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侯爷的七年科举五年开封之路(168)
将两人送回宫中以后,赵珏才骑着马带着庞昱归家,一路上赵珏脑袋窝在庞昱的颈脖处,不开心的说道,“哼,说今天是陪我的。”
没错,等两人独处了,赵珏开始硬核撒娇!
“好啦,好啦,我错了。”庞昱也不挣扎,直接躺平,在某人面前,任何的狡辩都是无力的,是苍白的!
还不如老老实实呢,只是这躺平速度过□□速,赵珏那表情一僵,郁闷的说道,“你没诚意!”
“要怎么才算有诚意呢?”庞昱无辜的仰起头来望着对方问道。
赵珏也不客气,空出来一只手,轻轻点了点自己的脸颊。
看到这个,庞昱差点给笑死,不过他还是忍住了,勾住赵珏的脖子,一旁的侍卫都扭头不去看,主要是看了怕被王爷打死。
第121章
对于庞昱的安抚, 赵珏还是很满意的,除了两人表明心意后那段时间,庞昱都很主动的撩发他, 可后来成亲以后,这个男人,居然就矜持了!
难得才能让他主动一回,他自然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送到嘴边的肉,傻子才会撒嘴!
庞昱的免不了腰酸背痛, 这就是为什么他不主动的原因, 开玩笑,他不主动都这样了,主动怕不是要死。
想当初碰一下就耳朵红红的纯情少男!还给他啊!
过完了七夕节,汴京城就稍微热度褪去,因为接下来是中元节, 要说热闹也挺热闹的,就是卖的大部分不是阳间的玩意。
既然创新, 那必须是追求时髦,庞昱有一支一条龙服务,要不是古代不流行火葬,他还能卖各种造型的骨灰盒呢。
那种骨灰盒一年都不可能卖出去一个, 唯有那些在外乡横死的, 才会被烧掉装入盒中,上面还会放上此人画像, 万一有人认识呢。
这种没有人收尸的, 赵珏专门建了一座大院, 用来摆放, 每年都有医学院的学生来此祭拜,特别是中元节,烧纸钱供奉食物,那都是基本操作,每人一炷香,比那寺庙都要来的旺盛。
因为这里放的骨灰,之前一个个都是他们的大体老师。
是为了医学院外科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所以来扫墓,那是医学院基本操作,也表示医学院不会忘记这些人所作的贡献。
街道上,不光的棺材铺子才卖那些东西,有点手艺的,也会做一些出来卖钱,特别是那些做的栩栩如生的大宅院,都是烧给先人的首选,其次就是扎的纸人,也很受欢迎。
百姓家如此,在皇家也一样,一般时候,是不允许烧纸钱之类的存在的。
赵珏也没什么好祭拜的,他爹没见过,娘亲也是难产没了的,需要祭拜,还剩下他先去的三哥三嫂和小太子,在家祭拜了一下。
逝者已逝,他已经没了当初的伤心,只是有些感叹,现在的生活比以前都要好了,偏偏他们都看不到了。
特别是他那少年老成的小太子侄儿,去的太早了,外面的好东西没怎么吃过,中规中矩的长到十岁就没了。
若是当年那侄儿还活着,哦,也没后面什么刘氏李氏的事,他嫂嫂也不会郁郁寡欢,人没了精气神,很容易就不行了。
如今他也有了想要珍重的人,他也会珍惜现在的生活,希望他哥早日投胎,他家就别来了,毕竟无论是他还是胖头鱼,都生不出来。
而且那种吵人又粘人的小东西,他一点都不想要,偶尔出现的庞飞嬿都很烦人了,赵珏一点都不行喜欢其他人占据庞昱的只注意力。
或许是从小没有爹娘的后遗症吧,小的时候不喜欢别人不注意自己,差一点就歪到十万八千里去了,好在连续做了个梦,将自己吓醒,又养了个崽,有了责任心。
这不,崽养着养着,就成了自己媳妇了。
稳赚不赔!
