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综历史]衣被天下(195)

作者:洛娜215 时间:2021-07-31 10:03 标签:爽文 种田文 无CP 宫廷侯爵 朝堂之上

  “云南的罗罗族人是同水西接壤,并未影响到水东部,我对当时的情况并不清楚,不过我听闻奢香后来将那些人都送回去了。”刘淑贞避重就轻得答道:“当时奢香的丈夫,也就是贵州宣慰使蔼翠去世,按照大明的条令,贵州宣慰使应当由蔼翠的长子继承,但是小陇弟年纪太小,所以由奢香代管。”
  顿了顿,刘淑贞有些感叹得说道:“奢香是我见过的最神奇的女子,她非常喜欢汉家文学,在她管理期间,水西部引入了不少汉家的学说,但是她也曾遇到过文字的问题并且苦恼于此……我想,她若是见到您这个互译,一定会非常高兴。”
  喜欢汉家文学的贵州宣慰使吗?
  木白眼神微微闪动,嗅到了完成任务的气息。他想了想,道:“我听说她这次受了好大的委屈……这样吧,到时候我给她准备一份礼物。”
  说做就做,小皇孙很快就找上了他亲爱的奶奶,马皇后和朱元璋在教育儿子上是严父慈母,不过在教育孙子上,那就是颠倒过来的。
  因此,比起能够手拉手一起讨饭的爷爷,面对奶奶的时候木白总是要更拘谨一些。
  不过总体来说,马皇后对于这个失而复得的孙儿也是十分宠爱的,在听闻孙子的想法时,大明帝国的国母虽然有些讶异,却也十分好说话得答应了下来。
  木白想要为两位女官设计缝制一套她们的常服。
  在如今的礼仪制度中,女眷的着装品级常跟随自己的丈夫,一般妇人没有特别大的道德过失的话,封爵等级皆从夫之官衔高低,除非有大功劳者,没有自己的独立身份。
  因此,虽然刘淑贞和奢香都是名正言顺的各部宣慰使,但因为她们都是替儿子代行职责,所以并没有相对应的官服,这也是为什么刘淑贞来面圣时穿着的是自己的民族服饰的原因。
  但木白觉得人家都兢兢业业给你打工了,不发工资也就算了,连工作服也没有,这是不是也有点太不公平了?
  马皇后也听过这两个南方女子的故事,因此在孙子提及之后也觉得有几分道理,加上只是缝制常服,并未多做犹豫。
  然而她的举动传到外人耳中却又是另一种解读了。
  奢香夫人一案的加害人都指挥马晔正是马皇后的远方表亲,别误会,马晔的任职和举动都和马皇后没有任何关系,马皇后也对这个一表三千里的家内子弟没有任何感情,这一切只能说是因缘际会。
  马皇后的父亲是个商人,而且是个名声相当不错的商人,他走南闯北,在行商之时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和资产。
  不过马公此人性格乐善好施,加上在抗元战争开启后没多久,便给起义军投入了大量资产,战争这东西最是吞金,因此当马皇后出生的时候,家道已经渐衰。
  后老先生为了躲避仇人追杀,将马皇后交给了自己的挚友照顾,远走他乡后亡于异地,马皇后便被这位挚友——也就是朱元璋的老上司郭子兴收为义女,悉心照料。
  之所以长在父亲的朋友这儿,就是因为马皇后家亲缘寡淡,她的父亲虽然似乎有兄弟,但大家都是行商,走的分散,加上战争的拆散,马皇后离家之时年岁尚小,记事不全,以至于到了后来音讯全断。
  马皇后便也当自己是孤女一人,是以当朱元璋做了皇帝后问她要不要找回家人之时,她便拒绝了这一提议。
  因此在后来朱元璋发现马晔此人后也非常惊奇,一调查还真和皇后有点关系,只觉得是缘分,于是对其很是爱屋及乌,相当器重。
  马晔此人也多少有些才华,渐渐有冉冉升起的趋势。
  作为外戚,他的家人深知以何立身,对马皇后一直极其亲近,但马皇后对此仅是保持君臣之礼,还常常劝说洪武帝不要任人唯亲,还是要以才至上,对这个最后的亲戚可谓相当疏远。
  当马晔在贵州搞事的消息一传回来,马皇后就给丈夫送去了消息让他秉公处理,搞得洪武帝很是内疚,自觉自己的一招错棋反而给老婆的名声加了污点,简直是愤怒PLUS。
  而马皇后给奢香、刘淑贞两个南方“蛮女”做衣服一事更是表达了她的立场,马晔家的女眷当下就坐不住了,递了牌子请求进宫,哪知一贯宽宏的马皇后竟是直接拒绝,其中意味便不用多提。
  就在马家人的煎熬之中和等待中,洪武十七年的新年姗姗而来。
  大明的新年伊始,洪武帝就丢下了惊天大雷。
  他准备迁应天府大姓者入云南。


