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要娶媳妇儿(22)
朝中自然有人反对,有人赞同,几位老臣一言不发,皇帝一时也没有主意,只能将南蛮使臣安置在驿馆中容后再议。
朝中风云变幻,京都流言四起,李氏和李博文听到后惊慌不已。李氏赶紧派人去娘家询问情况,李丞相只回他四个字:稍安勿躁。
李氏那里安得了,她好不容易才把那个小野/种赶出将军府,为的是稳固他们母子在将军府的地位。虽然她和徐广两人心知肚明徐博文不是他们的亲生儿子,但是只要在外人看来徐博文是他徐广的嫡子那就是他的嫡子。即使庶子是亲生儿子嫁都已经嫁了,也没资格再回来争夺家产,最后再给一些补偿。可如今若是徐广倒了,跟着倒霉的就是她和她的儿子,那个小野/种倒是躲过去了。
李氏和徐博文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赵思容刚产子不久,因生了个女婴不受待见,整日便在后院不出来。也不操心前面发生了什么大事,她已经派人打听了她那个小叔已经去了边关。
若小叔能与父亲回来,在徐家自然有他的立足之地,若徐家出了事,她一个妇道人家也只有听天由命。所以索性不去想,安心带好自己的孩子,只盼这孩子能平安长大,日后能觅得一良人不用如她这般。
李氏让李博文四处托人打听,结果留言越传越猛,甚至说皇帝大怒要速传徐广回来问罪。李氏再也坐不住了,又派人去了一趟娘家。李丞相早就放弃了这个女儿,自然不愿意让徐广的事情再牵连到自己,直接闭门不见。
李氏一听,心彻底凉了,她父亲官拜丞相,朝中之事当然是一清二楚。如今就和他划清界限,怕是徐广这次必死无疑。皇帝如果要捉拿徐广,必先围他们将军府,徐广跟他们没有情谊,对她多半还有些怨恨,自然不会在乎他们的死活。
她不能死,她儿子也不能死。
思考了一日,李氏居然带着徐博文逃了,只把赵思容和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留在了府中。
第二十八章
杨清远派的增援小队也与徐添汇合,徐添有了更多的人手之后也开始行动了,当然徐添还找到自己的老熟人莫问道来帮忙。
所以京都的流言很快就转了方向,变成朝中大臣联合南蛮诬陷徐广,朝中拖欠军粮的事情也被人捅了出来。一些大臣收受贿赂的证据被送到京府衙门,府尹大人那经历这样的事情赶紧进宫将证据呈上请皇上定夺。
皇帝虽然年幼,可毕竟是帝王。老皇帝临终托孤,他敬重扶植他的老臣,可是也阻碍了他的亲政之路。
老皇帝断气的时候嘱咐道:军中和朝中相互牵制,他的皇位才能坐得安稳。果然这些年这些老臣时刻打压的徐广,徐广却一次次的让这么老臣生畏,所以谁也没关心他这个小皇帝当得好不好,生怕小皇帝要不在了这个天下姓了徐。
小皇帝就在老臣和徐广的争斗中长大了,如今是他十二岁,是该拿回他权利的时候,这次的事情就正好是个机会。
谁也没想到年幼的帝王这次在大殿之上震怒,并关押南蛮使臣,彻查京都流言。把收受贿赂的官员以通敌之罪全部罢免。一道道圣旨下去的时候,这些托孤老臣虽然吃惊,也并没有觉得不妥,虽然有损各家的利益但是不算动根本。而且圣旨一下,也不能当朝驳了皇帝面子,大不了日后再将这些人扶持起来,几位老臣相互交换了眼神,都达成了默契,便由这皇帝这么处理了。
可是皇帝被掣肘多年,一旦放手了手脚,那能满足。他就在等一次这样的机会,能好好打压一下这些老臣,所以他最后下了两道圣旨才让众人瞠目结舌。
一道因镇国候杨清远支援徐广粮草又斩杀哈尔特,封镇国候为定安王。
一道因徐广已经是一品大将军所以赐封号护国将军,次子徐添此战有功,封三品卫将军。
