然就有了变故。
第219章 三个孩子
有人说会试考题提前泄露,朝廷为此,将贡院给围了起来!
几千举子困在贡院里,事情大条了!
温润也倒吸一口凉气,这考题泄露,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古代科举的严格,比现代的高考还严重。
写信的时候,许攸很庆幸,自己病了!
温润心说你是得庆幸,这要是被圈在里头了,可就惨了。
写信回来的时候,那些举子们还困在贡院里不得出来,兵丁围着贡院,水泄不通,一只苍蝇都飞不过去。
等到送信的人走了,这事儿还没完呢!
温润看过了心,倒是不担心许攸了,这家伙命好啊。
许老太爷回来了:“看过了信吧?”
“看过了,他命好,您不用担心啦!”温润笑着道:“这也是运气的一种。”
“是啊,这要是被困在里头,我这可得急死了!”许老太爷道:“不考就不考吧,你那天说得对,登天梯哪儿那么容易?他不考就不考吧,改成三年之后考,实在不行,就回来……。”
估计是许老太爷吓着了,自古这科场泄题的事情,就没好下场,甚至每一次都会出人命。
许老太爷就这么一个儿子,哪怕有了孙子也不行,还是儿子重要。
温润觉得此事太大,就没说出去,不过京中的风声还是飘了过来。
不过温润没那个时间,秋收了。
今年秋收不同以往,温润很重视,分红的那点钱,都用来收购粮食了。
一直到秋收之后,温润看着满当当的粮仓,以及县城里也满当当的粮食,终于舒了口气。
他去县城还帮许家秋收了一把,存了一半的粮食在家,又卖了一半的粮食给官府。
欧震大人很满意,许家毕竟是当地最大的地主,粮食多多。
秋收没几天,竟然又是雷雨天,下的雨还不小,赶上这天温润给自己休了个假,看着外面的电闪雷鸣,不由得跟陈旭道:“这今年是什么天气啊?这雷雨天也太多了点。”
“是啊,这都秋收了,怎么还有雷雨天呢?”陈旭也很纳闷:“而且今年的雷雨天气,的确是多了一些,该不是有什么翻江龙吧?”
“少迷信啊!”温润哭笑不得的摸了摸他的头:“这天气就这样了,不是什么翻江龙,哪儿有翻江龙啊!”
“我听人说,这是由翻江龙在闹腾,故而雷雨不断。”陈旭摸着下巴,看着外面哗哗的大雨:“我……唉?;老爷,你看那边!”
俩人正在竹亭上,欣赏雨景呢,结果陈旭看到那边有人来了。
一队人马,骑着马过来的,大雨中飞奔。
此时天色以晚,黄昏时分,雨天一线,这队人马在雨中飞奔,很明显,是有急事。
温润也看了过去:“这是……王珺的人马?”
他记得王珺的旗帜:“他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
“有急事吧?”陈旭赶紧下了竹楼:“快开门!”
“让人烧热水!”这大雨天的飞奔回来,人都浇透了。
不泡个热水澡,很容易着凉的,何况这些人很多。
老王家大门打开没多久,王珺就到了。
这次他带了五十几个人,还有女眷在内。
进门的时候,温润都看傻眼了:“怎么还有女子?”
“进来再说!”王珺将温润拉进了屋里头。
不止有女子,还有孩子!
进了房间之后,王珺带着三个妇人,这三个妇人,一个领着一七八岁的小姑娘,一个抱着一个襁褓,还有一个领着东西。
王珺怀里抱着一五六岁的小男孩儿,这三个孩子打扮普普通通,但是温润看得出来,这三个孩子养的不错。
“这……?”温润皱了皱眉头:“应该不是你的孩子吧?”
年岁对不上,他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孩子。
“胡说八道什么呢?”王珺哭笑不得的道:“这是贵人家的孩子,托付给咱们家,要视如己出。”
温润愣了一下:“贵人家的孩子?”
“是,贵人家的孩子,这个八岁,这个五岁,这个三个月,你记得给他找个乳母喂养,此事不能声张。”王珺道:“因为莲花坳人少,故而才选了这里。”
温润想了想:“原来如此,没事的,留在这里吧,家里不缺这口吃的。”
“不能只给吃的,还要教养他们。”王珺道:“这三个孩子,比我的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