第121章
  每个朝代都发生过人口大迁移,但如果撇除因战乱、天灾之故的“逃命式”迁徙,那么在所有朝代中,以平民为主体的迁移记录肯定是由洪武帝创下的。
  洪武帝自建国之初边陆续从山西迁了4000余户于分散到四周因战乱而民生凋敝,人口大面积缩水的地区。
  后为了拉动凤阳的经济和社会生产,他又迁了一大批江南富户和手工艺人到凤阳,整个振兴家乡的活动前前后后挪了14万户。
  如今,洪武帝又要行动了。
  这次,他准备迁移的居民无论是人数之大、路程之远、还是行动之艰巨都是前所未有的。
  洪武帝这次点了名要迁移的几个都是应天府的大姓,按照迁移的规定,被选中者家中需要按照“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规则的话,这次户部粗略一算,要被影响到的约有十万余人。
  除了这些被强制要求迁移的人群外,一般也会有主动要求离开的人,加上护送的人口以及送行的人群,到时候这些人不亚于是一直缓慢行军的大部队。
  不如说,这些人比起部队要更麻烦,因为他们的服从性要远低于军队,沿途的一应照料全靠地方官府以及押送人群,人到了地方官方还要送牛送地,可谓劳民伤财。
  “这么麻烦啊,那为什么还要迁移呢?”没有经历过舟车劳顿之苦,却很有想象力的朱允炆十分的不解,而且“如果只是缺少劳动力的话,调动靠近省份,譬如川、贵、粤这些地方的人不是更好吗?”
  文华殿内,太子的三个儿子围着一张地图一起讨论此次人口大迁移。朱允炆的这个问题虽还带着几份天真,但的确是一个好问题,木白没有回答,而是看向了弟弟,木文思考了下后摇摇头,表示自己也想不通。
  见状,木白笑道:“因为此次调人,并不仅仅是为了充实云南一地的劳动力,更多的是要以汉人带动当地的人。”
  “云南与大明远隔千山万水,其部族林立,其中和大明有所往来的部族虽有,了解却十分有限,且其文化、经济、种植、乃至于生活都相对质朴,若无人带领,给他们模板学习和照抄,单靠府衙的教授短时间内无法有效改善。”
  “川、贵两地归化不过十年,其经济文化比之云南好得多,但人心尚未完全归顺,至于粤地吗……”木白顿了顿,露出了点惨不忍睹的表情:“那儿归顺的早,各方面也颇为先进,然而他们的官话着实不标准。”
  云南那边人说话本来就带了口音,如果再去学他们那带有巨大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官话,到时候的结果可能就是谁都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那也不应当一定要调动应天府的人吧?”朱允炆还是有些困惑:“江浙一带,苏沪一带的人一样能去。”
  “是呀,所以为什么一定是应天府人呢?”旁听的萝卜头们一起歪头。
  不怪他们抓着这个点疑惑,调动应天府人支援云南,放到现在就是让一群北京户口放弃自己的户口去支边一样奇怪。
  并不是说应天府户口就高人一等,但如今居住在应天府的人要么是官员臣子的家眷亲友,要么是最早投奔大明的一群人,除却部分应天府漂,大部分人都有不想离开的理由。
  居住在首都城市在这个时代的优越性远超于现代。
  旁的不说,大明的几大城市,即便是以富庶冠绝天下的苏杭一带也不像应天府人一样能把红毛洋人看到懒得再看吧?
  也没有哪个地方的人能像应天府人一样能同朝廷官员平静交谈吧?就算不说这儿的风行时尚、也没谁能像应天府的人一样当真能买到大明皇子们做的咸鸭蛋吧?(误)
 

上一篇:[三国]兴汉

下一篇:秋名山车神重生了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