皇帝这两道圣旨,只赐封号没有赏其他自然不需要与其他部门和朝臣商量,只需要礼部写些华丽的辞藻然后去宣旨就可以了。皇帝毕竟是皇帝,君无戏言。虽然仅仅只是封号,已经让这些老臣的脸快挂不住了,个个脸色铁青。而且此次不光封了徐广和杨清远,还封了徐广的儿子,皇帝要拉拢徐广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说白了,之前徐广不让两个儿子从军,大家防着徐广一个就可以了。就算徐广再厉害,可是后继无人,也就一时光鲜罢了。可听说此次大捷,都是这位二公子在徐广和杨清远之间牵线斡旋,可见此人也非池中之物。
皇帝若能拿捏得住,当然是自己的一大助力,可是这也会成为制约这些老臣的一把利刃。若是拿捏不住,可还是要他们这么人来给皇帝收拾烂摊子。
总之这次,小皇帝给他们来了个措手不及。
有两位试图上前劝说,可是皇帝根本不给他们机会,只留下一句:“余下的赏赐,各位爱卿自行商议,朕也不懂,就先回去休息了。”说完摆摆衣袖走了。
皇帝这么说就是没有转圜的余地的了。
宫里的太监到徐将军府上传圣旨的时候,只有赵思容和一群仆人接旨。李氏和徐博文已经逃离京都,一路北上,隐姓埋名,自然不会再知道京都发生的事情。当后来发布皇榜得知真相,再回京都的时候,就只有徐广的一纸休书等着她了。
而赵思容不愧是商人世家出生,看人的眼光确实毒。从去年她就看出他的这个小叔叔不一样了,果然自己的这一步棋走对了。她抱着怀里的婴儿,轻轻哼唱着歌谣,喃喃的低声诉说:“宝宝,只要你平安喜乐,为娘的就知足了。”
徐添虽在京都,但是并不方便露面。听说了皇帝的圣旨,又听说李氏逃跑的消息,只是有些遗憾太便宜这对母子了,他还没来得及收拾他们呢。
徐添把其他人安置在京都,自己带着秦武秦坤悄悄回了趟虞家村。一别小半年,虞家的房子已经建好了,琴婶看见他家少爷回来激动得哭了出来,赶紧拉着他看看有没有受伤。看了一会儿,确定一切都好才放下心来。
边关打了胜仗的消息,都已经传到村里来了,只是封赏的事情大家还不知道。徐添让琴婶不要声张,只道:“李氏和李博文跑了,昨日收到父亲的来信,父亲也快回来了。”
琴婶听后,哭得更凶了:“阿弥托福!老天保佑!少爷你的苦日子可算到头了。”
徐添没有那么乐观,这次皇帝的封赏太盛了,不过还是安慰道:“恩!是咱们的好日子来了。”
“是是是,只是姑爷怎么没有和你一起回来?”琴婶停止了哭泣,忽然想起虞二没有与少爷一起。
徐添笑笑说:“他啊,愣头愣脑的闯了一趟父亲的军营,不过也恰巧碰到了他的父兄,应该也快回来了。”
琴婶拍拍徐添的手:“那就好,那就好。你不知道,你们一走我每日烧香拜佛希望你们能平安回来。如今这颗心可算是落下来一半了。”
徐添打趣道:“原来琴婶心里,还是把虞二看得很重的。”
琴婶有点窘迫:“唉......少爷你是我一手带大的,说句僭越的话,我自己心里是把少爷当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你之前嫁他,我一百个不满意,可是我也看出来了,姑爷是好人,可我总觉得还是委屈你了。”
“好了,这些话以后可就别说了。虞二很好......”是真的很好,上辈子的一点恩情,他用了整个生命来报答。这辈子,连恩情都没有,自己就那么贸然的让他娶了自己,他不但娶了还竭尽自己所能的承担起一个丈夫的责任。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取代虞二在自己心里的位置。所以无能他们在别人眼中是多么的不般配,他自己明白就可以了。
琴婶知道自己今天多言了,也不在了说,下去给徐添准备吃的了。
