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空间去逃荒[种田](41)
鸡鸭还好,现在都差不多三个月大了,比较耐寒,况且鸡鸭可以忍受零下的温度,但猪不行,猪仔现在也才两个多月,本来猪在零下时就有冻伤的风险,现在月龄还小,更是不保险。
那么为了保证猪不被冻死,他们还得砍更多的柴火回来。
不仅如此,他还得做青贮,准备过冬的饲料,加上照顾自家的菜地,每天都要担水回来。
这段时间忙的他连送东西的功夫都没有。
到了冬至,在周家村的观念里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了,想着可以在这一天休息一下,结果小子轩差点没找到,休息是没了,反而受到了惊吓。
照顾孩子真的很不容易,小子轩容易饿,但一次要吃的也不多,就要少食多餐,怕他吃凉的对身体不好,每次都要热,他还不老实,还没走利索就天天想着往外跑。
也是他心软,总会想着自己的童年,又怜惜小子轩出生没多久就没了父母,加上一路的逃难,都没吃过什么好的东西,所以一直没狠下心教训他,自己也缺少经验,哪怕有原主跟着周母照顾小子奇时的记忆,但有些时候还是会疏忽,就像今天这样。
他很疲累,但看着今天睡着了还皱着小眉头的小子轩,同时又觉得满足。
这种满足和热闹的繁忙自奶奶走后就没有了,他只能让自己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感到片刻的安宁。
闭上眼时,周子墨迷迷糊糊的想,明天得早点起来送周子奇去许家。
虽然两家离得很近,但第一次送孩子去上学,作为家长怎么都不应该错过啊。
第二天,许家。
送了周子奇,他还想着接他回去,不过周子墨没有陪着读书,而是去找了何氏。
何氏正在绣帕子,见到他来了,很是高兴。
“听秀芸说过,你的绣活很好,来帮婶子看看,这蝶恋花的蝶翅怎么绣的。”
秀芸是李扬媳妇的闺名,全名是秦秀芸。
周子墨很自然的凑过去看了看,指出了点问题。
这么久以来,他也算把原主的绣活给捡起来了,也能在绣活上说上点自己的见解。
就这样,周子墨陪着何氏一起绣帕子,顺便等周子奇下课。
周子墨自己咂摸了一下现在的情形,就是送小孩上幼儿园吧,第一次,总想接送小孩。
许纹绣坐在一边看他们绣帕子,时不时的提出点问题来,三人倒是和乐融融。
周子奇这边就没有这么高兴了,虽然重新开始读书让他很高兴,但许大哥太可怕了。
倒不是说许文崇很严厉会打手心,但许文崇问的问题犀利而刁钻,大部分问题周子奇都回答不上来,虽然许文崇全程都很温和,但周子奇仍旧觉得许文崇可怕。
等许文崇摸清了周子奇的底子,这才微微点头,“还不错,这样你后年出了孝,就可以下场准备童试。”
周子奇眼一亮,原本觉得自己基础太过于薄弱,但许大哥认同了他,是不是他其实还不错的。
“这两年,你就来我这里学三个时辰。”
说完,许文崇便正式开始教他。
许文崇教了周子奇几天,对于怎么教导心里也有了数后,就去找了赵村长,提出了可以教导孩童识字。
“晚辈年纪尚轻,于科举一途也未有什么见解,但自认教导孩童识字还是不在话下的。”
赵村长倒是没想到许文崇先来找的是他,想到许家也是半途加入的周家众人队伍里的,对许文崇的态度顿时热情了不少。
下河村是个大村子,之前秀才就有两个,还有一个举人,大夫都有一个,人口也是汴梁府城附近最多的,但之前让他们繁华有底气的人口众多这一点,却让他们成了遭受瘟疫创伤最严重的一个村子。
好在里正还是他们村子里的,别的村子也只敢在背地里笑话他们两句,但一朝没落,村里人以前习惯的在家附近上私塾,走几步路就能看到病的生活,现如今是什么都没了。
但许秀才愿意教书的话,就算只是教几个字,那也免了孩童跑到老远去上私塾。
稍微大一点了,完全可以送去府城读书,那就不必去别的村子读书,还要担心受欺负。
赵村长更在意的是,许郎君听说是十四考的秀才,还是当地的第一名,这样的人,考中举人的可能性那可大多了,要是能一步登天,考中进士,哪怕许郎君是逃难来的,那也是落籍到了他们下河村的,就是他们中间出了个文曲星!