几年前的汴京城百姓,也没想过会过上这般富足的好日子,是赵珏和庞昱大开工厂,让百姓无论男女都有工作。
只要是勤奋刻苦,就没有会饿肚子的。
住着舒心的大房子,可比以前寄人篱下要好的多,大宋钱庄也可以贷款,当年汴京城刚刚改建刚完成的时候,一部分普通住宅区给的价格很低,那都是给百姓优惠的价格,像之前城外征用土地的百姓,除了等同面积的房子,还有银子可以领取,只需要拿上当初签的契约证明就可以。
所以如今汴京城多了一堆的房东,虽然没了自己的土地,却在城中多了好几套房,除了自己住,还可以出租出去。
随着来汴京城讨生活的人越来越多,房子基本都租了出去。
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进入工厂上班的,如今汴京城好些工厂都已经满员了,除非工厂扩建,否则不会招工。
早先的时候招揽的全是本地人,说起来就是知根知底,有什么问题也比较好调查。
为了普查人口,小官家登基后就派人下去准备,只是进行的一点都不顺利。
许多地方的绅豪,家中都藏了不少仆从,这些人都是没有户籍的,也就是不用缴税。
随便一个藏个几十人,那本朝的朝臣家中也有不少,这才是为什么进行会这么不顺利的原因。
到是这次借着细作的事,将汴京城里的各个府邸里的人都查了一遍,找出了不少,之前瞒报的人,呵呵,被找到后,这些府邸罚钱不算,人数众多的,直接降职。
每一个品级住的宅子,那都是有规定的,降职了就得搬出去!
没户口的人也都被带走,既没有卖身契,怎么能留在这里,说什么家生子,呸,仆从的孩子就一定要做仆从吗?
敢说出生就是仆从的,直接按拐子算,要知道这宋刑统针对拐子,可是很严厉的,特别是这种知情还为之的,罪加一等,弄不好直接丢官的节奏。
这还只是汴京城,去了外面,怕不是更多,不过锦衣卫已经在各地开设分卫,因为他们是要追查细作的案子,那些当官的宅子,都要一个个的调查过去,说不定还能给国库创收呢。
进展是缓慢了一些,那些被放出来的仆从很是迷茫,他们没有身份,没有上过什么学,会是就是伺候人的活。
锦衣卫按照统一的指示,全部送入学校,一律全部先扫盲。
他们也不过是受害者,祖辈也是这么过来的,谁也没想过,为什么突然就要将他们放出府。
但是都是官爷说的,他们就只能老老实实的按照官爷的要求,先是进了扫盲班,谁能想到,进了扫盲班每七天会给一次生活费,不算太多吧,也足够他们每个人宽裕的过上七天,以为离开主人家会挨饿的事,完全没有发生。
住的房子也是他们以前不敢想的,不少人都觉得,这样的日子,似乎也不错。
特别是一家子都是家生子的,年轻的都去扫盲班,上年纪的觉得自己老了,学不进去,被锦衣卫送去了育幼院。
如今的育幼院规模早不是以前可以比拟的,这里有朝廷的拨款,还有赵珏发下来的款项,可以说是资金宽裕,无论是孩子,还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都可以在这里安稳的生活。
基本上有育幼院的城市,很难找到乞丐的存在。
而且要说吃不饱饭,现在不像以前,多了土豆玉米红薯,人们的餐桌上多了不少可以选择,不过粮食的产量的话,还是不大行,庞昱也是有找各种擅长种地的人研究如何增加产量。
这也是先皇在位的时候,最大的一个心病,因为有了那些作物,稍微的缓解了一些。
同样这也是赵珏的心愿,让天下子民吃饱饭。
土豆红薯产量虽高,却不如米饭,至少南方地区,无法将这些作为主食,做菜倒是还不错,天天吃,谁也受不了,最终,还是要改良种植技术。
早几年开始,他们就招揽了擅长种地的人,而不是那些所谓的写个小破诗让人种地的,是真正在地里劳作,有经验的人。
将那些经验聚集起来,通过实践,来应证这方法是否真的可行。
光是这样,就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没有一点办法,这种地没有一丝捷径可走。
光是沃肥这一点,司农寺就已经经验丰富,甚至肥料还可以出售,以极低的价格,帮忙运送到周边各地的乡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