打败南蛮后,徐广留在云海城整顿军务。其实也没什么好整顿的,俘虏的两万多南蛮士兵一个不剩的全被杨清远带走了,说是用来抵粮食。反正徐广军中也没多余的粮食养这些俘虏,索性就都给了杨清远。
杨清远这些年不缺粮食,就是发动了周边百姓开垦荒山。杨清远的封地天高皇帝远,说白了就是个土皇帝,而且自从老皇帝算计过他以后,他就觉得有兵有钱有粮才有底气,所以他对开垦荒山异常的热情。可是百姓的力量是有限的,现在多了两万多的劳力,他现在看着那一座座荒山仿佛看到了金硕硕的粮食。
杨清远见虞二在府里挺老实的,一高兴就带着虞二一起去安置俘虏。杨清远安置俘虏的办法简直是强盗式的,把旁边的虞二看得目瞪口呆。
两万多俘虏全部被重新打乱然后再按照西齐军队的制度每五人为伍,十人为什,五什为一队。每一队分200亩的荒山,杨清远赊给他们一年的粮食和种子还有工具,每一队联名给杨清远写欠条每个队欠500两银子。之后地里的收成三成还钱,三成是地的租金,四成归他们自己。
如果收成比好稳定五年后就能还清欠款,那时候他们就是自由人,想回南蛮的可以回去,不想回去的留下来继续种地的就只需要每年交三成粮食,可以有七成粮食归自己。
每队有一个特制的腰牌表明是同一队的身份,如果钱没还清钱要跑的,队里不会因为少了人就少了欠款,一个队的欠款还是要其他人还清的。所以这样为了不要帮他人还钱,大家就会相互监督。当然他们也跑不了,因为杨清远会派兵把守,只要逃跑出来就会被杀掉。
这个政策刚宣读完,两万多人几开始窃窃私语
“简直就是让咱们白干活五年。”
“这万一收成不好岂不要饿死?”
“万一再跑些人,耕不了那么多地,还得还同样的钱!”
......
杨清远站在高台,看着嗡嗡哄哄的人群失去了耐性,让将士示意他们安静然后说道:“在你们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右边分队签字领腰牌,第二条是左边......”说到这里他往左边指了指接着冷冷的说:“无腰牌者,杀无赦!”
杨清远举手示意,所有守卫的官兵齐声大喊:“无腰牌者,杀无赦!无腰牌者,杀无赦!......”
喊声震耳欲聋,此时无人再提出异议,都安静的排队等待分队签字。
之后的丈量分地的事,杨清远索性就交给了虞二。虞二不明白明明这个镇国候不太喜欢自己,却又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来做。但是不明白归不明白,他还是得去做。因为杨清远威胁他,如果他做不好就不给他媳妇儿的消息。
而且自从他开始学字开始,徐添的来信他就不给他念了,让他自己看,他根本就不认识几个字,看一封信就只能靠猜。
徐添知道虞二不识字,给杨清远的信,也只说了自己路安全到京都,最后就是拜托杨清远多照顾虞二。
后来又来了一封是报告京都的情况,最后也是拜托杨清远照顾虞二。
虽然徐添的信,没有多少与虞二有关,但是因看不懂徐添信,让虞二急的抓耳挠腮。于是白天除了杨清远安排的识字习武,安排俘虏,夜晚还拜托一个识字的侍卫教他识字到半夜。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个多月,两万多俘虏全部安排好了,皇帝的圣旨也来了。
徐广已经整顿好大军准备班师回朝,杨清远带着虞二和自己的亲卫也跟着徐广的军队回京都。毕竟他自己封了定安王,还是要进宫谢恩的。
虞二出门寻徐添的时候还是初春,现在已经是盛夏了,等到了京都就要入秋了。
第二十九章
时间已经过了七月,父亲和虞二他们应该已经在领旨回京的路上。
上一世父亲的危机解除,徐添的心也稍稍安稳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