这个时候,就没有什么原村民和外来的区别了,这么一想,赵村长就更是热情,“许郎君年纪轻轻能中了秀才,教村中的孩童识几个字而已,这不是手到擒来的事?”
说实在的,要是许郎君说要教村中的孩童考科举,他还觉得许文崇在说大话,不是质疑许文崇考秀才的能力,这一考就中的有什么可质疑的。
但就因为他一次过,赵村长才觉得他教不好,又不是人人都是许郎君这般的人物,多的是人不是靠灵气过的童试,而是老秀才总结出来的应考技巧,许郎君凭自己能力就能过,他又哪来的技巧可以教给孩子们?
许郎君还这么年轻,肯定是要继续考的,又哪来的时间去研究对他而言没有意义的技巧?
许文崇自己也是很清楚,才没有托大说要教孩子们考童试,周子奇是他交谈过几回,也听他背过文章,清楚他颇有几分灵气,这才敢对周子墨打包票说保证他考过童试,但说考院试中秀才,那他也不敢保证。
周子墨就不清楚这些了,他想的比较现代化,对他而言,这和请个高中生辅导小学生小升初是一样的,并没有想到考童试的难度和小升初并不相等。
就这样,等赵村长通知了所有村民后,大部分送孩子去外村上私塾的原村民都把孩子送到了许文崇这儿开始识字。
逃难的村民是不用说的,他们没有这多余的银钱来让孩子上私塾。
就这样,他们迎来了冬日的第一场雪。
原本老人们都担心今年会不会没有雪了,老话瑞雪兆丰年,上一年就没有雪,今年虽然没有绝收,但还是减收了的,多少受到了旱情的影响,不过舒州鱼米之乡,减收也不妨碍他们养活自己,还能调出粮来赈济灾民和供应粮草。
但这么持续下去,再干旱个一两年,持续减收下来,种地可能就交不上税了,毕竟历来舒州的田税是最高的。
下雪后,赵村长就宣布正式封山。
而下河村则开始准备起来过年了。
下河村原村民是今年死了太多人了,要热热闹闹的过个年节,把今年的晦气洗掉,逃难的人就是因为苦了这么久,想要好好的吃一顿,休息几天,所以大家都忙碌而喜气洋洋的。
周子墨也去了府城,好准备年货,之后他就开始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宅家生活。
作者有话要说:
小可爱们求求营养液,评论呀~
看看我期待的小眼神~
第三十二章
在腊八前两天, 李杨媳妇和何氏拉着周子墨说要带他去好好的赶趟大集,这个集不在府城里,而是在附近的一个平地上, 都是附近的村民来这里交换东西, 就是换年货。
这个集市还是李杨媳妇从一个下河村村民王大柱的媳妇林氏那听来的。
李杨媳妇是在洗衣服时碰见的林氏, 一来二去的,两人都是很豪爽的性格,相处的很是不错,林氏就和李杨媳妇说了不少这里的风俗。
这个集市就是这一块的一个有意思的风俗,用来做的就是换年货,不是拿钱换, 而是拿过年用的东西来换, 为的是沾点喜气。
比如说一家人里的媳妇今年怀了, 想要明年生个男娃, 就会去找今年生了个小子的人家换东西,一般来讲, 东西的价值会比对方的高上一点。
再比如说家里有人病了, 那就找病人好了的人家, 或者干脆就是近些年没生过病的人家换。
所以说是换东西的集市, 但也算是一个习俗,这个就叫过喜。
李杨媳妇也觉得这个习俗很好,就拉上了何氏,再拉上宅在家里不与外人交流的周子墨,就踏上了去往集市的路。
周子墨觉得自己没什么好交换的, 但李杨媳妇不同意, 不管怎么样, 沾点喜气总归是不错的, 本来逃难路上这么艰辛,就该好好的用喜事来去去晦气,现在有现成的喜气可以蹭到,干嘛不去。